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插画三岁八个月的二宝最近有点烦人,总喜欢说:妈妈,你把我丢了吧,你把我扔了吧。
开始妈妈不觉得烦,而是有点怕,有点担心:这孩子怎么了?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紧接着就赶紧解释:妈妈把你丢了就没有宝宝了,就只剩下哥哥一个宝宝了,不能丢。
孩子好像听懂了,扭头干别的了,可过一阵等他想起来了就会又说:妈妈,你把我丢了吧,你把我扔了吧……
就这么反复反复的说,已经好多天了,妈妈无论怎么解释都不管用。
一个人,速度不如马,力量不如牛,但几个人、几十个人有效组织起来的力量可就大了去了,比如军队,比如当年的斯巴达三百勇士,在温泉关迎战波斯十几万大军,凭借险要地形足足杀了两万人。
我们的老祖宗,就是靠“语言”崛起的,就是靠“语言”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因为“语言”可以促成群体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比如捕猎大型动物。我们人类这一路走来,真的是充满了血腥,灭绝的动物无数。
但靠语言进行组织动员需要一个前提,就是组织中的人对语言、语义的理解要一致,不能驴唇对马嘴,张冠李戴。这看起来理所当然,其实是需要长期的学习的。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多大的时候就能基本听“懂”人话了?怎么着也得十几岁吧?
一个三岁八个月的孩子,语法是基本掌握了,你看他说的话都很顺溜,但对话背后所代表的意思其实有好多都是不明白的,至少也是和我们成年人理解的不一样。他可能知道把喝完的饮料瓶子丢了,扔进垃圾桶,可当“丢”这个动词和自己连起来的时候,他肯定就一头雾水了。
再举个例子。
有个五岁的小姑娘,兴奋的对来接自己放学的奶奶说:我爱上了一个同学,我要和他结婚!
奶奶一听很惊讶,就问:你哪个同学?叫什么名字?
小姑娘看着奶奶想了一小会儿,说:我不告诉你。
奶奶更急了:为什么不告诉奶奶?
我怕你和我抢!小姑娘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义正言辞。
你看,如果不管孩子的年龄,单纯的较真儿孩子说的话,是不是能吓死一批父母?但这话从一个五岁的小姑娘嘴里说出来,就让人止不住的咧嘴笑了。孩子的很多可爱之处,父母和孩子的一些矛盾冲突,有好多都出在对语言的理解不同上,父母总是用自己的理解去理解孩子。
再遇到类似的情况,父母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和孩子“过家家”,孩子敢“胡说”,父母就要应之以“八道”:好啊,把你扔到哪里?是扔到床上还是扔到沙发上?一会宝宝也把妈妈扔了好不好?
最后,讲个笑话。在某精神病院里,有个特殊的病人,睡醒了就举着一把伞静静的蹲在墙根,就那么安静的蹲着,和谁也不说话。所有的医生也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蹲着,但见他没有什么危害性,也就依了他。有一天,院里来了一位新医生,决定解开这个谜团,他就像那位病人一样每天也拿着一把伞蹲在墙根,俩人就那么安静蹲在一起,成了院里一道新的风景。几天后,那个病人突然对蹲在墙根的医生开口了:你也是个蘑菇?
要想走进孩子的世界,我们做父母的也得蹲下,得把自己当孩子。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