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文化
读知彌 | 一种辩证法的食物

读知彌 | 一种辩证法的食物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2-22 02:21 被阅读0次

窝窝头!

知彌先生把它画出来了,且诗意地题名为《有月有灯》,耐人琢磨,耐人寻味……

我却称之为一种辩证法的食物。为什么呢?因为,我自小学起至高中毕业,记忆刻骨的是吃得最多的就是这窝窝头,它该是那过去了的贫困岁月的代表性食物,可谓典型代表。而当我将这窝窝头的故事讲给女儿听时,那时她还上小学三年级,她却对我说:“爸爸,你小时候好幸福啊!可以天天吃窝头,我却只是到饭店时才能吃上。”同一食物,在我父女两代人心中,一个是“苦”,一个是“甜”,不就是这个世界的辩证法吗?——时代发展了,生活变迁了,今昔“食物观”对立统一地存在了。

1978年9月至1980年7月,是我读高中的两年,也是吃窝头最多的两年。当然,还不能全称之为窝头,当是棒子(玉米)面饼子,因为学校一千多学生,食堂的大师傅没有时间做那带窟窿眼的窝头。那时,主食的白面与棒子面的供给配比是3:7,七成都是棒子面。当时白面的饭票颜色是白底黑字印制,棒子面的饭票好像是蓝底黑字印制,只要用粮票和钱换成饭票,即刻就明白自己的肚子里什么东西会多了。那时,每个月的生活费是人民币四至五元,平均每天也就是一毛多钱,与今天相比,是让现在的年轻人难以相信的,但这就是我们青春时真实的高中伙食。两年下来,喝菜叶汤是常态的,炒菜则只有冬季学期偶尔一两次的粉条炖猪肉,那对我们来说是绝对的开荤!现在想想,当年高考差两百多分没有考上北大,绝对和这饮食营养恶劣直接相关。我这不是幽默,而是生活的真实。

1980年高考后,来到冀中油城读石油学校,伙食骤然改观了!——不仅有小时候奢望的面包吃,还有大米饭,即便是棒子面,也由饼子改成发糕了,还有大枣在发糕中,要比饼子好吃好咽多了!我就想,高中食堂的大师傅怎么就不把棒子面做成发糕呢?当时真想写封信给高中母校,但终究是与新同学感慨一番后没能执笔——不知做法怎么写?若在今天,则是手机一拍照,微信一发,一切都妥了。

这就是我由吃棒子面饼子到吃发糕的变迁,可谓一种窝窝头的“史记”吧!还有,读石油学校时,国家是包生活费、免住宿费、管分配工作的,还发冬夏季工装、蚊帐等。现在,如此“全福利”的学校恐怕没有了。

为什么知彌先生会给这幅“窝窝头”的画作命名“有月有灯”呢?扪心一想,该是“吃窝头”的时代没有雾霾吧?天空碧蓝,空气清洌,月是月,灯是灯,一派好气息!


相关文章

  • 读知彌 | 一种辩证法的食物

    窝窝头! 知彌先生把它画出来了,且诗意地题名为《有月有灯》,耐人琢磨,耐人寻味…… 我却称之为一种辩证法的食物。为...

  • 读知彌 | 生命的一种活色

    再次面对知彌先生这幅画作《老醋》,我的脑际顿生一个意念:生命的一种活色。 为什么见之会有这样的意念呢?我自己也说不...

  • 读知彌 | 生命的一种轨迹

    知彌先生这幅《一路向南》的绘著,还真是让我动了一番心思。还好,让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的生命轨迹。 我的故里是在县域的最...

  • 读知彌 | “吃了么?”

    面对知彌先生这幅画作《饿了么》,我就来写一篇《“吃了么?”》。 “饿了么?”除非特殊生活状态下还会互问,温饱富裕后...

  • 读知彌 | 魂牵梦绕的具象

    如果给魂牵梦绕一个具象,在我,那就是炊烟了。我想,与我同一年代的60后也是“同一律”而不会反对的。 现在,居城池楼...

  • 读知彌 | 自带的干粮

    炊烟,最是故乡图景中的典型形象。让人忆想绵绵。 故乡的炊烟中,定会有烙饼的味道。让人回味念念。 所以,我认为知彌先...

  • 读知彌 | 知心的“画”

    《趁热》这幅画作,是让我想起很多的…… 童年时,回到奶奶家,吃饭时,奶奶总是说:“趁热吃!”大伯也是这句话:“趁热...

  • 读知彌 | 叫醒了一种历史

    面对这幅《豆油》,由个别而整体于《君自故乡来》一书,我不禁而思,思而有得:这不是叫醒了一种历史么?——1970年代...

  • 读知彌 | 相知是一种困难

    《子非鱼》是知彌先生这部绘著中具有“庄子哲学”意味的一幅画作。其以“盘中餐”为意象,很能使人想起一首诗作,即唐代李...

  • 读知彌 | “神笔”与“心曲”

    “一直想要一支‘神笔’。画什么,什么就能成真。” “只不过,倘若真有这么一支神笔——我大概还是最想让心电图,重新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知彌 | 一种辩证法的食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tz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