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国学•学术道学•国学•养生
老子《道德经》中“道”字是否存在“导”的意义?

老子《道德经》中“道”字是否存在“导”的意义?

作者: 霍小山 | 来源:发表于2017-05-31 16:21 被阅读76次

首先我们要大致了解一下“道”的概念。

”道“是老子在天地万物之外,所假设的一个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又因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缘故,所以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还认为这个假设的存在,“可以为天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的意思是,“道”既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又是宇宙的终极真理,它虽然无知无觉,但却是天地运行的普遍规律。既然是规律,万事万物就必须要遵循,不要逆天而行。如果统治者一天到晚叫嚣”与天斗,其乐无穷”,后果就是会让整个国家都变的非常穷。

所以。“道”是存在“导”的意义的,这个“导”就是要让万事万物遵循天地运行的规律,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什么是“自然”呢,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阐释为“自是自己,然是如此,自然只是自己如此”,“道的作用,只是万物自己的作用,故说‘道常无为’。”

这个导向性反映到政治上,就是统治者要学“道”一样,无为而治。换句话说,就是咱们老百姓,自己能管好自己,不需要你政府来指手画脚。政府一插手,反而越管越乱。汉朝初建之时,国家非常穷,统治者很明智的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政策,几十年之后就变得民富国强,实现了小康。反面的例子,就是计划经济,政府要控制所有的社会生产,结果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停滞不前,没有活力。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好处就在于,政府很少插手经济,让经济自由发展,由市场调控,整个社会经济都变得活力四射。

这个导向性反映到人生观上,就是人要无知无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因为”道“是混混沌沌的,无知无觉的,所以人也要无思无虑,别一天到晚想着考清华北大,以后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而要自然而然,别想那么多,能考的上就考得上,考不上就拉倒。所以,为了让全民都混混沌沌,统治者要实行愚民政策,“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欲望多了,就会使天下大乱,比如你想要很多很多钱,住别墅,开豪车,包养十几个情妇,你就会去抢银行。有一个两个抢银行的人不要紧,如果有很多很多人都成了这种不法之徒,社会治安不就乱了么?社会治安一乱,政府就要加大维稳力度,而这会导致政府权力的扩张,这样的话,又与老子所倡导的政府应该无为而治相矛盾了。

所以,“道”是存在“导”的意义的,尽管这并不是“道”有意为之的,毕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道德经》中“道”字是否存在“导”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rj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