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大讲堂文学空间牵着文字在月光下放牧
《论语别裁》204(卫灵公)|人文之道

《论语别裁》204(卫灵公)|人文之道

作者: 始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10-22 20:09 被阅读0次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师是古代很重要的文化官,管音乐艺术的大乐师。在春秋战国时代,乐师与后来的太史令同样重要,因为古代非常重视礼乐文化。这个名叫冕的大乐师来看孔子。古代的乐师多半是瞎子,孔子出来接他,扶着他,快要上台阶时,告诉他这里是台阶了。到席位时,孔子又说这里是席位了,请坐吧。等大家坐下来,孔子就说某先生在你左边,某先生在你对面,一一都告诉他。

            等师冕走后,子张就问,你待他的规矩这样多,处处都要讲一声,待乐师之道,就要这样吗?孔子说,当然要这样,我们不但是对他的官位要如此,对这样眼睛看不见的人,在我们做人做事的态度上,都应该这样接待他。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释迦牟尼有一个弟子,眼睛看不见,但还是自己缝衣服,有一天他穿不起针线来,就在那里大声叫,想让同学们帮他穿一下针线。但是同学们,都在打坐入定了,没人理他。释迦牟尼就自己下来帮他穿好针线,交到他手上,教他怎样缝。这个学生一听到声音,才知道是释迦牟尼。他说,老师怎么亲自来?释迦牟尼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而且马上给所有弟子们上了一课,人应该做的,就是这种事,为什么不肯帮助残废的人、穷苦的人呢?

            我们说《论语》是连贯的,这一篇由第一段孔子不肯答复军事问题,一直讲到做人处世,结论是要帮助残废孤苦的人。而且又以孔子接待大乐师的事,烘托出国家的根本在礼乐。可见每篇的安排都恰到好处。我们读完全篇以后,再一想,余味无穷,这也代表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精神——教人学问的道理究竟在什么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别裁》204(卫灵公)|人文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yo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