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09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050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勇者,气也,即是敢作敢为的一种气魄。勇就是无所畏惧,如子路之勇,但孔子所谓的勇不限于此。《庄子》中有一段关于勇的论述:
孔子游於宋,匡人围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问曰:“围者数重,弦歌不辍,何也?”子曰:“由来,吾语尔。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於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勇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庄子认为子路与孔子这段对话发生于“子畏于匡”之时,虽然历史上孔子师徒确曾在匡地遭难,但这段对话并不一定真的发生过,大概是后人的附会,但其中对于勇的论述却很有道理。
子路之勇即是渔父之勇,猎夫之勇,也可称为是烈士之勇,但是他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孔子知天命,知道之不行,却仍知其不可而为之,遍历诸侯,迭遭凶险却仍能矢志不渝,虽畏于匡,厄于陈蔡之间,几乎被桓魋杀死,仍无所畏惧,这才是孔子之勇,这才是圣人之勇。所以孔子说:
140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有渔父之勇、猎夫之勇者,不一定是仁者,有烈士之勇者,也不一定是仁者,只有圣人之勇者,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仁者。圣人之勇,才是仁者之勇。
17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080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708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08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7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讪,谤也,讥也。
窒,阻塞不通,果敢而窒即是行事果敢却不通礼义。
徼,有人训为抄袭,有人训为巡察,未知孰是。
孙通孙。
讦,检举揭发他人,斥责他人的罪过、不是。
勇为美质之一,为孔子所提倡,但勇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弊端便是乱。君子有勇无义便会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便会为盗。人若勇而无礼便会为乱。一个人若是好勇疾贫,也会犯上作乱。好勇而不好学,也会容易为乱。所以子贡也厌恶勇而无礼的人。一句话,勇者,必然以礼义约束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