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在这!

作者: 惠心千爱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18-10-15 09:08 被阅读14次

    1

    测评中心来了一个聪明的小男孩儿……

    五岁的小男孩XZ,第一次来测评时,看到地上的测评教具,自信地说:“耶,这些我玩过了,我都会玩。”边说边高兴地就玩了起来。

    正式测评开始,当我示范完测评流程并邀请XZ来进行第一个测评时,他却笑着逃开了,要求其他小朋友先来。等所有的小朋友测评完毕,他才在妈妈的鼓励下,很勉强地进行粗动作的测评。

    在精细动作测评中,XZ对自己擅长的项目就很认真地做,对自己不擅长的就故意跑开,去玩粗动作的教具,虽然跑开了,但注意力一直在我身上,当他听到我的指令是他会做的,就又回来安静地做。

    2

    原来聪明背后,他在逃避自己的不足!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全面测评,我观察到虽然XZ的智力水平很不错,但是身体开发不足,行为发展能力低于同龄水平,触觉敏感,双侧分化不全,容易产生高自尊,特别在意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而前庭觉发展不足,身不为心用,许多事情看得明白但身体却做不来。

    为了隐藏自己的不足,遇到不擅长的就逃避。家庭教育重视规则、礼节、赞美、讲道理以及静态的认知学习,所以XZ早早就显示出很聪明的样子,深得家人喜爱。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XZ的身体却告诉他“我并不像妈妈所说的那样‘我最聪明!’,我其实很笨。” XZ的父母因为看不懂,以为通过不断地鼓励“宝贝,你最聪明!”,孩子就能学会、就能做好。事实是,孩子的身体知道“你再怎样赞美我,我也无法做到”,但又无法用语言跟家长说清楚,唯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渐渐出现不自信、逃避、爱发脾气等状况。

    我跟XZ的父母详细解释了孩子行为表现的生理原因以及他目前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建议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引导方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少进行静态的认知学习,多进行丰富多元的动态感觉刺激活动。

    XZ第一次来到训练中心时,他看见别的小朋友在设备二层(高2.4米)轻松地玩耍,他也沿着梯子爬上去,但不敢放开身体玩起来,没一会,就要下来。当他想沿着原来的梯子往下爬时,却举步维艰,不敢挪动脚步。妈妈在旁边不停地温和地给他鼓劲,“宝贝,你是最棒的!” “宝贝,你是最聪明的!你一定可以的!”……然而,妈妈鼓励的话语和温和的态度并不能让XZ挪开双脚。

    我适时地提出帮助,“来,老师扶你一下。”我爬上竖梯,抱着他,把他转过身来,让他的手脚落在梯子上,我的手轻轻地扶着他的后背,他就这样小心翼翼地下来了。

    3

    这种不足,远非鼓励就能克服!

    我再次结合测评的结果向妈妈解释孩子不敢下来,并非是孩子不够勇敢,也并非是孩子胆小,而是因为孩子视觉空间发展很不足.。2.4米的高度,孩子的感觉也许会有几十米高,所以非常恐惧。这种恐惧并不是鼓励就能克服得了的。并建议妈妈表扬孩子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客观描述孩子做得好的具体行为,而不是范范而谈“你是最棒的!”,这个“最”字会增加孩子的许多压力。

    XZ来训练的前半月,总是微笑着,对共同训练项目,时而跟着做,时而微笑着逃开。即使老师跟着,他也会像泥鳅一样,溜走,去滑梯梯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行为模式就如测评中一样,对擅长的项目就很认真很自信地做,对不擅长的或者看到自己比别人差很多的项目,就逃避)。下课前每个小朋友都要捡十个小垃圾,而他也是像泥鳅一样,微笑着从老师的身边溜出门(视觉发展不足,找不到小垃圾,所以,他逃避)。

    4

    嗨,我在这!

    对这样一个非常敏感、情感细腻、在掌声中长大而却对自己的身体很不自信的孩子,前期的训练要求自然不能太高,要像风筝一样,放一放,抓一抓,再放一放,抓一抓,以建立关系和减轻心理压力为首要目的。

    所以,快一个月了,XZ的训练却没有家长所期待的效果,家长开始有疑虑了。我开始半勉强地要求XZ做训练,我陪着他一起滚、一起跑、一起跳,还把他扛在我的肩膀上奔跑,出乎我的意料,他竟然能很好的完成训练任务。我坚持带着他训练一段时间,直到他渐渐融入团体中,才放手。

    虽然XZ没有我的陪伴也能做训练了,但他似乎还特别在意我的关注。有时候他会大声叫:“戴老师,看我,看我从这里怎样下去?”;有时候会悄悄地送个小礼物给我;有时候会自豪地说:“戴老师,看我,我会翻筋斗了”……

    XZ还对我说:“在这里,我觉得你最强大!”我惊讶地睁大眼睛问为什么?他回应说:“在这里,大的,小的,你都能搞掂。”

    一天,XZ用绳子把我的双手双腿绑起来,他系的是漂亮的蝴蝶结,我可以用牙齿咬开,我却故意装可怜:“我不要在这里过夜,求求你,帮我解开。” XZ语气坚定地说:“不行,除非你答应我,明天看我做训练。”陪着才肯练、送礼物、呼叫我、直接提出需求……XZ用各种方式告诉我:嗨,我在这!你要看着我,你眼里要有我。

    XZ太需要被关注了,这种模式是过去成长中形成的心理惯性,需要被打破才行,否则,他的心会很苦,身也会很累。

    在训练中心温暖有爱的氛围和老师的专业陪伴下,XZ的生命状态渐渐被打开,从“要你看着我才做”变为“我自己要做”,开始自如地表现自己,敢于挑战,敢于展现自己的不足。

    5

    “这感统训练怎么越练越坏?”

    老师笑着解释——“……”

    XZ看到13岁的大哥哥把小妹妹弄哭,他就会把哥哥骑在身下,压着他问:“你还敢不敢欺负小妹妹?”。

    遇到认识的小朋友来中心,XZ会很自豪地当起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走训练设备,并示范他最拿手的动作。人家初来乍到,当然学不会,或做不到,他就大叫,“戴老师,你教她,我教不会。”

    XZ还敢使坏了,吃饭时把脚放在椅子上、边吃饭边说个不停、拿到什么就放嘴里咬、走棋输了就大哭大闹……家里的老人很疑惑:“这感统训练怎么越练越坏?”幼儿园的老师也嘀咕:“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乖?”

    家长开始焦虑了。

    家长焦虑,而惠心千爱教研中心的老师却开心,因为,这才是孩子原本的自己.。XZ原来的那个“乖”是按照家长和老师的模型来长的,并不是他真实生命状态的呈现。

    这个“乖”就如园林工人手中的盆景,不能随心所欲地长,而得按园林工人的意愿去长。这样的盆景仅可观赏,却长不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经不起风雨,不能为他人遮风挡雨。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XZ敢表现“不乖”了,说明他内心有力量了;他可以允许自己足够好,也可以允许自己不够好;他敢于实践,不怕犯错,在错误中成长,这样的生命才是自由的、自在的。

    从生理的角度来看,XZ所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 “不乖”,其实是过往成长中因为感觉刺激过于单一,某些成长敏感期没有出现或者没有顺利过渡。

    如今,通过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生命得以重新成长,过去未出现或未顺利过渡的如吃手、舔咬、抓捏等敏感期现在重新出现,代表着某片脑功能区得以有机会继续发展成熟。

     也就是说,XZ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后所表现出来的 “不乖”,其实是重启了生命的本能。家长了解了孩子成长规律,了解感觉统合运作原理,创造真正爱与尊重的家庭环境,自身也要努力学习,成为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训练中心与家庭密切配合,最终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自信又高能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嗨,我在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bx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