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颜渊问孔子什么叫做仁。孔子说,克服自己的妄念、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而完全走上正思,然后那个礼的境界才叫做仁。假使有一天真正做到了这个境界,那么就会归到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仁境。仁的境界在于自己,不是外面找的,也不是老师传的,更不是菩萨赐的。
颜回说,这个道理很深,很难,总要拿一个章法,一个引子给我们入手。孔子告诉他四个消极的规范,就是从眼睛、耳朵、嘴巴、身体,严格地管束自己。由外在规范,熏陶自己。
颜回听了这四个方法就说,这我就懂了。我虽然很笨,不大灵敏,悟性不高,但是借外力熏陶内心的方法是懂了。我会用这种方法,慢慢去达到那个克己复礼的境界。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孔子认为有帝王之才的学生冉雍来问什么是仁。孔子告诉他,出门到外面去,对任何一个人要恭敬,有礼貌,不能看不起任何一个人。看到任何一个人,都像看到贵宾,很有礼貌,很诚恳地尊重每一个人。为老百姓做事的时候,要负起责任,以严肃认真、小心谨慎的精神来处理。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要想到别人也不愿意,不要推给别人。在工作中,对时代、环境没有怨恨,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彼此之间也没有怨恨心。做到了于己于人都无怨尤,就是真正的仁行。
冉雍听了以后说,我虽然没有高度的智慧,但是我会朝这方面努力的。
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其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讱(ren):说话忍一点,慢慢来。
译:司马牛(多言而躁)也过来问什么是仁,孔子的答复又不一样了。他说,有仁道的人,在讲话的时候,不随便说话。司马牛就说,讲话慢一点,不随便放言高论,这就叫做仁吗?这个很容易嘛!孔子说,你不要看得容易,真做起来很难的。
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司马牛接着问孔子,怎样才够得上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没有忧愁,没有恐惧。司马牛一听,觉得这个道理简单。他说,只要没有忧愁,也没有恐惧,这就是君子?孔子知道他弄错了,就告诉他不忧不惧是不容易的,要随时反省自己,内心没有欠缺遗憾的地方,内心光明磊落,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有如大光明的境界,一片清净、祥和。
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司马牛有向魋、向巢两个哥哥,他们在宋国作乱,司马牛想劝阻也没有用。所以他才感叹说,别人都有好兄弟,单单我没有。子夏劝他放开胸怀,冥冥之中自有命运的安排,不必过分悲哀为两个亲兄弟担心。即使没有兄弟,朋友同学们相处融洽,无异于亲兄弟。但交朋友相互间要保持一段恰当的距离,同时相处时要尽量避免过失,这样一来,到处都是好朋友,亲兄弟,哪还怕没有兄弟呢?
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浸润:渐渐渗透而伤害别人的做法。谮:讲人家的坏话。肤受:皮肤表面上的一点点伤害。诉:心理上的埋怨,攻击。远:远离错失。
译:子张问怎样才算明白人。孔子说,有些人攻击人的手段非常高明,一点一滴的来,有时讲一句毫不相干的话,而使别人对被攻击者的印象大大改变。而身受攻击的人,只觉得好像皮肤上被轻轻抓了一下而已。自己千万不要这样对人,同时也不要听这些小话进来,才是真正的明白人。做明白人很难,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让这些小话在你面前行不通,做到这一步,才会远离错失。
上面都是讲个人仁的修养。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