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喝酒这件事上,今人没有任何资格假装比古人拥有高逼格。
即使你今日富可敌国,仍然是渣渣!
有人会说,今天瓶装酒多漂亮!总比古代那些酒强吧。
看看四大名著,你会知道,古人喝的酒,牛逼点的全都是瓶装!
绝对出乎意料的是:这些瓶装酒,牛逼到吓死今天的人!
在这些瓶装酒屁股后面追逐的,全部是当今最有钱的家伙。
壹丨
酒是本邦人民的最爱和最爱的表达。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好酒?
历朝历代虽然没有好酒的定义,但好酒却有个通用的外在标志。
唐宋之后,好酒大都有个人共识的log一一瓶装。
散白、小烧那只是民间上不了台面的低档货。尽管,这其中不乏国酒之精萃。
但是真正的高档白酒,比如,御酒,一定是瓶装的。
明代青花龙凤纹梅瓶,口径:3cm 通高:42cm 底径:14cm。梅瓶小口,短颈,丰肩,长腹渐收,圈足外撇。明代御酒瓶爱用龙凤纹,连运酒担子也是龙凤担。《水浒传》朝廷招安梁山好汉,光禄寺颁发御酒,这御酒绝对得瓶装。
75回,(阮小七)道:“你且掇一瓶御酒过来,我先尝一尝滋味。”一个水手便去担中取一瓶酒出来,解了封头,递与阮小七。阮小七接过来,闻得喷鼻馨香⋯⋯
阮小七等人将十瓶御酒一气偷喝光。又造假装上“十瓶村醪水白酒”,“还把原封头缚好,放入龙凤担内。”
明人李实在《蜀语》中说:“不去滓酒日醪糟,以熟糯米为之,故不去糟,即古之醪醴、投醪。”
低档酒,别说未“筛”了,就是经过了筛后过滤,还常常一不留神就喝一嘴酒糟渣滓。
其实,醪就是浊酒。通过在《三国演义》的开篇“一壶浊酒”之语,便可窥见一斑。
69回,(管辂)谓赵颜曰:“汝可备净酒一瓶,鹿脯一块,(往南山找仙人求寿)。
用酒用肉,求的是寿命!这是瓶净酒,必须得一流的质量,上乘的口感。
上海博物馆藏明洪武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春寿瓶 。这是明代御酒瓶子。这个瓶子上的龙头很特别,为猫脸龙。《西游记》中的御酒,无论是天庭还人间皇帝家的,一色的瓶酒。
第四回,(赐悟空)御酒二瓶,金花十朵,著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第七回,宣二郎显圣,赏赐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
29回,(宝象国王)命九嫔妃子:“将朕亲用的御酒整瓶取来,权与长老送行。”
天上人间,琼浆玉液。不一定是最牛的,却一定是最好的。
皇家御酒,算不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必须是流行趋势和高质量的代表。
《红楼梦》18回,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皆是表礼一端,金银锞一对。其馀彩缎百疋,白银千两,御酒数瓶⋯⋯
这是光荣,这是梦想,更多的却是身份。
贰丨
毫无疑问,宫廷难出天下佳酿。但高端大气上档次等等美誉,似乎都名归御酒。
作为白酒上国,本邦佳酿虽与宫庭无缘,但净酒、细酒、瓶装酒,是一定出自大内深墙的。
酒是本邦公认的送礼首选,上适用达官贵人,下通行地痞流氓。
有明一代,以瓶酒为礼,那是最时髦的风尚。
宋代的梅瓶。这类酒具高度都在40cm左右,细长有的还有四系扣,便于携带。千年不衰,就是因为历代有很多同类产品存世。在朝野间行走的,不懂这个,你也别人前人后地混了!
《水浒传》第六回,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
《三国演义》也是啊。谁都不能免俗。军人之间兴的,也是社会上的这一套。
19回,(侯成)以酒五瓶诣布府,禀曰:“托将军虎威,追得失马。众将皆来作贺,酿得些酒,未敢擅饮,特先奉上微意。”
大明帝国,是一个特别崇尚外包装的社会。《大明会典(卷之六十八)》
记录皇家娶媳妇送礼,面子工程是极其到位的。
送的120瓶或240瓶酒,每个都要用红绿罗销金小盖袱盖好,每条盖祆袱四角坠四个特制铜钱。
唉,本邦酒徒多了,能呷得上这等御酒的能有几个?普通人能看到已经是眼福了。
盛酒的长瓶 ,上书有“醉乡酒海”和“清沽美酒”字样。这样一类写有与酒有关文字的梅瓶很多。俗人送礼,必备瓶酒,这在万历年间的《金瓶梅》中,随处可见。
32回,(李桂姐)买了盒菓馅饼儿、一副豚蹄 、两只烧鸭 、两瓶酒、一双女鞋,教保儿挑著盒担,绝早坐轿子先来,要拜月娘做干娘。
大明王朝对于朝鲜、越南、占城、琉球、爪哇这一类属国的使团,明确规定:走时送瓶酒。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十五)》云:朝鲜等国每五人、琉球国每十人、羊鹅鸡各一只。酒十瓶。米五斗。蔬菜厨料。朝鲜国、加果子茶食各四般。柴炭各二百斤。
天恩浩荡,御酒飘香。这与今天的富人是什么关系?
叁丨
大明世界大全街满肆的瓶装酒,与今天的烟酒商店没啥区别,琳琅满目,价格各异。
但这些装进瓶子里的酒,与穷人没啥关系,是小康以上人家的专享。
没钱的弄点散白解颐,没准也能遇上景阳冈小店的好酒。但是,出来装逼却又大不同。
《金瓶梅》中,西门庆想泡潘金莲,王婆窜掇买瓶好酒。
第三回,(王婆道):“官人休怪老身差拨,买一瓶儿酒来吃,如何?”西门庆便把茄袋内还有三四散银子都与王婆。明永乐景德镇青花 内府銘 梅瓶。其实,御酒瓶的成本远远没有现在人想象的那么高。只是因古人在制瓷工艺上更具匠心罢了。
这瓶装酒其实也不贵。明万历年间的《宛署杂记》,有对北京地区瓶装酒的价格记载。
《宛署杂记》曰:鸡五只,价二钱;蒲包二十个,银一钱;烧酒二瓶,银一钱。
本县每祭猪六口,每口银壹两伍钱,羊六只,每只银伍钱,活兔一只,银壹钱,黄酒八瓶,银壹钱伍。
烧酒才五分银一瓶,黄酒一瓶不到二分银子。难怪,《金瓶梅》中几钱银子就能办桌酒席。
这是民间瓶酒的价格,皇家御酒,可不是这个价了。这东西,有钱也没处买。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七)》曰:凡瓷器。河南彰德等府、每岁解纳缸三百只。坛三万二千七百个。酒瓶一千八百五十个。嘉靖三十年题准、每缸一口,折银二钱。瓶一个,折银一分。
别的成本暂且不算,御酒光瓶子,成本就是一分银子。
所谓梅瓶,不过是古代文青们的情趣。将一束梅花插于瓶中,意味盎然。这与今天文青用酒瓶插野花异曲同工。大明御酒,基本出自光禄寺。明初叫宣徽院,设尚食、尚醴二局,后改名称光禄寺。
御酒生产每年都在十万瓶以上。这个量可不是小数。
《大明会典》记,万历二年确定,“光禄寺每岁运送官细酒一十万瓶”。
批量生产出来的御酒瓶,远非今天的人想象中皇家瓷器,多么多么不计成本。
皇家也是家,也得过日子。今人臆想的挥霍不会让一个王朝支持三百年!
肆丨
“酒堂贮酿器,户牖皆罂瓶”。这是嗜酒的唐人写的诗句。
同今天一个德行,酒徙的窗户外面,永远都堆满了酒瓶子。
古代本邦的酒瓶子,虽然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可基本形制却一千年来大同小异。
这装酒的瓶子,其实就是今天我们叫做梅瓶的瓷瓶,又叫经瓶。
宋·赵令畤《侯鲭录》云: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环口、修身,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以酒,置书云: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焉。广西桂林博物馆收藏有一件1983年5月出土于温裕王朱履焘夫妇合葬墓的明嘉靖青花双龙戏珠纹高胫带盖梅瓶。酒中浸有三只未长毛的乳鼠及多种名贵中药。
小颈、环口、修身,是极其便捷装液体的酒的。今人曾经感叹:本邦梅瓶何以千年不衰?
一千年数以亿万计的酒瓶子,虽然是易碎品,可超高的存世量,让拍卖会上出现最多的就是她了。
不是风雅千年不衰,是酒精千年不衰!
这种酒瓶,“受一斗”酒。宋代沈括说到一石(十斗)为92.5斤。酒的比重一般低于谷物,应合七八斤吧。
这在《水浒传》中,也有侧面反映。
第五回,一个道人头戴皂巾,身穿布衫,腰系杂色条,脚穿麻鞋,挑著一担儿,一头是个竹篮儿,里面露出鱼尾,并荷叶托著些肉;一头担著一瓶酒,也是荷叶盖著。
这是有一定分量,如果是今天一斤两斤装的一瓶酒,是绝用不着担子挑的。
梁山黑势力头目宋江,江湖上贯于使银子,请客喝酒。他的酒量在梁山好汉中应该是数得着的。
可偏偏偏却因醉酒写反诗。他喝了多少?
38回,“两篇诗词端的是何人题下在此?”酒保道:“夜来一个人独自了一瓶酒,写在这里。”
仅仅一瓶低度酒,就留下了饭醉记录?呵呵,这一瓶酒,怎么也得七八斤吧。
其实,说喝酒用“斗”衡量这个事,明人自己也迷糊。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清代享祀孔庙。他曾研究过。
《日知录·卷十一》云:若酒言石,酒之多少本不系谷数,从其取之醇醨。以今准之,酒之醇者,斛止取七斗或六斗;而醨者,多至于十五六斗⋯⋯进退两无所合。是汉酒言石者,未尝有定数也。
顾大师感叹是有道理的,醇酒与水酒比重是不一样的,光凭容积量,差异挺大的。
本邦白酒,最重要的是内容。桂林博物馆藏有温裕王朱履焘夫妇合葬墓出土的明嘉靖青花双龙戏珠纹高胫带盖梅瓶。
瓶中的存酒中,浸有三只未长毛的乳鼠及多种名贵中药。
但是,今天的富豪才不理会大儒说什么劳子内容呢,他们更关心的是那些酒瓶子。
元代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尺寸:高44.8cm;口直径5.7cm;底径13.2cm。成交价为6.8亿元。每逢顶级文物拍卖会,富豪云集:抢身份很重要!
特别是梅瓶,家里没摆这东西,容易让人当土鳖看了,后果很严重。
元代的装御酒的瓶子,一个已经炒到了六亿多人民币了。那些明代的御酒瓶子,也直逼亿元大关。
至于劳子梅瓶酒瓶经瓶是啥子东西,还是让没钱的文士去打理吧!
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还是收旧酒瓶子好,有钱且高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