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古诗创作技巧
[诗词创作技巧]练对之引言

[诗词创作技巧]练对之引言

作者: 8dd440ca7607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08:23 被阅读16次

对仗与押韵同属古诗词中最常用的技巧,但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押韵完完全全服从于听觉,是基于汉字读音所开辟出的创作准则,是跨文化交流中最难攻克的部分,换句话说,诗韵导致了诗文化的地域局限。

对仗亦有听觉属性,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仗逻辑,是词性、词类、词意相交融的产物。所以,如果说押韵无法做到跨文化,那么对仗便稍稍给诗文化的铁皮撕开了一个口子。但这个口子并不大,因为若将对仗规范到音节上,那么跨语言仍旧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另一方面,若以游戏的角度看,对仗显然玩法更多。

首先,在字音上,有谐音的玩法。谐音这种文学游戏几乎出现在任何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中,可见通过谐音达到喜剧、误解乃至炫技等创作目的之法,是创作者的跨文化共识。然而这种跨文化共识在跨文化交流上同样出了问题,可谓谐音一时爽,翻译想骂娘。

但此时反倒显示出汉字的独特魅力,毕竟以单音节汉字作为语素,导致超高的重码率,以至于一个读音可能涵盖数不尽的含义,所以在翻译国外的文学作品时,在满足语义要求的前提下,诸多优秀的翻译者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翻译作品。

其次,在字意上,有猜谜的玩法。最为著名的是上联二三四五,下联五六七八,横批南北。明眼人一见便知,谜底便是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除了字音、字意之外,对仗中,字形也被纳入了创作逻辑,成为千百年来文人之间经久不衰的游戏。最著名的当属传说中唐皋出使朝鲜时的绝对: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肝肠。

可谓妙极。当然,从对句的角度来看,由上联对下联的难度是远远低于通过下联对上联的,因为下联中,“四”个相同偏旁的字很容易找,上联中,却很难在四个字中找到不等于“四”的相同偏旁。类似的例子有“四诗风雅颂、三光日月星”。

总之,如果写诗押韵服务于我们的音乐审美,那么对仗除了为音韵审美推波助澜之外,还提供了字形审美以及游戏乐趣。

当然,本篇练对,并不仅仅局限于对联之对仗,但凡上下两句,便为一对,在不对仗时写好一句诗,有的时候反而更有难度。正如写诗不必拘泥于韵脚,自也不必拘泥于对仗,意境与思想才是最核心的东西,也是真正的能够达到文化共通的诗词元素。

相关文章

  • [诗词创作技巧]练对之引言

    对仗与押韵同属古诗词中最常用的技巧,但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押韵完完全全服从于听觉,是基于汉字读音所开辟出的创作准则...

  • [古诗词创作技巧]初学仿写之静夜思

    [古诗创作技巧]引言 [古诗词创作技巧]初学仿写之咏鹅 古典诗词若以格式体例来划分,可基本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

  • [诗词创作技巧]练韵之引言

    语音若是可以互相交流,即可谓广义上的语言;符号若是可以互相理解,即可谓广义上的文字。然而,动物可以发声,或许可以交...

  • [诗词创作技巧]练对之结语

    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唯有前期大量的积累,才能导致后期丰富的创作,这堪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了。 ...

  • [诗词创作技巧]练对之韵对之书

    古人与今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古代的读书人只需要学好语文便行了。 我们则不然,需要九门功课同步学,否则就不要想着上大学...

  • [诗词创作技巧]练对之对联浅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绝非一言可以蔽之。 但是,对于任何一种文化而言,其最特立独行的本质往往蕴含在语言文字的特征中,这...

  • [诗词创作技巧]练对之专用对联

    对联既是一种游戏文体,也是一种应用文体,而且用途宽泛,决不止春联这一出。就行业分类,便算容纳千行万业,茶馆客栈、服...

  • [诗词创作技巧]练对之对仗宽严

    对于现代人来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但凡词性相同,便可以成联了。但细思之下,似乎有些问题,例如用长刀对小狗,显...

  • [诗词创作技巧]练对之回文联

    每每有人说相对于西方语言来说,汉语并不严谨。望文生义者也跟着瞎起哄:汉语不严谨,在不严谨的语言之上,无法构建严谨的...

  • [诗词创作技巧]练对之谐音联

    谐音能够成为一种常用的文案技巧,其关键还是得益于汉语字音超高的重码率。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有两字同音,便可相互替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创作技巧]练对之引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mm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