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还没下线,去看了电影《芳华》。
直到片尾曲《绒花》唱完,我才默默起身离开电影院。
外面,已是深夜。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电影的时间跨度从70年代到90年代初。电影院里,大部分都是叔叔阿姨。我知道,电影里演的,就是他们曾经的芳华。
我体会不到那个时代,纵使看过再多书、再多电影,也依然无法与他们有相同的感受。然而,青春、芳华,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它让我无数次落泪。
影片最后,刘峰和小嫚依偎在一起,就像很多年老的夫妻一样。
我很想知道,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回去后一口气把原著读完,心里的感受,更深了一层。
我看到了刘峰的大善,看到了墙倒众人推的人性丑恶,看到了世故,也看到了悲凉。但它最打动我的,是爱情——
那时候,恋爱是件漫长的事。
在木心的《从前慢》中,有这样一句话: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一生只爱一个人
林丁丁,就是一个让刘峰爱了一辈子的人。也是她,改变了刘峰的一生的轨迹。刘峰,一个本是模范表面、人称活雷锋的人,从此命运改变。
那时候的爱,是缓慢的,缓慢到爱一个人,只放在心底。刘锋给丁丁做甜饼吃,帮她各种各样的忙。丁丁是南方人,不爱吃饺子,他会在每周六吃饺子的时候,给丁丁煮上一茶缸面条。他对丁丁的好,是缓慢而有节制的。
在看丁丁的时候,刘峰的眼睛里有光。
图片来自网络林丁丁,却是一个成熟和世故的人。刘峰向她表白,并不由自主地抱住了她,受到惊吓的她大喊着救命跑了出去。后来,刘峰因此受到审讯,并被下放伐木连当兵。
书中这样说道:
林丁丁的成熟和世故是冷冷的,能给荷尔蒙去火。他怎么可以爱我?刘峰就不应该有这种脏脑筋。那是一种幻灭:你一直以为他是圣人,可原来圣人一直惦记着你。他干尽好事,占尽美德,一点儿人间烟火气也没有,结果,他突然告诉你,他惦记你好多年了,一直没得手,现在可算得手了。
书是以林穗子的口吻叙述的,她后来说:
1977年那个夏夜我诠释不出丁丁眼睛里那种复杂和混乱,现在我认为我的诠释基本是准确的。她感到惊悚,幻灭,恶心,辜负……她其实不是被触摸“强暴”了,而是被刘峰爱她的念头“强暴”了。
就像书中说的:刘峰的问题是没有问题。他就好像我们普通人眼中的圣人,他不该有七情六欲,他就是神。当这个神跌下神坛之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他也是普通人,和你我一样。
为了林丁丁,刘峰放弃了到大学进修的机会。
丁丁问:“为什么要放弃?”
“因为不想离开这里。”
“为什么不想离开这里?”
“因为这里有你。”
图片来自网络但是,很显然,林丁丁并没有被此打动,反而感到了一种幻灭。在原著中,同寝室的郝淑雯说:”你不爱他,是你的权利,他爱你,是他的权利。但你没权利出卖他。”可是,林丁丁还是出卖了刘峰,导致刘峰被下放。在电影中,这里被弱化了。
有人说,刘峰的一片真心喂了狗。我虽然能理解林丁丁不喜欢刘峰,所以对他的示好不接受,毕竟爱情不是你爱我我就得爱你这种等价交换,但我不能理解的是,她为何要出卖他。也许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出卖是一种保全自我的最好方式吧。
可即使是这样一个出卖自己的人,刘峰仍然记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
在原著中,有一段话:
一个人一生,能碰到心和身都去死爱的人,是太难得了,就像二十岁的他,碰到二十岁的林丁丁。
那是他的芳华,只是在二十岁便戛然而止。
用四十年去揭示这份意外
再来说说何小萍,在原著中,她叫何小嫚。
她从小生长在受欺负和排挤的环境中,自以为到了军队,就可以抬起头做人。谁知,军队带给她的,却是更多的嘲笑和讽刺。当没有男生不愿意和她伴舞时,刘峰站了出来。从那时开始,这个人就留在了她的心中。
图片来自网络然而,刘峰对所有人都好,对她,并没有爱。他的心里,只装得下林丁丁一个人。刘峰被下放的前一天,她跑到他的宿舍门口,想说的一句话,却在嘴边,一留就是十多年。
影片中这样说:
也许小萍是我们当中唯一一个真正识得刘峰善良的人。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后来,她被下放到前线医疗队,因在救护伤员时立功,忽然被捧成了英雄,四处做报告,结果脑袋一下子崩了,成了精神分裂。医护室主任说:“一棵大白菜,在外面冻久了,拿到暖和的屋子里,就一下子烂掉了。”
小萍精神分裂后,刘峰去看过她一次。后来,就到了影片结尾,他们一起到墓地看望战友。
小萍说:“其实你被下放的前一天我去看你,是想对你说一句话,但这句话一直在我嘴边,藏了十几年。”
刘峰问他:“那现在能说了吗?”
沉默许久,小萍缓缓地说:“那天,我想对你说:能抱抱我吗?”
刘峰揽过小萍,两个人依偎在一起。
图片来自网络然而,在原著中,小萍曾嫁给一个排长,但他第二年就战死沙场。刘峰的妻子和人跑了,他们还有个女儿。后来,刘峰到了南方,和一个叫小惠的小姐过了三年。小惠终究是个小姐,改不了身为妓女的毛病,最后两人也分开了。
刘峰又来到北京,成了北漂。多年后,身患癌症。小萍在他身边照顾了三年,却始终没能走进刘峰的心。
书中这样说:
小嫚终究没有跟刘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男女朋友。那个会爱的刘峰,在林丁丁喊救命的时候,就死了。会爱的刘峰,只在他想起他的小林,梦见他的小林的时候才复活一下。没有人能救活那个会爱的刘峰。小嫚知道,包括她,也救不活那个会爱的,会为女人肌肤发痴发迷的刘峰。
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刘峰明白什么我也知道。他明白小嫚对他那杂七杂八的感情中是有些爱的。在他即将被我们发配到伐木连的前夜,他就明白。但刘峰不能:一场战争抹杀了多少生命?都没能抹除他心中的林丁丁,跟小嫚如何,那是欺负小嫚。刘峰一生不肯欺负任何人。
“刘峰,对谁心重起来,就重得执拗,一生一世的重。”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林丁丁仍在刘峰心底最深的角落,即使她背叛他、出卖他,也无法抹除她在他心中的位置。而一直照顾他的何小嫚,却永远无法走进他封闭着的心。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感叹,爱情好像经常会错位,你爱我,我爱他,他爱她。就像一个圈,永远在追逐,永远谁也追逐不到。也许正像书中说的那样:一个人一生,能碰到心和身都去死爱的人,是太难的了。
刘峰用自己的前途和生命去爱林丁丁,小嫚,也用她几十年明白一桩事:她只能爱这个善良过剩的男人。最终,刘峰一辈子没有得到林丁丁,一如小嫚一辈子也没有得到刘峰。
书中的独白说:
我以为活到今天,已经没有让我吃惊意外的事物了。而刘峰和小嫚,真沉得住气,用了四十年来向我、向人们揭示这份意外。
那几百封情书,抵不过世俗
影片中,萧穗子和陈灿的爱,也让我唏嘘不已。影片并没有对这段恋情浓墨重彩,只是在陈灿出车祸时,萧穗子不顾一切地冲到医务室看他,我才知道她心里原来喜欢他。她跑到宿舍,拿出珍藏的金项链,送到了陈灿的宿舍,让他拿这个去补牙。
一个女孩,能为一个人付出所有,这不是爱又是什么?只是陈灿,似乎一直没有表达。后来,他们坐在大卡车里时,穗子把写给陈灿的情书偷偷塞进他的皮箱,郝淑霖来了,对她说:“跟你说件事,我和陈灿好了。”
对于郝淑霖这个女生,我觉得这个结局毫不意外。她是高干子弟,一直趾高气昂,所有人都不在她眼里。转业之前,大家才知道陈灿是首长的儿子,当时郝淑霖脸上浮出一丝笑,说:“没想到陈灿藏得挺深啊!”
没多久,他们就在一起了。
原著中不是这样。萧穗子和陈灿一直互有好感,两个人写了几百封情书,却连手都没有牵过。郝淑霖插足了他们的感情,勾引陈灿,还唆使陈灿把穗子给他的情书上交,举报她。让人寒心的是,陈灿真的这么做了。
几百封情书,在世俗的面前,不堪一击。是啊,和郝淑霖结合,他就是高干子弟的女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与穗子呢,他爸爸刚刚平反,前途未知。
在世俗面前,不分男女。为了金钱和地位,宁可出卖爱情,这,就是现实。
与何小萍对刘峰的感情相比,陈灿真是不值一提。
在影片中,郝淑霖和陈灿最终走到了一起。陈灿在海南做生意做得风声水起,一年也不回几次家。看中利益而选择郝淑霖的他,并不爱他。
在原著中,郝淑霖没有和陈灿在一起,而是和另一个人,后来那个人找了小三,把她抛弃了。关于她为什么没和陈灿在一起,书中写道,郝淑霖觉得,陈灿能对爱自己的人做出那么过分的事,再怎么,都是真心爱过,都不能那样被糟蹋。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人心中的良知。林丁丁嫁给了一个军人家庭,却被他们家的人嫌弃,后来移民澳洲,最后还是离婚了。一心想要荣华富贵的、势力的林丁丁和郝淑霖,婚姻都很不幸,最终仍独身一人。
三个女人聚在一起,喝了一夜,聊起几十年前的往事,就像发生在昨天。
我们只能谈过去。过去那些人和事,重复地谈,重复地笑,谈多了,故事都走了样。记忆本身也是活的,有它自己的生命和成长。故事存在那里面,跟着一块儿活,一块儿成长,于是就都不是原来的模样了。
那曾经漫长如一世的芳华,却是弹指一挥间。时间,仿佛仍然定格在1977年那个夏天。
影片没有主角,它刻画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那个属于他们的芳华。
如果喜欢,能否给颗小爱心,鼓励我继续写下去,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