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写作归纳谈写作广告圈
文案没有视觉化?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3大方法

文案没有视觉化?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3大方法

作者: 业余文案人 | 来源:发表于2016-12-20 23:27 被阅读1579次

    你的文案必须让读者一看到就能感受到具体的画面。

    这是由人的大脑的记忆模式决定的。现在你可以闭上眼睛,试着回想一下生命中那些令你记忆深刻的人或事,脑中是不是像放电影一般地闪过一幅幅画面?

    人们总是会忽略那些抽象的信息,而对具体且形象化的描述会更加敏感。比方说你在深圳,想向北京的朋友描述一下这边台风很大,你会怎么说?如果只是说“哇!这边的风太大了,风呼呼呼的,铺天盖地!”,对方很难有具体的感觉。而如果改成“我家的SUV在天上飞”效果就会好得多,可以瞬间让对方在脑中形成一幅具体的画面,并且对台风大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在多年后回忆起来,还会清晰地记得这幅“车在天上飞”的画面。

    而且视觉化的文案总是会让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在这个过程中,你选择什么样的场景,就决定了会激发用户什么样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就决定了他们是否会产生购买动作。

    一、首先需要描述一个场景

    构建一个具体的场景是视觉化文案常用的套路。

    这点类似于小时候的看图说话,你可以试着将脑中想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如上文所言,很多时候人们的情绪是由某种场景所影响的,当你在文案中进行场景描述时,读者就会不由自主地被你带入其中。马丁路德金是此类高手,他在演讲稿中这样写: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短短几句话,时间,地点,人物都具备了,而且勾勒出了一幅仿佛令人置身其中的画面。

    一些经典歌曲的歌词也善于构建场景: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 坐着摇椅 慢慢聊

    哼唱这首歌的时候脑中是否会有一幅夕阳西下,两个老人坐摇椅慢慢摇晃的画面?而且还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置身于画面中,这就是好的文案带给人的代入感。

    又比如雷军那句著名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不到十个字就已经将风口的力量阐述无疑,如果雷军只是说“风口有着无与伦比的力量与魔力”,效果还会那么好吗?二者显然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文案没有视觉化?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3大方法
    二、杀死那些该死的形容词


    1、用名词和动词替换形容词

    其实通过上面场景化的描述,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那些写的大而无当的文案很多都用了形容词。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其实就已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形容词会让你的文案变平庸。

    形容词总是在比谁的嗓门大,王婆卖瓜式的自卖自夸常常会让读者反感。试着想想,当广告中出现那些“尊享”、“华贵”、“至尊”这些词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有时候反而是一件真实的小事,一句接地气的话更能调动读者的感觉。

    这就好比金庸笔下的武林人物,有时候剑拔弩张,拼尽全力不见得能赢,因为这都是拙劲。反而是扫地僧看似不经意的小举动会产生更大的威力,利用巧劲,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比如某汽车的平面广告:

    再续传奇,大有可为。

    不难理解,这篇文案就是为了突出这款车空间大。但究竟大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呢?和谁比才算是大呢?还有,再续传奇是续什么样的传奇?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一律不得而知。这样的广告想让消费者买单,显然就是不尊重消费者。

    因此,我们需要用名词和动词将文案中的形容词通通换掉,形容词是杀死文案的凶手。我们先欣赏一下马致远的代表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通篇几乎没用一个形容词,都是具体的名词:瘦马、小桥、昏鸦、枯藤、老树、人家、断肠人等,通过这样一幅画面读者自然可以感受到秋天萧索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文案中的巧劲,通过一系列的事实来表达我想要表达的东西。

    《蔚蓝诡计》的作者乔治·路易斯为《绅士杂志》封面写的文案是这样的:


    天啊!我们打中了一个女孩!

    这是作者为反对越战撰写的一则文案,通过一句个人口语化的表达,使用“打中”、“女孩”等动词和名词,就牢牢抓住了读者的目光和注意力。如果换成普通的标题—《越战使当地民众伤亡惨重》,你会有读下去的冲动吗?

    2、用数字替换形容词

    数字总是会给人一种具体的感觉,并且这一招已经被各路大师所证实。

    如果你想突出自己的mp3容量大,就去学乔布斯说: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里。

    如果你想突出自己的产品销量多,就学香飘飘说:围起来起来可绕地球2圈。

    如果你想突出自己与众不同,追求卓越,就学陈安妮说:《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

    如何?这些数字是不是给你留下了具体的印象,并且在你的脑海里形成了画面?

    二战后,为了反对枪支的使用,让群众认识到其带来的危害,某组织推出了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这台机器每小时生产450名孤儿
    (画面旁边是一支机关枪)

    如果换成“枪支危害巨大”、“每小时可杀死900人”等广告语,不免落入俗流,而且也不会给读者带来多大的冲击。但通过“生产”“孤儿”这两个词调动起了大众的情绪,毕竟孩子都是无辜的,尤其是为人父母的更会有强烈感受。“450”这个数字代替了伤亡巨大,让大众有一个更清晰的概念,越具体越容易引发信任。

    三、与现有产品建立联系

    当我们面对一项新的技术和产品时,如何让受众快速了解并接受呢?

    大众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了解并能够掌握的事物。面对新事物都会有一种未知风险的感觉,本着避免自己利益受损的心理,大家都希望别人来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学过思维导图的读者都知道,人的思维过程就像一张网,当大脑中某新事物可以与旧有的事物进行联系时,人们就更容易记住它。所以,我们可以将新的产品与现有产品进行联系,让大众在脑海中对你的新产品形成一个具体的印象,这样就容易接受多了。

    现役男篮国家队的郭艾伦当初出道时,因为其无与伦比的速度与犀利的突破被称为“中国艾弗森”。篮球迷对于艾弗森的印象非常深刻,当一个新出道的运动员与艾弗森联系起来时,球迷脑中就会出现艾弗森犀利变向、诡异运球的画面,自然就会对这名新球员有一些印象。雷军被称为中国“雷布斯”也是同样的道理。

    例如,杜蕾斯为了突出它的薄,说自己像气泡一样。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杜蕾斯,但大家一定都对气泡不陌生,当杜蕾斯将自己的产品与气泡联系起来时,会在受众脑中留下一幅具体的画面,通过与气泡的联系,让受众对于它的薄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文案没有视觉化?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3大方法

    又比如智能电视在刚推出时打出的口号是:一秒让电视变成电脑。通过与已有的电脑进行联系,让受众对智能电视有了更清晰的印象。

    乔帮主在推出iPhone时,说要推出三个产品:屏幕更大的iPod,电话,上网设备。结果最后才说iPhone都具备上面三个产品的功能。

    这些都是先将新产品与现有产品进行联系,从而让受众更容易接受新产品的成功范例。


    (如果各位看官对文中的观点有异议可以当面指出,我会每两天更新一篇良心干货,欢迎大家关注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案没有视觉化?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3大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fx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