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素心读书】已推文汇总专区精华慢炖简书伯乐推文汇总
读书|请听河流的声音——读黑塞《悉达多》

读书|请听河流的声音——读黑塞《悉达多》

作者: 叔丁 | 来源:发表于2021-06-14 20:10 被阅读0次

叔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的修道领悟,到底是从书中来,从别人的经验中来,还是从路途中来,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来?

探求人生真谛的途径是行万里路,还是读万卷书?在当今社会如何解读经典?在物质极度富足、网络信息泛滥的今天,特别是在疫情禁锢世界一年多的今天,人类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摆脱焦虑,获得心灵安宁? 

我们来看看悉达多是如何悟道的吧。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生于1877年,逝世于1962年。是德国诗人、小说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他的父亲曾经在印度做传教士,本人也有过一次长达八个月的印度之行,就像跟他同一时期的英国小说家毛姆对东方的宗教有着浓厚兴趣一样,他对印度与中国的哲学思想也颇有涉猎。

小说《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又译《悉达多》。黑塞创作《悉达多》始于1919年12月,他当时在生计上出现困境,妻子精神分裂,自己也接受精神分析治疗。同时,当时时代的大环境是一战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了精神创伤,人们很迷茫,在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前途。一部以古老东方印度为背景,描写个人求道发展的小说《悉达多》就这样诞生了。

因为黑塞我喜爱上一种独白式的文体,像日记,也像书信;像孤独时自己与自己的对话。黑塞的文学可能影响了一代的青年走向追寻自然、流浪、孤独,追寻自我的觉醒。(蒋勋)

首先介绍一下主要人物。

悉达多:小说主人公,一个求道的贵族青年。

乔达摩:得道的佛,是歌文达和甘玛拉的信仰者。

歌文达:悉达多的朋友,乔达摩的跟随者。

甘玛拉:名妓,悉达多在爱情性爱方面的导师。她后来也皈依了乔达摩。

瓦树地瓦:摆渡人,悉达多的引领者。

悉达多乔达摩这两个名字很有意思。我们知道悉达多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的名悉达多是名,乔达摩是姓。可是小说里面却把名字分给两个人,一个是求道的悉达多,一个是已经得道的乔达摩。当时读到这两个名字就想黑塞真敢起名啊。后面我们再来回顾这两个人物。

小说内容分上下两部,上部是苦修觉悟,下部是体验轮回而从河流中得道。

上部:婆罗门的儿子,沙门的生活,乔达摩,觉悟。

下部:甘玛拉,在人群中,轮回,河边,摆渡人,儿子,唵,歌文达。

悉达多是一个天生的宠儿,出身于婆罗门贵族,所有关于他的一切在世俗的眼睛中都是完美的,出身高贵,学识优雅,体貌俊美,少女们都爱慕他。这个人设其实跟历史上的佛祖是很相似的,释迦摩尼曾经是一个锦衣玉食的王子。在没有任何一种世俗所可以想到的,可以追求的东西能让他去追求的时候,就只有追求人生真谛这一点了。

悉达多想换一种方式求道,不是像父亲那样每日去河中,去敬献祷告让自己洁净,而是另外一种以苦行苦修的方式,跟随沙门去森林中修行。朋友歌文达跟随着他。他以旁观者的视角来鄙视那些享受物质财富和享受肉体欢爱的人。他内观修行,在物质上苛刻自己,一天只吃一顿。但他一直修行,却还是没有找到他想要找的东西。

歌文达听到乔达摩的故事之后就想去亲身聆听乔达摩的讲道,因为他的求道理念是向名师学习,而悉达多抓住这个契机,他们离开沙门去找乔达摩。

乔达摩的门徒众多,他的庭院中,到处都走着穿黄袍的僧人,好多人在树下走,好多人都坐在树下冥想。好像一个蜂巢里的蜜蜂,这一段描写让我们想起来,网络写手猫腻,在小说将夜里描绘的那个佛祖世界里边,有各种层次阶层等级,感觉就像一个大蜂巢。

佛祖的面貌、身形、穿着跟所有的和尚没有什么区别,他似乎没有任何追求,一直在沉浸于他个人的沉思之中。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寻求,看不到欲望,看不到刻意,没有任何努力的痕迹——有的只是光明与安详。佛讲道的声音非常完美,他说世人归于他就可以摆脱人生的痛苦。歌文达皈依了,跑去接受佛的祝福。

悉达多离开朋友和佛的丛林开始觉醒,重新剖析自我,找到了孤独的自我,真正地开始了他的认知修行。他认识到真实世界的花草虫物的美好。他要去亲身体验,甘玛拉这个人物应运而来,来满足悉达多的所有感性体验的需求。

他开始跟生意人卡玛士瓦密学习做生意,同时跟高级妓女甘玛拉学习恋爱,学习女人,学习爱情。他开始不重视生意上的利益得失,而是重视体验经历。他喜欢和人们交往接触,但他觉得人们这样追求物质就像孩子一样可笑。他对他们的痛苦,追求和得失觉得不值一提。

但慢慢的他开始觉得自己在做的就是一个游戏,所有的事情都很荒唐。自己的本我在流浪,无处归放。包括与甘玛拉的爱情游戏。他开始慢慢地向周围的人一样患得患失,但又不能像他们那样享受辛苦,去爱周围的事情与家人,他学会了赌博,酗酒。它被世俗的世界捆绑了,已经不是在游戏,丢失了内心的自己的坚持和追求。

当悉达多开始被世俗捆绑的时候,一直沉浮于世俗中的甘玛拉开始向悉达多询问佛,说以后在某一天也许会把自己的园子送给佛,自己皈依佛。悉达多也开始厌恶自己现在的生活,他已经不能装作比周围的人显得更高贵,因为自己已跟他们没有区别。

悉达多做了一个梦,梦见金笼子养的小鸟死了,这是他初次体验死亡。悉达多厌倦了轮回游戏,来到河边。他厌恶自己,寻求死亡,他想走进河里的时候,听到了那个声音唵。所有崇高神圣的东西又回到他的思想中,他口里念着唵,在河边一棵椰子树下坐下陷入沉睡。醒来看到哥文达坐在那里为他守护,与歌文达相认之后,他发现自己还在爱着这个朋友,才发现自己开始爱这个世界,爱世人,爱所有,以前他谁都不爱。他感到饥饿,才发现原来在沙门时学到的这一切等待,斋戒,全没有了,他现在已不再年轻,但又已像一个孩子一样回到了最初。他经历轮回,重新找回自我。

悉达多在摆渡人瓦树地瓦的陪伴与引领下,从河流中听到了真谛:世界上没有时间这个东西,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现在。但这个时候甘玛拉带着儿子来了,甘玛拉被蛇咬伤死去,把儿子留给悉达多。叛逆的儿子让悉达多变成一个慈爱而愚蠢的父亲。他以慈爱绑架儿子,希望他不会走自己走过的轮回的错误。儿子逃走了。最后河流治愈他的伤痛。瓦树地瓦到森林中去了,因为他的使命完成。悉达多已经得到平和,怜悯,成为新的摆渡人。

已经成为年长受人尊敬的得道高僧的歌文达,仍没有得到心灵的安宁。听到关于摆渡人的传说来拜访。他发现现在的摆渡人就是悉达多。悉达多试图向歌文达讲述自己的经历与感悟。歌文达没有从悉达多的讲述中明白,但被悉达多的人所触动,在他吻悉达多的额头时,一种强烈的爱与期盼让奇迹降临,歌文达也悟道了。小说在这里完结。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追求人生真谛的途径有两种,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是要学习人类现有的知识,就是向圣贤导师学习。而行万里路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而感悟得道。乔达摩,悉达多和瓦树地瓦是行万里路。歌文达是读万卷书。那甘玛拉呢?我不是很清楚。

这张照片是我和先生去独木舟白水漂流。这条河是加拿大魁北克省南部的一条河叫黑水河(Noir River)。河流地势有高低变化,所以水势就有时平静,有时湍急,湍急的就是激流Current,我们叫它白水,因为浪花是白色的,平静的河流就是flat water,我们叫平水。我们每年五月到十月之间都会去河里湖里划船,就是Canoeing,有平水有白水。平水自然就很轻松一路划船一路看两岸风景。

而白水漂流就有些不同。河流不是一直是激流险滩,也不会是一直的平水。每次要过一个险滩之前,我们都要停下来,到岸上去看激流的走势,然后决定漂流过滩的路线,我们把这个勘察过程叫做“读水”。我说了半天,其实主要想说这一个“”字,就是读书的读。白水漂流自然是属于“行万里路”的亲身体验寻求的途径,但同时我们却需要运用“读万卷书”这个途径中的“读”的方法。只是这个读,不是读抽象的文字、思想,而是读实实在在的河水,看河水的流势走向,看如何避开礁石漩涡。

在悉达多与歌文达一起跟随沙门去森林中苦修的时候,悉达多与歌文达一样想通过向老师学习而得道。但他们没有从已六十多岁的老沙门的教导与斋戒苦修中得到心中的解脱。在他们离开去找乔达摩的时候,悉达多可以用自己强大的意念控制了老沙门让他们自由离开。这就是说他已经学到了沙门中最好的知识,但还是不能得到心里的安宁。

在见到乔达摩的时候,其实悉达多已经知道自己是不会跟随乔达摩的,因为他已经说自己不会从别人那里去学习。看见乔达摩时,歌文达在意的是“今天我们听得到他亲口讲道了。”而悉达多却“端详着乔达摩的头、他的双肩、他的双脚、他静静低垂的手。在他眼中,佛手指上的每个骨节都饱含着智慧,它们在说话、呼吸,在闪射真理的光芒。这个人,这个佛,确确实实是位彻心彻骨的圣人。悉达多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地敬重一个人,也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地深爱一个人。”他是从观察乔达摩这个人来感受佛的道。

歌文达听到乔达摩佛祖的步道后皈依,而悉达多没有。他祝福他的朋友。他离开前在跟佛祖的谈话中指出佛祖的教义是有小裂口的。佛祖把这个世界看成一个相互完全联系的一个链子,所有都是有因果,相互联系的,完全的完美的有联系,但是

“一切事物的统一和必然的秩序上有一个地方破裂了。从一个小裂口,向这统一的世界流进了一些奇怪的东西,一些新的东西,一些以前没有而现在也不能解释不能证明的东西,那就是佛祖的超越这世界的理论。

佛告诉他佛的教义是要人从痛苦中解脱,而不是向渴求知识的人解释世界。佛还说你听我的讲道非常非常仔细,而且你找到它的一个缺陷,你渴望知识,但从来听不进去建议意见,你只是想渴求,但是不想接受别人得来的建议,这样你就永远不能找到你所渴求的东西。

读到这里我有个疑问了:佛祖认为悉达多不接受别人的建议,就永远不会找到自己渴求的东西。那么佛祖自己是如何得到自己的渴求的呢?他难道接受谁的建议与教义了吗?

悉达多觉得佛是通过自己的探寻,在自己的路上,经过思考,经过冥想,经过领会,经过彻悟,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地。佛没有从别人的教导中学到过东西,所以没有人能从别人的教导中找到解脱。在佛彻悟的时刻所悟到的一切,没有法子能用言语教导给别人,只能教会人们如何解脱生活中的苦难。而佛如何感悟的秘密是无法了解的。他在佛这个人的看、笑、坐、走中体会到了一个征服了自我的人是什么样子。佛把歌文达抢走了,但是给了悉达多自我。

其实乔达摩佛在悟道的时侯为什么要坐在菩提树下?那是因为他听到了一个声音,那个声音起自于自己的心中,命令他在菩提树下寻找静息,因此他没有依赖肉身的苦行、献祭、沐浴、祷告、吃喝、睡觉或做梦。他只听从那个声音,不听从外在的命令。而只听从那内在的声音,是好的,也是必需的,此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

悉达多与乔达摩其实是一类人,从黑塞给他们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悉达多是悟道前的乔达摩,而乔达摩可能就是悟道后的悉达多。

在离开乔达摩之后悉达多觉醒了。他从前一直逃避自我,“为什么关于我自己我什么也不了解?为什么我自己一直觉得悉达多很陌生,对他知之甚少?这都是由于一个原因,一个唯一的原因:我害怕我自己,我逃避我自己。我一直是在探寻梵,探寻阿特曼。我希望毁灭我自己,离开我自己,为的是在深深的心底找到一切事情的核心:阿特曼、生命、神圣、终极。然而正因为如此,我在途中失落了我自己。”

他放眼四望,开始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美丽、陌生、神秘,有蓝色,有黄色,有绿色,有天有河,有森林有山丘,一切都美丽,一切都神秘、迷人。他开始关注世界本善与自我本性这本书的字母与标点符号,就是世界的本身。这也就是他要到人群中去,经历体验轮回的内心驱使。而这些自然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不是什么玛耶幻象。虽然这是被婆罗门和佛所轻视的。

在经过了与甘玛拉的性爱,与卡玛士瓦密学习做生意,追求世俗财富之后他感觉极度空虚绝望之后,在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时,他忽然听到心里那个唵神圣的声音。他忽然明白为什么自己在做婆罗门和沙门时没有听到内心的声音。是因为他那时脑袋里的知识太多。婆罗门的师长们告诉他金钱财富和欢乐欲望都是虚妄的,不好的。但他不知道为什么。直到自己抛弃了做婆罗门和和沙门时候所自视极高的知识,经历了物欲与金钱之中的轮回,亲身体验了,重新回到像孩童一样才又听到内心的声音。追逐金钱肉欲,做赌徒酒鬼。经历了所有人世间恶的东西,直到最后把这些他内心的所有的那些无用的知识都去掉去除,他现在才能像孩童一样纯真,回归自我,返璞归真。

现在他对这些婆罗门老师们的话的认识,已不仅是靠着记忆,而更多是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自己的肠胃。

悉达多的认知是在破了之后,才立了起来。摒弃那些束缚他感知发现的知识,变成了一个孩童,才开始重新感悟得道。太多的知识,有时不是帮助,反而是羁绊束缚。

同时,一个人追求的执着,同样是一个求索上的障碍。一个人在寻求的时候,往往只注意自己正在寻求的东西,结果发现不了任何东西,吸取不到任何东西。因为他一心想着自己正在寻求中的东西,因为他有一个目标,他已经执着在自己的目标上了。寻求的意思是设定一个目标;而发现的意思是自由、包容和不设立目标。

歌文达在河边遇到在树下睡着的悉达多却没有认出他,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的是守护这个人不被虫蛇所伤害,却忘了去识别这个人。歌文达一生都在致力寻求,以至于在寻求的过程中,没有时间去发现,所以歌文达直到最后去拜访已经成为摆渡人的悉达多时,还是没有找到心里的安宁。

其实悉达多也不是从来都不遵循教义,不聆听老师。摆渡人就是他的老师,但他不是教他思想教义,而是教会他聆听河流。妓女,商人,赌徒,佛的弟子都是他的老师。河流更是他的老师,石头,花,草,云,天也是他的老师。他从每个人身上都学到一些东西,更主要的是他从生活与自然的体验中学到,得到人生的真谛。

但歌文达却自始至终都靠别人的传授而领悟。在歌文达已经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佛门长者,心里还是没有安宁。在听到摆渡人的故事之后,他决定去拜访他。他对渴求的执念,让他又一次不能观察,又一次没有认出摆渡人其实就是他青年时候的挚友悉达多。歌文达一次又一次地执拗地询问悉达多,小说中一连用了几个这样的问句:

“你愿不愿意与我说说你的寻求,我的朋友?”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还是不十分明白,你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在知道摆渡人就是悉达多和听过了悉达多的经历之后他还在问:“在离开之前,悉达多,我想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一种尊奉的教义、信仰或知识,它们能帮助你正确地生活,正确地处事?”

在悉达多回答没有之后,他还在不死心地追问:“可是,如果你自己不信奉任何一种教义,难道你没有某些认同的观念吗?难道你没有发现过某些帮助生活的知识吗?”

但是歌文达还是没能理解为什么悉达多说真理的反面也是真实的。时间是不真实的。而是反问:“这是怎样一回事呢?”

当悉达多用石头来比喻,用爱来表明生活的态度,歌文达还是不能明白。他在将要离开他的朋友之前还是不能从朋友的传道中领悟。但他被悉达多的人所吸引。悉达多的一举手一投足、他的眼睛、他的眉毛、他的呼吸、他的微笑、他的招呼、他的步态,所有这些给我的感受与他的思想给我的感受却迥然不同。他给歌文达的感觉就是佛祖世尊。他的所有都闪烁着纯洁、平和、宁静、优雅和高尚。像世尊。

这里我想起来悉达多在离开佛祖时对佛祖人的感受,简直是一模一样的。歌文达开始像悉达多那样,不是去听教义思想,而是去观察体验。但歌文达还是不能解脱他的执着,他最后还在问:“我可敬的朋友,再告诉我一点,我能想的东西,我能懂的东西。给我一点东西来帮助我在自己的路上走”

而悉达多没有再讲什么,只是微笑,要歌文达吻自己的额头。

然后被爱所驱使的歌文达把嘴唇贴在悉达多的额头上亲吻。这是歌文达迈出的体验的一步,他的触觉让他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他看到千千万万的面孔一起出现又一起消失,看到生死共存,善恶交替,世间百态叠生。而所有这些的上面悬浮着悉达多的微笑,一个至善至圣者的微笑。他在微笑中忘了时间,忘了佛祖还是悉达多,只是感受到了喜悦和升华。歌文达也找到了,不是通过听懂悉达多的教义,而是通过触摸感受领悟悉达多的微笑。

爱这条河,住在它身边,向它求教

读完黑塞小说《悉达多》,有关修道者的书。他游历天下,最后坐在河边,师从于河流,流水日夜教会他。我想的,河流就是时间的形象,时间是宇宙秘密的源泉。永远流逝并且歌唱。(周云蓬)

悉达多是以亲身体验感知世界,以行万里路来寻求人生真谛的人,他的体验表现在倾听河流的声音。

这张照片是我们独木舟白水漂流的另一条河,叫Madawaska River。这是其中一个激流险滩,从这一滩的巨浪中可以看见河流的万千变化与可能。

作为一个喜欢划船游泳的水上运动爱好者,对聆听河流我深有共鸣。河流可以奔泻千里如雷鸣、如马嘶,也可以如处子一般宁静优雅。

悉达多第一次注意到河流,是在离开歌文达和乔达摩觉醒之后,看到世界上万物的不同,河流是美妙的大千世界的一部分。但是他需要渡过河去城市的人群中去。他对摆渡人说:这是一条漂亮的河。这是一句赞美,但也仅此而已。河对他来说是一个障碍,去对岸的障碍。所以摆渡人对河的描述:“这条河非常美,我爱它甚于任何别的东西。我常常对它侧耳倾听,凝目注视,我常常从它那里学到一些东西。人能从一条河里得到许多东西。”悉达多并没有理解到。对摆渡人说从河流那里学来任何东西都会回来的,他也是一笑置之。

悉达多再次回到河边是经过轮回之后,梦见笼中鸟的死亡,感觉自己的生命在轮回的游戏中消亡,他憎恶自己的过往想跳到河中让水淹没自己。就在这个时候灵魂中遥远的一个角落他听到一个神圣的“唵”,

其实这是河流在第一次和他说话。

他愉快地注视着流动的河水,从来没有一条河如此吸引过他的注意,他从来没有发现过流水的声音和形状如此美妙。他觉得这条河仿佛有特别的秘密要告诉自己,那是自己还不知道的秘密,仍然在等待着自己的秘密。

他亲切地注视着流水,注视着透明的碧绿,注视水面奇妙的图案上亮晶晶的波纹。他看到明亮的珍珠从水深处升起,如镜的水面上飘荡着一个个水泡,天空的蓝色倒映其上。河水用一千只眼睛回望着他——碧绿色的、白色的、水晶般透明的、天蓝色的。他太爱这条河了,它太令人迷醉了,他太感激它了!悉达多在心中听到了那新近苏醒的声音对自己说:“爱这条河,住在它身边,向它求教。”

悉达多留下和摆渡人瓦树地瓦一起同住。聆听河水。

这个河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这一段经典我必须要读一下:

有一天悉达多问他:“你是不是也从这条河学到了那个秘密: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时间这样东西?”瓦树地瓦的脸上现出了灿烂的笑容。“是的,悉达多,”他说,“在同一时间之内,这条河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在源头、河口、瀑布、渡口,还是在急湍漩流处,在大洋中,在群山中,处处它都同时存在。你是这样认为的吧。对河水而言没有往昔的影子,没有未来的影子,只有现在的境况。”

“我正是这个意思,”悉达多说,“当我懂得了这个道理,我回顾了一下自己的生平,发觉我的一生也是一条河。孩童时期的悉达多,成人时期的悉达多和老年时期的悉达多只不过是被一些幻想隔开而已,实质上并没有分开。悉达多以往的生与重生不在过去,他的死,他在梵天的回归也不在未来。每一样东西,没有以前,没有以后,只有现在和现在的实在。”

没有了时间,悉达多得到了解脱,因为也就没有痛苦与悲伤。

还有这一段:

悉达多说:“我的朋友,这条河有非常多的声音,对不对?它有帝王的声音、战士的声音、公牛的声音、夜莺的声音、孕妇的声音、男人叹息的声音,还有千百种别的声音,是不是?”“说得对,”瓦树地瓦点点头,“一切生命的声音全在它的声音里。”

“那么你知不知道,”悉达多接着说,“如果一个人同时听到那千万种不同的声音发声,那是一个什么声音?”

瓦树地瓦笑得很开心,弯腰凑到悉达多身边,在他耳畔低声念起神圣的“唵”。这正是悉达多曾经听到过的声音。

悉达多明白了真正的智慧是什么,明白了自己在漫长的岁月中探求的真正目标是什么。那目标不是别的,是在生命的每一个时刻中灵魂的一种准备,一种容纳力,一种思考、感觉和呼吸万物圆融统一思想的秘技。这个思想慢慢在悉达多心中成熟,也一直在瓦树地瓦的脸上映现出来:和谐、对世界永恒完美的了解和万物的圆融如一。这个思想其实也就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人本来就来自自然,如果可以回归自然,与自然达到完美的和谐,就会在自然中得到治愈,脱离世俗的各种困扰。

当儿子逃离让悉达多在伤痛中煎熬的时候,河水的声音治愈了他。他听到河水分明在笑他。他在河水中看到父亲和青年时代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出走给父亲带来的痛苦,看到命运的重演。他向瓦树地瓦倾诉他的痛,他发现瓦树地瓦就是一条河流,他的痛通过他好像在河流中浸洗,伤口清凉伤痛消融于河水之中,才又流回自己。他从瓦树地瓦身上看到了顺其自然的本性。

瓦树地瓦说他从河流中学会了倾听。其实他的顺其自然的境界也是来自于河流。就是道家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因为上善若水,知者乐水。流水不争。其实岂止是河流,世上万物都始自天然,顺理成章。瓦树地瓦很久以来一直都是这样,只是悉达多自己原来没有明确看出来,因为他心里还有执着。而现在他从河流中清洗掉执念,他就看到了顺其自然,不再执着。

这张照片是我在河中躺平。躺平这个最近流行的新网络词代表了一种心境和态度。其实躺平,也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境界。在河流上躺平别有一番滋味,因为在水中只有躺平之后,才顺势浮在水面,而在水中挣扎只会沉入水底。所以躺平,不是一种消极抗争,反而是一种以无为而达到作为的智慧。

小说中关于聆听河流中的许多段落都太美好了,再比如这一段:

“虽然你听见过它笑,”瓦树地瓦说,“但是你还没有听到过所有的东西。我们听听看,你会听到更多东西的。”他们倾听着,温柔的流水声听来是很多声音在合唱。悉达多向水里注视着,他看到流水中有许多图像。他看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孤零零地一个人,正在为自己的儿子而悲伤;他看到了他自己,孤零零地一个人,也被对远方儿子的思念所束缚着;他看到了自己的儿子,也是孤零零地一个人,正热切地在一条激情燃烧的欲望之路上疾行。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的目标,每个人都被自己的目标缠住了,每个人都忍受着痛苦。河水的声音很悲伤。它一面吟诵着渴望与哀痛,一面向它自己的目标流去。“你听到了吗?”瓦树地瓦用无言的眼神问道。悉达多点了点头。“再仔细听听!”瓦树地瓦在他耳边低语道。

悉达多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河水,倾听着那千万种声音合唱的歌。他不再执着于悲哀或笑声,不把自己的灵魂禁锢在任何一个特别的声音中,也不让它贯注到“我”之中。他是在倾听所有的声音,在倾听整体,在倾听统一。此时那首由千万种声音共同合唱的伟大的歌声只由一个字组成,那个字是“唵”——完美。

其实河流只不过是一个容易被读者所接受的譬喻,河流容易让人们想起生命的流淌,历史的流逝,我们常说生命的河,历史的长河。但河流并不是唯一一个可以聆听学习的“”。在小说最后一章悉达多向歌文达提到了石头,石头会化为泥土植物动物和人,每个石头都不一样,都用自己的方式吟唱“”。其实不只是石头,花,草,树木,任何自然中的一种存在都一样。这也就是是佛教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享受户外,亲近自然,是对黑塞亲身体验修道理念的最好回应

小说《悉达多》文字优美,内涵丰厚,寓意深邃,里面有太多可以让我们思考的东西。一战后的黑塞想从自然中得到解脱。同样我们今天,相比物质高度富足,我们的精神上难免会有空虚,很多时候被世俗得失困扰。而回归自然,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就是书中教给我们的得到心灵宁静的途径。当然如果只是读书中黑塞所写,那就不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了。

在最近一年中,疫情把所有人困住,缺少社交娱乐,担忧病毒传染,孤独焦虑恐惧,很多潜在的精神疾病堪忧。而我们和许多喜爱户外运动的朋友,冬天滑冰滑雪,夏天游泳划船,虽然同样身在疫情之中,却可以在与自然的交流融合中把这些焦虑恐惧清洗过滤掉,自然具有神奇的治愈功能。这是我作为一个户外爱好者对悉达多这本书的最好回应,一种亲身修行的验证。

意犹未尽,几个问题留给你和我:

•星星与落叶的比喻。悉达多说自己是星星,有自己的轨迹,聆听心里的声音。而世人是落叶,会被风吹落。

•悉达多梦到笼中鸟的死亡而醒悟,想结束轮回的游戏,是因为他看到时间在消亡,他在衰老。如果人不会死,那是不是他就会一直游戏人生呢?

•乔达摩得道之后也一直在沉思,他在思考什么?他还在求道吗?

•儿子对于悉达多求道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甘玛拉死前问悉达多,你找到了心里的宁静吗?悉达多笑着握着她的手。她说你找到了,悉达多说你也找到了。甘玛拉是如何得道的呢?

•瓦树地瓦到底是谁?有人说他就是河流幻化的,有人说他就是一个简单而有智慧的人。在你的生活中见过瓦树地瓦这样的人吗?简单普通,却有佛性的光辉,贪嗔痴绝迹,是至善之人?

•这部写于一战之后的小说是有其时代的背景的。那么在我们今天读起来,我们能领会到什么?

相关文章

  • 读书|请听河流的声音——读黑塞《悉达多》

    叔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的修道领悟,到底是从书中来,从别人的经验中来,还是从路途中来,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来...

  • 悉达多

    黑塞 悉达多

  • 读黑塞的《悉达多》

    今天终于读完了我第一本微信书----《悉达多》,也是同学的赠送,让我第一次接触到微信书,在此,也谢谢同学给我的微信...

  • 追求日月星辰的广阔无垠,也享受孤独寂寥的天长日久——读黑塞《荒原

    最近读的书自我感觉有点深刻,从黑塞的《悉达多》到纳博科夫的《庶出的标志》,再到黑塞的《荒原狼》。 《悉达多》还好,...

  • 悉达多 - 黑塞

    一周目 2017.2 第一部 1 婆罗门之子 1.1 悉达多(名意为“一切义成”)始于俗世的富盈状态,他人(包括似...

  • 《悉达多》黑塞

    前言 最近终于看了心仪已久的《悉达多》,先说读后感受:这很可能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一本书了,五星推荐。黑塞对东方哲...

  • 《悉达多》--黑塞

    一切皆必然,一切只需我的欣然赞同,一切只需我的理解与爱心;因而万物于我皆为圆满,世上无物可侵害于我。 我通过我的灵...

  • 悉达多|黑塞

  • 黑塞 | 《悉达多》

    悉达多道:“可敬的人,我该对你说什么?说你探求过多?还是说你的探求并无所获?” “怎么?”乔文达问。 “一个探求之...

  • 黑塞 悉达多

    “我听便灵魂与肉体的安排,去经历罪孽,追逐肉欲和财富,去贪慕虚荣,以陷入最羞耻的绝望,以学会放弃挣扎,学会热爱世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请听河流的声音——读黑塞《悉达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za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