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从这两个问题开始,14岁的少女苏菲,跟随哲学导师的引导,探索着世界的谜团……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学习哲学知识的入门书籍,以小说的形式,生动的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从公元前的自然派哲学家泰利斯,直到现代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绵延千年的西方哲学发展史中,留下了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名字,如璀璨群星,照亮夜空。
这其中,有几颗星星,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01
黛娥缇玛
作为在书中出现的第一位女性历史人物,黛娥缇玛这个名字之所以能进入我们的眼帘,是因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柏拉图在《飨宴》对话录中指出,苏格拉底的哲学见解的一部分,来自于这个名叫黛娥缇玛的女祭司。
书中说到,“这对妇女而言可算是一大荣耀了”。
在柏拉图的对话录《理想国》中,他提到理想的国度应该由统治者、战士与工匠组成。对于现代人而言,他的理想国可算是集权国家。
但难得的是,柏拉图相信女人也能和男人一样有效治理国家,理由是,统治者是以理性来治国,柏拉图认为女人只要受到和男人一样的训练,而且无须生育、持家的话,也会拥有和男人不相上下的理性思考能力。
而在后来的《律法》对话录里,柏拉图描述了“宪法国家”这一国家形式,并认为这是仅次于理想国的最好国家。这次他认为在上位者可以拥有个人财产与家庭生活,也因此妇女的自由较受限制。但无论如何,他说一个国家若不教育并训练其女性国民,就好像一个人只锻炼右臂,而不锻炼左臂一般。
柏拉图生活于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就他那个时代而言,他对妇女的看法可算是相当肯定。这其中,应该就有黛娥缇玛起到的影响。
要知道,在他之后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虽然也是一位名垂青史的伟大哲学家,却主张“女人是未完成的男人,是不完整的灵魂”。他认为,女性理应从属男人,没有资格拥有男人可享有的很多权力,这是上天的安排。而儿童所继承的,完全是父亲的特质,他相信女人对男人来讲,只不过是孕育孩子的工具,男人是播种者,女人只是土壤罢了。
02
席德佳
中世纪的教会是男人的天下,不过这并不表示当时没有女思想家,其中一位就是席德佳。
席德佳是1098~1179年间,一位住在莱茵河谷的修女。她虽然是个女人,却身兼传教士、作家、医生、植物学家与博物学者等几种头衔。
通常中世纪的妇女要比男人更实际,甚至可能更有科学头脑,在这方面席德佳就是一个象征。
古代的基督徒和犹太人相信上帝不只是个男人而已,也有女性化或所谓“母性”的一面。他们认为女人也是依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在希腊文中,上帝女性化的那一面被称为“苏菲亚”(Sophia),“苏菲亚”或“苏菲”(Sophie)就是智慧的意思。
在中世纪期间,上帝的母性对于犹太人和希腊正教的教会而言别具意义,但在西方她则被人们所遗忘,所幸后来席德佳出现了。她宣称她在幻象中看到了苏菲亚,穿着一袭缀满华贵珠宝的金色袍子。
席德佳并没有关于女权的详细看法,她宣称看到的关于苏菲亚的幻象,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意义。她的身份,也被人认为就是一种女权的证明。
也许正因为她的出现,中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圣多玛斯才认为,女人只有在身体的构造上比不上男人,但在灵魂上则与男人相当。此外,在天堂里,两性是完全平等的,因为在那里所有身体上的性别差异都不存在了。
虽然他采纳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女人的诸多观点,但已有了可喜的变化。
03
德古日
德古日(1748~1793年),法国女权主义者、剧作家、政治活动家。
1787年的法国革命确立了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的一些权利,尽管当时所谓“公民”几乎都是指男人,但女权运动还是在法国革命中萌芽了。
早在1787年时,启蒙运动的哲学家龚多塞就发表了一篇有关女权的论文。他主张妇女也和男人一样有“自然权利“。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妇女们非常积极地反抗旧日的封建政权。
但是,女权问题只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个工具而已。到了新政权上任,一切恢复正常之后,又恢复了昔日以男人为主的社会制度。这种情形后来也屡次发生。
德古日在革命结束两年后,也就是1791年,出版了一篇有关女权的宣言。在此之前,有关民权的宣言从来没有提到妇女的自然法权。而德古日在这篇宣言中却要求让妇女享有和男人完全相等的权利。
在法国大革命恐怖统治中,德古日因胆敢为路易十六辩护、攻击罗伯斯庇尔政权、且与吉伦特派关系密切等原因,在1793年时被送上断头台。
德古日被处死后,女权运动也被禁止了。
直到十九世纪女权运动才真正在法国和欧洲各地展开,并且逐渐开花结果。不过,以挪威为例,妇女直到1913年才享有投票权。而目前世界上仍有许多地区的妇女无法享有充分的人权。
04
西蒙波娃
西蒙波娃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
她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标签,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身伴侣。
1929年,21岁的西蒙波娃在咖啡厅与24岁的萨特相遇,然后共同开启了他们传奇的一生。
虽然同为存在主义者,但西蒙波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思想上,都绝不愿依附于萨特。
19岁时,她便发表了一项个人 “独立宣言 ”,宣称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
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是西蒙波娃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书中认为,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
她不相信有任何“女人天性”或“男人天性”存在。相反的,她相信女人和男人都必须挣脱这种内在偏见或理想的束缚。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是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是划时代的前锋。她的一生、她的作品和她的斗争导致法国及整个世界女性和男性的醒觉。

在《苏菲的世界》一书里,历数了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能够记载于其上的女性,就这么寥寥几位。
足见女性在世界历史上,发出的声音还很微弱。
也正因为如此,夹杂在震耳欲聋的男性呐喊声中的这几缕女性呼声,才显得尤为可贵。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几位女性,如星如钻,熠熠生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