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by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
然而他的一生几乎每一天都在和茶在打交道,各种较劲。为中国的茶史留下着一笔笔不可替代的印记:
林则徐【林则徐】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出生于一个清贫的教书人家。十四岁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七岁(嘉庆十六年,1811)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爱国者,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一,林则徐的一生简要
除了虎门销烟和《海国图志》之外,他的这些事迹也必须被后人所知:
林则徐的一生做过很多的官职,算起来,自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起,历任监察御史、按察使、布政使、河督以至巡抚、总督、钦差大臣等职务。管辖范围跨度巨大,包括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云南、贵州等14个省份。处理过包括民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各种政务。直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病告归,并在次年林则徐抱病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处理天地会起事,行至广东潮州普宁县病逝的过程中,林则徐为官一生,一直勇于任事,勤政务实,清廉正直,治绩卓著。
林则徐虎门销烟他最突出的功绩其实不仅仅是在对鸦片的消禁上,尤其是在水利方面,他兴修的水利工程遍及淮河、汉水、长江、黄河直至新疆和故乡福州。同时,林则徐一直致力于大力整顿海防,招募水勇,屡挫英军挑衅的事务。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他的座右铭,更是如同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在新疆的三年中,虽身受逆境,但仍关心国家,关心发展生产和巩固边防,大兴屯田水利,在南疆行程二万余里,勘察垦地六十余万亩,并推广坎儿井和纺车等先进生产技术。
虎门销烟:这是让林则徐和中国的历史进程相关系起来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让他和关系世界进程的另外一个拆机大国英国关系起立的独特事件。
虎门销烟雕塑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湖广总督。当时鸦片逐步泛滥,危及全国,林则徐在任内严厉禁烟,卓有成效,在弛禁与严禁的争论中为严禁派代表人物。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一月,林因此被受命为钦差大臣,抵达广东查禁鸦片。他会同邓廷桢等地方官员,出手果断,排除万难,严缉走私烟贩,惩治受贿官吏,迫使英国等烟贩缴出鸦片230多万斤,次年(1839年 6月3日)在虎门当众销毁,震惊中外。
整个事件于1839年6月3日起,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为中国后来的历史进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虎门销烟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打击毒品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即成为了中英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直接相关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在民国时被定为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在今天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此,马克思在1858年8月他的《鸦片贸易史》一文中写到:“中国在一八三七年、一八三八年和一八三九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鸦片。”
而毛主席在1957年10月13日他的《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到:“我们的民主革命,是革前三张皮的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虎门销烟浮雕毛主席还亲笔抄录了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四首中的两首:
《出嘉峪关感赋·其一》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芲茫入望迷。
谁道殽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出嘉峪关感赋·其二》
东西尉侯往来通, 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敕勒, 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 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 东南谁比此关雄。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同是长悬在中国人头顶的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时时刻刻鞭笞着后人的灵魂。
林则徐虎门销烟纪念币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同样的,在我们茶界,林则徐的铁杆粉丝还有一个人,即是张天福老先生——在此,茶诵已有一篇相关文章,请移步查阅:《中国茶业界泰斗张天福逝世:百年茶人,先生请走好!》
二,茶叶与鸦片战争的始末
在此,茶诵已有一篇相关文章,请点击查阅:《Tea of War:大话一个个由茶叶引发的血案》
17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贸易逐步发展,中国提供交换的商品有茶叶、大黄、丝绸、瓷器等。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诸多的中国商品中,对茶叶尤感兴趣。上至英国宫廷贵族,下至贫民百姓,饮茶、对茶的崇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风尚。同时,进口茶叶又以使他们获得丰厚的利润,有利于英国的对外贸易。
《南京条约》的签订从17世纪20年代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大部分年份中,茶叶都占其从中国总进口货值一半以上。19世纪后,茶叶更始占据其从中国总进口货值的90%以上!同时,从1815年起,东印度公司开始大量进口销售中国茶叶,每年在茶叶贸易中获利都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这更是提供着英国国库全部收入的10%。换句话说,英国在当时的一段时间内垄断着中国贸易,而茶叶则垄断着整个中英贸易。
正如后来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英国人)说的那样:“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的土制副食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茶叶在当时,中国依然处于高度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中,社会资源的流动较低,因此相对其整个社会的购买力也比较低,因此,西方国家商品在中国的贸易环境中往往处于竞争劣势的状态。然而,黄金和白银的购买力是全世界的市场进化的结果,拥有着普世的公信力。这就使得中国当时对二者的需求非常的迫切,黄金生产不易,因此这又使得中英贸易结算上整体则更偏向于白银,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贸易的支点。西方国家使用白银,中国则与之交换中国的茶叶。在18世纪中叶,白银占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出货值的90%。
好景不长,从1790年后,美洲白银产量开始下降,东印度公司很多银矿资源逐渐枯竭。1810年4月起,美洲又开始爆发了各个国家的独立战争,使得美洲白银产量大大减少。
随着英国对华进出口贸易迅速扩大,东印度公司既无法在中国大量推销英国产品,又弄不到 大量的白银,却又希望得到中国的大量茶叶,如何解决这种困境是东印度公司乃至英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鸦片计划正式登台。
吸食鸦片者东印度公司成立专门鸦片事务局,垄断印度鸦片生产和出口,印度鸦片在中国销售的收入用于换取中国人的白银,并将这些拿到手的白银转手用于支付购买茶叶等的款项。
鸦片走私贸易的兴起,是由三股势力促成的:英国等政府是鸦片走私贸易的策划者和后台;东印度公司等走私贩子是鸦片贸易的马前卒;中国内部的奸商、腐败的官员等是内应。他们搅在一起,推波助澜,使鸦片大量输入,给中国造成极为深重的灾难。
鸦片的严重祸害,迫使清朝统治者不得不认真寻求对策,道光皇帝迫于形势,于道光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1838年 11月9日)宣召林则徐,商讨禁烟事宜。此后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赶赴广东查禁鸦片。以虎门销烟为代表的禁烟斗争断绝了通过鸦片贸易给英国不法商人、英国财政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英国殖民者对中国政府禁烟的回应是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终于爆发了中英1840年的鸦片战争。此后不久,林则徐被革职。
吸食鸦片之后的幻觉景像?从茶贸易角度来看,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鸦片战争是英国殖民者用武力强迫中国接受用鸦片交换茶叶的侵略战争。
三,林则徐的奏折议茶
对于当时的情况,林则徐曾多次上奏议茶,涉及面广,且认识非常的深刻,极大的推进中国差贸易的改革和进程。
1,1838年上旬,林则徐担任湖广总督,上奏《密陈重治吸食鸦片提高茶叶大黄等出口价格片》。他提出:“如将售卖出洋之茶叶、大黄、湖丝等物,倍薪其价,凡闽、浙、苏、皖、川、楚等处客商,似皆无不乐从。”他认为“此系重中华之物力”。以此可以看出林则徐非常关心和希望维护国内客商利益,并希望能提高茶叶等出口的价格。
2,1839年4月12日,林则徐担任钦差大臣,上奏《英国等趸船鸦片尽数呈缴折》。他指出,在“尽数收缴鸦片”的同时“俯念各夷人鸦片起空,无资置货,酌量加恩赏给茶叶,凡夷人名下缴出鸦片一箱者,酌赏茶叶五斤,以奖其恭顺畏法之心,而坚其改悔自新之念。如蒙恩准,所需茶叶十余万斤,应由臣等捐办,不敢开销。”可以看出他希望恩威并重、赏罚分明 ,并以奖赏茶叶等物品的形式来收缴鸦片。事后证明,正是他的这一奖赏方案使得林则徐在查处鸦片走私的时候,使得中国一方处于了主动的地位。
林则徐的奏折3,同一天,他又上奏《外商已缴鸦片请暂缓断绝互市片》提议:“至茶叶、大黄两项,臣等悉心访察,实为外夷所必需。”“惟现在各国夷商,业经遵谕呈缴烟土,自应仰乞天恩,准其照常互市,以示怀柔,所有断绝茶叶、大黄,似可暂缓置议。”林则徐这一提议鲜明地表达了只禁鸦片走私,保护正常贸易的思想:他明确表示不同意在查禁鸦片走私贸易的同时,把茶叶、大黄等商品正常贸易也禁掉了,这是不明智的。
4,1840年4月27日,林则徐改仼两广总督时,上奏《议复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这一篇文章详细的阐释了他的海事主张。
他在奏文中对曾望颜“封关禁海”的提议据理分析,认为“细察情形,有尚须从长计议者”。“封关云者,为断鸦片也,若鸦片果因封关而断,亦何惮而不为。惟是大海茫茫,四通八达,鸦片断与不断,转不在乎关之封与不封”。另外,“若如原奏所云大小民船概不准其出海,则又不能。缘广东民人,以海面为生者......若一概不准出洋,其势即不可以终日。”他提到“至大黄、茶叶两物,因属外夷要需。”“惟茶叶历年所销,自三十余万担至五十余万担不等,现在议立公所,酌中定制,不许各夷逾额多运,即为钳制之方。然第一要义,尤在沿海各口查拿偷漏。”“总之,驭夷宜刚柔互用,不必视之太重,亦未便视之太轻”,“况所杜绝者,惟在鸦片,即原奏亦云:‘凡有夹帶鸦片夷船,无论何国不准通商。’则不帶鸦片者,仍皆准予通商,亦己明甚。”
茶由此,我们可以一窥林则徐对当时的海事主张:
①,不同意“封关禁海”:这是他体察和了解民情,为以海为生的沿海广大民众生计着想的做法;
②,对所有和鸦片有关的事宜处理起立黑白分明:他坚持凡夹帶鸦片者,不准其通商。不帶鸦片者,皆准予通商;
③,坚持对外开放:对于外商需要的茶叶等物品,酌中定制,不许"逾额多运"。这个配额制度,是在严禁鸦片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通商贸易。可以看出,这里和“闭关锁国”的情况是有违背的地方的——在当时的时代下是具有着何其高远的前瞻性!
真不愧是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5,1840年5月14日,林则徐上奏《洋商呈请捐缴三年茶叶行用以充防英经费折》。林则徐在奏文中报告说,“据洋商伍紹荣”等十人“呈称……思商等与夷人交易货物,向照估价每两应得行用三分,以资办公。今通行公议,将茶叶一项应得引用银两,自且呈之日为始,捐缴三年,按卯解缴关库,听候提用’……臣等察其情词恳切……俯准捐缴,以遂其报效之忱。如蒙俞允……所有查办鸦片案内收烟防夷一切经费,即于此款樽节动支。”林则徐根据从事外贸商人的呈报,希望能把茶叶商行办公费用的三年捐款用于“收烟防夷”,即收缴鸦片,加强边防建设之用。
林则徐此时已不被重用,四个月后,即1840年9月17日道光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28日下旨将林则徐、邓廷桢交部议处。林则徐日思梦想的“收烟防夷”的爱国主义思想成为他永留史册浓浓的一笔。
林则徐虎门销烟6,1846年1月7日林则徐在流放新疆后,在凉州接印,署陕甘总督。在陕甘总督任上,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八(1846年4月23日)上奏《确查雍希叶布族实无不法之人并拟约束章程折》。
林则徐在本奏文的章程部分提及“买易粮茶,应严禁溢额,以杜接济也。"在本奏文中,林则徐从少数民族群众必需品粮食、茶叶入手,以确保按人口如数供应并明确保障办法。这是因为茶叶和粮食对少数民族生活是一样的重要,林则徐深知这一点。
7,1846年8月30日,林则徐在西安接任陕西巡抚。在此上任途中,于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五(1847年1月1日)上奏《银钱出纳陕省碍难改易折》。 林则徐在该奏文中提及“若论常年税课,原可银钱并收,但查陕省额征商筏税,以及地、畜、牙、当、盐、茶、磨、铁各课,每年共银六万八千五百余两,内除盐课项下支给西安将军养廉银一千六百两外,其余皆应报部候拨。”
茶税产生于唐代中叶,公元782年唐德宗采纳侍郎的建议,对竹、木、茶、漆实行“十税其一”的政策,这就是中国茶税的开始。因此,茶税在古时是作为一种专稅被征收的。在该奏文中我们看到当时对此存在一些地方征收的行为,并可能还存在一些征收和使用不合理的地方。
四,正视世界
与林则徐各种上书议茶同时相联系的,还有他当时在自己的其他文稿中对于茶各方面相关论述。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则徐唯物主义的一面,不回避任何问题,直面所有的世界情况,并以此作为不断自强的动力。
林则徐石雕《澳门新闻纸》为林则徐主持西文报刊摘译的汇编的,其中刊载内容也有部分关于林则徐对于茶的论述。内容包括国外对中国的报道和评论,对中国政府禁烟的反映,以及英、印等鸦片生产、税收、贩运和暴利的情况,外国的动态等等。他还将这些所译内容抄录多份分送广东督抚手中,作为行政参考,甚至其中还有六件送道光帝手中。
根据这些译稿,被按照专题分为”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和“论各国夷情”五个部分,各自编辑成册,定名为《澳门月报》。其中“论茶叶”专门成为一个部分内容,足见茶叶在当时对外贸易、涉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从"论茶叶"和相关的《澳门新闻纸》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西方对中国茶叶销售、税收和价格了解的情况;世界各国对中国茶叶需求的情况;以及印度等地种植茶的情况等等,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瀛寰志略》"论茶叶"还指出,"英吉利之外,米利坚人销用绿茶最多。""欧罗巴(欧洲)内地销用茶叶,以荷兰、俄罗斯两国为最。""佛兰西(法国)在广东出口时,茶叶虽多,然沿途分售,及到本国进口时,数己减少。""只用之以作医胆经之药材,""因佛兰西酒多便宜,故不甚销中国之茶。""俄罗斯在北边蒙古地方买去。""皆系黑茶""由喀克图旱路运至担色"。"印度各埠销用之茶每年有英国六七船前去售卖。其阿支比拉俄各岛中茶叶系中国福建商人装出贩卖。""英吉利人亦有在新奇坡(新加坡)买中国茶回国者,其茶均是上等。"
对此,西方人毫不隐讳地承认"总而计之,中国每年出口之茶叶有七千余万棒(磅),与鸦片贸易可以抵对。"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每年出口之茶叶被所谓的鸦片贸易所"抵对"了,但是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对中国国力的损害,是绝对无法"抵对"的 !这就是西方用鸦片来"抵对"获取中国茶叶的真实供白。
茶"论茶叶"还专门说到,"茶叶销用极广",西方人"欲敌中国独行之买卖",因此在"各地尽心栽种"。如,印度阿山地方,栽种茶树,已能出口。"道光十九年(1839年),兰顿己有阿山茶叶,均已为奇。其茶小种有三种,白毫有五种,后经茶师考察,此茶有伤原性,致有烟气苦味,皆由工人制造不善,须得尽用中国工人栽种","尤须福建之人,曾经种过茶叶者经理其事,方可其即与武夷无异。""近来数年,荷兰在属下噶啦吧地方亦用力栽种,以敌中国之茶叶。""噶啦吧所种之茶树,多系官府招觅在各岛住下之中国人,其中福建者居其大半,故噶啦吧茶树蓄茂美好,必满谋此事人之心意。"
从如上的叙述中我们看到,在当时条件下,西方想引种中国的茶树,"以敌中国之茶叶",由于他们对茶的研究还很不够,因此在栽培、制作茶过程中,需要依靠"中国工人","尤须福建之人",因为他们掌握着有关的技术,这样栽培、制作出来的茶才"与武夷无异"。
五,林则徐的茶诗
林则徐对于茶的各种见解和认识也有不少相关的描述,体现在其诗词中,遮这样的诗词,共有8首。
林则徐年少时候的座右铭1,道光元年三月(1821年)林则徐在杭嘉湖道任上。
春暮偕许玉年(乃榖)、张仲甫(应昌)诸君游理安寺、烟霞洞、虎跑泉、六和塔诸胜,各处各系一诗:(其中两首)
其一
万竹阴中著小亭,众峰转尽见禅扃。
涧溪汩汩呜清溜,楼阁重重对画屏。
佛戒偏宜宽酒户,诗情都为检茶经。
山僧为道同龕约,惆怅彭宣地下灵。
其二
溪声引我过桥东,环佩空阶细细风。
独倚井眉寻虎迹,直窥泉眼逼龙宫。
银瓶乍泻秋涛日,石铫新煎活火红。
茶梦圆时参梵课,几声钟磬翠微中。
2,道光四年春夏(1824年)林则徐在江苏布政使任上。
题延淇园尚衣(延隆)《柳阴放棹图》(节选)
挥麈联吟兴未孤,一门风雅唾成珠。
何如茶灶琴床畔,添画君家小凤雏。
3,道光九年夏(1829年)林则徐在家丁父忧时。
林则徐题写的扇面和冯云伯(登府)《志局即事》原韵
风物蛮乡也足夸,枫亭丹荔幔亭茶。
新潮拍岸添瓜蔓,小艇穿桥宿藕花。
愧比逋仙亭畔鹤,枉谈庄叟井中蛙。
琴尊待践湖西约,一棹临流刺浅沙。
4,道光九年夏(1829年)林则徐在家丁父忧时。
仲山复迭前韵,再和四首(节选)
熏人炎暑类蒸鹅,披拂金风乍觉和。
啜茗诵君新迭句,桂香侵案竹横坡。
5,道光十二年秋(1832年)林则徐接任江苏巡抚。
四梅属题《官阁联吟集》
仙吏风流续玉台,外妻鲍妹并清才。
椒花颂就题元日,香茗吟余寄大雷。
三管岂矜中妇艳,双声合受小姑催。
秭归村里遥相合,恰咏君家四树梅。
6,道光十五年九月初三(1835年10月24日)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
和卓海帆阁学秉恬《江南文闱即事》原韵
桂露霏帘漏欲沉,盈床束笋灿如林。
斗间剑识中宵气,爨下琴收太古音。
锁院茶香文拄腹,山楼月照鉴当心。
更期撤棘携吟屐,梅社诗盟取次寻。
7,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下旬(1845年)林则徐在伊犁。
《方濂舫太守(士淦)闻余入关见寄,次韵答之》:
林园苍郁竹枝斑,小隐知君静掩关。
顾渚茶香浇块垒,虞墩麦饭吊珠还。
家传燕许新簪笔,心薄巢由旧买山。
何日春明扶杖遇,相看儿辈早朝还。
8,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九(1849年1月13日)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上。
戊申腊月十九日,滇中节署招同人作坡公生日 (节选)
彩云城郭冬不冰,山茶花红玉梅白。
长松秀夺列景文,佳茗芳逾王子立。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和冯云伯(登府)《志局即事》,写出了林则徐爱国情怀真挚又悲怆的一面。
和冯云伯(登府)《志局即事》原韵
风物蛮乡也足夸,枫亭丹荔幔亭茶。
新潮拍岸添瓜蔓,小艇穿桥宿藕花。
愧比逋仙亭畔鹤,枉谈庄叟井中蛙。
琴尊待践湖西约,一棹临流刺浅沙。
《志局即事》是冯云伯《闽中重午公宴即事,奉呈志局诸同人,并柬陈恭甫(寿祺),林少穆(则徐)两前辈》诗的简称。是道光九年(1829年)夏,林则徐为父丁忧守制时在福州所作。当时,林则徐"躬亲督役"的西湖修竣已届完工。
海国图志本诗从福建物产入笔,专门提及仙游枫亭的红荔枝和闽北武夷的幔亭茶。在这里,把幔亭茶作为家乡福建的主要物产来夸奖,足见林则徐对武夷茶的厚爱。
接着从居所门前河水拍岸、瓜蔓满架到西湖中小船穿桥、荷花盛开,描写了疏浚后福州西湖的湖光水色。
然后直抒了自己的心情,比不上林逋隐居植梅饲鹤那种超凡脱俗,又不学庄子提及的井中蛙那样见识短浅、盲目自大。
结尾,期待如约与友人一道泛舟漫游美丽的福州西湖的愿望。
林则徐诗词创作取材广泛,山川河流,花鸟鱼虫,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在林则徐诗词中,有不少反映激烈动荡的历史风云和作者的喜怒哀乐,折射了近代中国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便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炽热的爱民忧民感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诗句正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辉体现。
六,以茶会友
古人以茶会友是基本的社交礼仪和活动,林则徐也不少参加此类活动,并在他的日记和书信中均有这方面的记述。
茶1,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1834年到江宁监临江南秋闱(即考试)。道光十四年八月初六(1834年9月8日)日记写到:“午刻赴江宁府署,候主试龚、赵二公至,先请圣安,次引谢恩礼,分坐叙茶。”这是林则徐描述会友叙茶的一个场景。
2,林则徐在流放新疆期间,道光二十三年闰七月(1843年)从伊犁写了一封家书给长子林汝舟,信中写道:“ 嶰翁(邓廷桢)于闰七月十七自伊犁起身,沿途不欲耽搁,计至十月中旬必可行到西安。此番同在伊犁大半年,比在广东又密得多,几于无日不见”。“到西安日,理应出城一接……或在晾经寺,或竞赴三桥,汝自斟酌,惟不与官场同在一处……可叙一茶方,将三柬及求面之愚侄帖,先遣家人远行几里,在轿前投去,便告知在某处亲接,预备有茶,渠自然知有停顿处矣。”
这封家信,把林则徐和邓廷桢同甘共苦的亲密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林则徐让自己儿子预备茶水,出城迎接邓廷桢将军;在信中对设茶地点、通报方式等交代得那么具体、仔细,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以茶会友,情深意久!
七,林则徐与三坊七巷茶人
在福州三坊七巷里,有两位知名的茶人:梁章钜和郭伯苍。这两位知名的茶人都是林则徐的好友。都曾经在闽北浦城、建瓯较长时间生活过, 都对闽北茶有深入的研究。
敬茶礼梁章钜:祖籍福建长乐,清初迁居福州。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他历仼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五任)。他是林则徐就学鳌峰书院的学友、挚友。梁章钜一生著作颇丰,好品茶谈茶事。因为寓居过浦城(担任浦城南埔书院山长),在他随笔集子《归田琐记》中,对闽北茶史的记录、茶事的论述十分精到,描述了浦城茶叶转运到武夷加工生产的情况,征引多种资料回顾了北苑与武夷茶史,还以专章《品泉》论及品茶用水,对品茗很有研究。他在浦城时曾表达过他反对在福建为英夷再开辟福州港,陈述的理由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茶,认为英人是垂涎武夷茶,想通过福州慢慢进入崇安买茶山,对闽茶的危境忧心忡忡。
郭伯苍:是林则徐的少年好友郭阶三的二儿子。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及主事。授员外郎衔。道光庚戍(1850年)郭伯苍和林则徐陪同蜀中名士李惺(1810-1864)游览福州升山。现在福州升山寺还保存摩崖石刻:"道光庚戌夏邑人林则徐郭伯苍同蜀李惺游升山寺",成为一个珍贵的历史文物。郭伯苍学识渊博,《闽产录异》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研究福建地方物产比较详细的著作,其中对闽茶的情况搜集十分详细。他寓居建瓯达十年之久,对武夷茶十分熟悉。《闽产录异》对茶的焙制、泡饮、贮存等都有具体说明,是研究福建茶情、茶史的重要论著。
八,与人馈赠名茶
林则徐在日记、书信和诗词中有多处提及把茶叶作为礼物赠送给澳门官员、亲朋好友,也有他接受别人赠送和家人寄来的茶叶、茶点,共7处。
1,1839年9月3日,林则徐巡阅澳门,日记中写道:“在庙中传见夷目,与之语,使通事传谕,即颁赏夷官色绫、折扇、茶叶、冰糖之物,夷兵牛、羊、酒、面并洋银四百枚。”
2,1849年 7月17日,在云贵总督任上,从昆明给刘建韶书信:“附去蒙自肉桂、大理首乌、普洱茶膏、鸡血藤膏四种,聊以件函。马上不能多携、统祈粲入。”
3,1843年1月22日,从伊犁寄给惠吉书信:“兹乘台弁旋辕,附呈徽墨、苏笺、普茶、冬菜、皆箧中极微之物,尚乞莞存。”
4,1845年 6月19日,在新疆任职期间,他的日记中写道:“子谦将军遣外委杨昌等赍书来此存问,并馈燕菜、海参、莲子、茶叶、受之。”
5,1829年 ,林则徐在家丁忧期间,在一首诗题首中写道:“王仲山大令以纸索书,旋赠佳茗,且媵以迭韵四绝,依韵荅之。”
6,1845年3月14日,林则徐在新疆开都河南台发出一封家书,写道:“托钱广康,带来一信,并书笺、柿霜、茶叶等物……”
7,1839年6月14日,林则徐任钦差大臣期间,于虎门给怡良(广东巡抚)信中写道:"顷辱遗弁远来,载荷惠函注问,并颁赐酒腿茶点诸珍。"在信中还强调指出"昨日曾虑及此,故于手启内特嘱棣台大人勿循馈节之仪,致滋颜厚。"(昨日即五月初三,在给怡良信中提到:"再,向来与同人约,彼此各免馈节,早在鉴中,今睽隔省门,更应如是。")同时"借弁带上漳纱一端、葵扇四柄,聊以伴函,非敢云报。顺请台安,并谢不尽。"
九,热衷茶具
林则徐对于茶具的热衷也是见于他的一封家书中,从一个侧面非常细致的展现了他对茶具的爱惜之处:
茶具林则徐在新疆伊犁期间,在一封家书中提到哈萨克茶壶,信中写道: “茶壶系哈萨克之物,极其难带。上年秋间曾在贸易亭买得数对,并做木匣装贮,然不敢托人代带,恐途中一不小心即已粉碎也,两儿回去时,当令带此壶大不如江西窑磁之佳,每个价钱大者七百五十文,小者亦五六百文,稍碰即损。前有一个在桌上,为桌下之狗所碰,便缺其耳,中间只是白土,不是老磁。不如买江西瓷器为妙。”
林则徐在信中将该壶与江西瓷器相比较,可判断属于瓷器茶壶,林则徐买了数对哈萨克茶壶,还做木匣装贮,不敢托人带回,担心旅途中不小心弄碎,想让两个儿子回去时带上。从这些细微的描述中,不难看出林则徐对该茶壶,特别是对江西瓷茶壶之喜爱。
十,题写茶联
1,林则徐在福州为父丁忧时(1828-1829年)适逢福州贡院大修,院中楹联请其构撰。其中一对为茶联:
攀桂天高,忆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此联被林则徐好友梁章钜评价“尤为杰作”(《楹联丛话》卷上)
注:攀桂:折桂,指科举登第;八百孤寒:形容众多生活贫穷的人;修士:指操行纯洁,品行高尚的人;五千文字:老子道德经五千言,以“五千文字”代称《道德经》。
(▲林则徐书法)2,林则徐曾于初夏游庐山,并撰楹联一对:
花气入帘松翠在壁,琴韵流阁茶香绕庭。
注:庐山因山上气候冷,花迟开,初夏游山,花仍盛开,可体会到“花气入帘”;琴韵:指有节奏之流水声,山中古有怀琴亭,今有如琴亭,这里不是指有人弹琴。
3,林则徐精句集锦:
子固精神老坡气(惠洪);
茶山衣钵放翁诗(戴复古)。
4,行书对联:
竹露煎茶松风挥尘,桐云读画蕉雨谭诗。
十一,涉茶古帖题跋
《蔡忠惠公茶录》为蔡襄所著。蔡襄(1020-1067)字君谟,是宋四家中蔡。今福建莆田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人称蔡端明,谥忠惠。从小爱茶,精于品茗、鉴茶,是一位茶学家。(《蔡忠惠公茶录》,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茶庆历七年(1047年),36岁的蔡襄任福建路转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把原来的大龙凤团用鲜嫩的茶芽作原料,改制成小龙凤团,内质优良,外观精巧。誉之为“上品龙茶”,甚得仁宗喜爱。有“建安茶品甲天下”之称。
蔡襄认为“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又为使烹试之,法更适宜宫廷之用,故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茶录》前序)
蔡襄于皇祐四年(1052年)春书呈仁宗皇帝,宋仁宗也是一位爱茶之君,关心建安贡茶,仁宗御览后入内府珍藏。
《茶录》正文约800字,内容精至,上篇论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提出茶色、香、味俱佳;下篇论茶器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茶录》是对陆羽《茶经》的发展,是我国茶文化史上又一部重要名著,尤其是《茶录》所反映的美学思想,使《茶录》成为一部很有特色的茶艺之作。
《茶录》的书法既是蔡襄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小楷书法艺术之精品,《茶录》小楷端重飘逸,受到同代及后世的赞誉。
茶录首先作题跋的欧阳修写道:“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以小字为难 ……《茶录》劲实端严 ……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推崇备至。
《茶录》原为蔡襄手书,宋人即刻之于石,真本残缺,清嘉庆十八年正月十九,经著名学者翁方纲补写共一百三十五字,翁方纲题道:“细玩此卷,笔意开展而严谨,自是忠惠本色。”
明代有人将《茶录》等蔡襄书法收集于《古香斋帖》 ,林则徐在浙西廉访使署(臬司衙署)曾看到这个版本,观后亦题跋道:“古香斋帖,今莆田公祠所藏,甚不足观,拟借此本属妙手摹泐,嵌公祠,辟以还吾闽旧观也。壬午十有一月,三山后学林则徐获见于浙西廉访使署并识。” 《茶录》是《古香斋帖》内容之一,林则徐题跋主要着眼于其书法,但在欣赏其书法时内容却是关于茶的论述。不难想象,《茶录》的小楷书法及茶录介绍的品茗及茶器等都让林则徐喜爱并有所禆益。
林则徐书法造诣深厚,字如人品。"书自柳颜入,自将堂堂旗。"他长期挥毫染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林则徐书法林则徐学书法是从学"唐书"入手的。留下的有临欧阳询、临 柳公权等的墨迹。由于唐朝发展成熟的楷书源于王羲之,行书和草书也达到很高的造诣。由此入门,易于掌握书法的基本功。
林则徐还喜爱观摩历代书法家,尤其宋四家的墨迹,颇有心得。当时科举制度对书写要求极为严格,他们大多学欧体的工整秀拔。翰林院别称"馆阁",翰林书法也称之为"馆阁体"。林则徐能进翰林院,足见他的书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他除了精于"馆阁体"外,日记、尺牍等均多为行书。在林则徐的墨迹中,笔墨轻重随意,博采众长,笔随情发,韵味悠远。
【注】:本文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