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点名著里,对于我来说《红楼梦》是我的最爱的,《西游记》是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是我最想学习的,而《水浒传》是我最不能理解的,最不想去看,感到最不亲切的。
这么说吧,在四大名著里,《红楼梦》的存在就好像现在的家庭爱情言情剧,《西游记》是奇幻剧,《三国演义》是谍战片,《水浒传》是没头没脑的武侠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89625/f21928a859e421d7.jpg)
我对于四大名著的理解和看法,可以从我自身的现状来看。对于我这样一位单身女青年来说,没事看看像《红楼梦》一样的言情剧最合适不过了。而且不得不说《红楼梦》这部古代“言情剧”要比现在的那些垃圾的电视言情剧不知道高多少个档次了,或者说根本没有办法相提并论。作为新一代的单身女青年,我觉得就算自己无聊没事做,想看看言情剧,也要选择像《红楼梦》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言情剧。
其中不仅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三角爱情故事写的精彩绝伦,还有大量的琴棋书画,足够我们附庸风雅一番。其中还有格式的人情世故,正如是“一入侯门深似海”,其中又包含了中国家庭的种种亲疏关系和礼节。
不得不说,《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可以把我们觉得狗血一地的“豪门恩怨”写的如此之精彩看《红楼梦》可以在打发时间,幻想爱情故事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一下自己的文学素养,简直就是一举三得好事。我相信喜欢看红楼梦的女生都会在《红楼梦》众多的女孩子中选出一个和自己相像的女孩子,让自己可以融入故事里,去经历其中的种种,这才叫过瘾呢!
在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让我这个搞不清什么表亲,堂亲的对我们中国的亲戚体系有了清晰的认识。还对中国亲戚体系下的人情世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我多我们中国人思想构造有了跟深刻的了解,对自己这个中国人也有了重新的认识。因为不管我生在中国的那个地方,生在了那个年代,自己身上原始的根是去不掉的。
自己几次读《红楼梦》,从刚开始的的云里雾里,到现在稍稍懂得其中的一些情理。现在每次读《红楼梦》时,心里都觉得满满的,什么也装不下了。如果如我所说《红楼梦》就像现代的家庭爱情言情剧,它简直太完美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89625/2d534ae83bc5f737.jpeg)
而《西游记》作为我心中不可替代的奇幻大片,是我这个单身女青年的童年回忆,每个寒暑假都会在电视上看两三遍。其中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我的猴哥。童年的梦里,有多少次梦到我的孙悟空哥哥架着京斗云带我到天上溜达,那个时候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不晓得多开心。还会跟着猴哥到花果山水帘洞去吃桃子,那里风景好,又好玩。每次做这样的梦都开心的不得了。所以我始终还是最喜欢《西游记》,因为西游记里有猴哥!
现在在看《西游记》少了童年的的那一份向往和幻想,自己一天天长大,从心理都身体都已经是个无聊的大人了。现在回想起《西游记》所看待的问题完全不同了,好像还很无聊。
在唐僧师徒中,我会习惯性的去研究他们的秉性,人格。如果让我从他们的性格状态做一个排序的话:白龙马就好像是一个懵懂的十几岁少年;孙悟空是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毛小子;猪八戒是三十多岁,平庸贪婪,贪吃好色,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想要的屌丝单身男青年;沙和尚是看似沉静老实,实则城府慎重的四十多岁中年男人;唐僧则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六十岁多岁固执老头。也许这可以这样表示一个人一生不同阶段,和不同状态。
在这里,我要着重的说一下唐僧,真经路上的带头人。对于唐僧,我有的时候真的是很着急。不得不说唐僧是一个菩萨心肠的人,并且他也很固执的坚守信念,和当时的秩序。唐僧的善当然是没有错,但是他会善到不辩善恶,不明是否,我觉得这样的善就是恶,对他自己的恶,对爱他的人的恶。每次都会因为他自己的善把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然后让自己它的徒弟们去救他。甚至还会因为自己的善去误解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里猴哥都被他气走了,每次看到这样的片段我也是看着着急死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到现在也不喜欢唐僧。
也许我现在还不能达到唐僧境界吧!我现在还是喜欢猴哥,可能因为我现在就是二十多岁,和自己现在的样子很像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89625/f1a9ce2130775aeb.jpeg)
对于《三国演义》这样一步谍战片,或者说是一本政法课本;对于这样一部电视剧或者书本来说,我还是很愿意去学习的。因为不得不说,其中有很多智慧和知识,细细想来像“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这样为我们熟知的故事里,其中包含了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其中还有很多心理学和人际学的知识。真的说起来,三国演义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一堂集智慧与知识与一体的课,真的认真读起来,一定会收益匪浅。
但对于《三国演义》也只是“演义”。它并非是等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在这种演义之下,很多的情节变得很精彩,但是和历史不太符合,甚至在逻辑上也有漏洞。比如著名的“空城计”,这是非常经典的诸葛亮以少胜多的例子。但是仔细想想,在当时的情况下故事不会简单的发展。就是城外的人惧怕城内的埋伏,就是围城也可以把他们困死在里面,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的就放弃致对方于死地的机会。
所以都说《三国演义》七分真,三分假。我看就五分真五分假吧!毕竟只是故事,不是历史。但这也不印象作者想要想我们表达的智慧,也让我们收益匪浅,的确是一个好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89625/230c55bf1522ce00.jpeg)
而对于《水浒传》,我始终是没有办法真正的理解。它故事背景就是关于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故事。我怎么觉得就是一帮傻老爷们自己瞎折腾,其中的好汉还动不动就被陷害;青面兽杨志被高俅陷害入狱,武松被张都监陷害入狱,卢俊义被家仆陷害入狱,居然还被霸占了妻子家产……真是数不胜数到最后被朝天收编,接着为自己的敌人卖命,也被奸人陷害死了。
看得我真的是有点着急,那些好汉怎么就都那么傻,动不动就被人陷害,动不动就走投无路,他们怎么就能把自己活成了那个糗样呢!要真是好汉,真有本事就不要摊上事就跟个孙子一样等人来救。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哎!真是看着着急……
看《水浒传》不仅让人着急,有的时候还让人很生气。因为里面所谓的江湖好汉,动不动就喜欢滥杀无辜。就拿武松血洗鸳鸯楼来说,就算张都监设计,陷害他,他有利于杀之后快,但是一家老小,包括女仆都被他杀了,一个不留,这其中就有滥杀无辜的嫌疑了。
不管怎么说,最起码那些与事无关的人是没有错的,他确要夺人姓命。从一开始的简单想报仇都最后根本就是杀红了眼,在这里就根本没有什么正义可言。
如果说《水浒传》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为义而为的故事,但是到了最后还是为了的利益归顺的朝廷。到最后也没有真正的雄起,这和三国演义就有了本质上的不同。虽说四大名著都是故事,但对于《水浒传》我却总感觉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一个频道上,我没有办法理解他故事的本色,他是离我最远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89625/2b368170766aa10b.jpeg)
这是我这几天对我国四大名著的看法,我一个不太懂的读者的一些看法,用一种不太可笑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我国四大名著的“爱恨情仇”与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