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本来题目想写成“一个笔名对一个作者来说到底意味这什么”,落笔之后还是把“作者”改成了“写文者”,虽然有时我也承认我是作者,毕竟文章都是原创,说成“作者”很正常,也许我的观点不被很多人认可,但我一直以为能够真正意义上被称为“作者”的人其实并不简单。
什么是作者?写成一本书,或者所写的文章被大多数人认可,在一定范围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至少现在的我这样认为,以目前的情况,我也就充其量是个业余的小小作者,一个随心所欲的写文者。
不管是真正的作者,还是业余的作者,还是把写文当做一种兴趣一种习惯的人,“笔名”一旦拥有,就会成为一个人,一篇文章的独家印记。
就像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管谟业是谁,但你一定知道莫言是谁,一个作家的笔名就像他的名字一样重要,是一个人的代表,是一些作品的代表。就像不久前在简书上看到一个作者这样说,
如果莫言换个名字隐藏在简书上创作,也许这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会在 简书这片海洋中沉浮不定。
当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很多种原因,比如艺术修养程度,比如文章风格择取,比如大众读者的审美,原因就不多说了,今天只说笔名。
励婕是谁?安妮宝贝是谁?庆山又是谁?她们是一个人,然而大多数人都这样介绍,“安妮宝贝原名励婕,后来改笔名庆山。”一眼就能看出,“安妮宝贝”这个名字还是比较更多的被人熟知,有人说安妮宝贝的笔名改的妙,因为“庆山”这个名字更大气有内涵,而“安妮宝贝”更有种小青春,给很多人一种长不大的感觉。
“笔名”已经成了作者们的第二张身份证,甚至比他们本有的名字还重要。
02
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改笔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像安妮宝贝那样的大作者还得需要读者们一段时间的适应,甚至一部分人依旧对之前的笔名执着。
在前一段时间,豆豆姐给我说,她想换笔名,把“红豆”换掉,我只记得我当时是这样回复豆豆姐的,
1:啊啊啊啊啊,不要,不要哇
2:笔名是豆豆姐的象征了已经,要换了吗?
3:如果豆豆姐真的很想换,并且还有很好的笔名并且还很有意义,那就换吧,反正我还是会继续喜欢豆豆姐的
记得她当时回复,“那就等等再看看吧。”
就像对于我来说已经习惯了一种东西的存在,喜欢了一个笔名所代表的文章风格,在简书里的粉丝与关注中,每个作者读者都以笔名或者昵称的方式存在,但是看到那些笔名就会想起他们是谁,他们擅长写什么风格的文。
03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耳朵”这个词,甚至还把“故事与酒”改成了“故事与耳朵”放在一个地方很久。这不是矫情,只不过通过耳朵我想起好多东西,比如,“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比如一个动漫《侧耳倾听》,比如故事与酒中,与其喝酒不如送给对方一只耳朵,安静的倾听。
不久前我也有一种特别想换掉笔名的冲动。把“忆沫”换成“耳朵”,不知为什么,可能是以为时间太长了,没有了新鲜感,想再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
还记得“忆沫”这个笔名的存在真的没有任何意义,就像师父对我的第一印象,对我笔名的第一印象,她是这样说的,
“当老师说谁叫忆沫时,我就笑了笑,是谁啊,用这么俗的笔名,因为这两个字更像一些当红网络作家为了好听而凑的名字,华而不实,没有意义。”
从一开始的“忆沫”没有缘由的产生,到慢慢的喜欢与爱,到现在久处之后的平淡已经有五六年了。就像许嵩那首《亲情式的爱情》中那样,冲动到平淡,就像一种情,由爱情到亲情的升华,就像与灵魂共生的一种东西,这样形容一个笔名的存在也许更加贴切吧。
04
不单单对于写文,就像我的QQ昵称也是“忆沫”,也是用了五六年的那种,只不过现在已经改成了“耳朵”。
换掉不久后,有一个曾经关系很好,但是好多年不联系的故友出现在了对话框,
“稀罕了,怎么想起来我了?”
“我没有写备注的习惯,这个分组没几个人,我就.....”
“你不知道我是谁呀?”
“你..你是不是换昵称了?”
“以前我叫忆沫。”
“想起来你是谁了。”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也许时间久了就真的成为一个人的定义,就像笔名对于读者一样。
那么笔名对一个写文着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想它已经是一种潜藏在文字之内,表露在文字之外的东西,是一种代表,更是与灵魂共生的存在。它与“气质”相似,只不过“气质”存在于无形,由一个人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决定,流露在举止言行中,而“笔名”作为一种有形的存在,内在并“气质”兼有之,外与影响存之。
网友评论
古代作家:兰陵笑笑生、八大山人
当代作家:冰心、琼瑶、三毛、海子、古龙、金庸(查**)
革命家:鲁迅(周樟寿/周树人)、孙中山(孙文/孙逸仙)、
电影明星的艺名:成龙(陈港生)、舒淇、张惠妹(原名好像叫张惠美),尼古拉斯·凯奇
网络世界中的传说级神秘人物:贾君鹏、叶良辰
天下霸唱(《鬼吹灯》的作者)、
南派三叔(《盗墓笔记》的作者)、
简叔(简书CEO)
莫言(网友调侃莫言英文名字叫shut up)
再补充一个:六小龄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