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十年前开始学习“九型人格”这项沟通工具后,与团队运用于管理及沟通的实践总结。
目前,仅限辅助早间加盟商微课堂讲解之后的文字补充整理。不具备对“九型人格”未曾了解过的人群,用于学习指导的功能,更无法做到~内容完整!内容为自己实践运用后,自我总结比较好用的部分经验分享。特此说明!
本文与大家分享团队中的第五种型格——“思考者”。
外在呈现
如果说在九种类型的人群中,思考力最强、逻辑性最强、分析问题最具条理性的就是“思考者”了。
他们从外在形象上往往给人留下一种:文绉绉、资深学究的印象。说话基本很少情绪的渲染,不掺杂个人喜好,声线平缓,很少明显起伏。
他的焦点在于:要讲清楚事情本身的道理。
在与“思考者”对话时,不要聚焦于他对“我”的看法或意见,只需要客观的理解他讲述的内容本身的逻辑关系及道理!
因为,他的注意力焦点不在“人”的需要,在“事情”或者“道理”中。所以,他基本不会关注人的感受,也无意对谁表达情绪。
“思考者”较容易被人评价为:做事不利索,行动力不强。其实,他并非执行力不强,而是他基本是“谋定而后动”。
在别人行动时,他还在思考诸如:
这样可行吗?
如果这条路走不通,还能走哪条...
这样的做法还会有什么遗漏的方面......
之类的问题都必须在他行动前考虑好,才是他开始行动的时候。
“思考者”对自己外在形象的追求在九类人群中是显得最不在乎的。他们极其恐惧大脑的空白,认为外表怎样没那么重要。
他们是最擅长和喜爱搜集资讯的,不停地买书是他们的一大习惯。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消息或没见过的文字等,身边的“观察者”却可以信手拈来的讲给我们听。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身边的“观察者”虽然不会迎合我们面子或者心理感觉需要,不会说好听的话,但他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是个“宝藏”,因为别人不知道的,也许他都了解,甚至早就深入研究过。
那些修炼到高班的“思考者”往往可以获得巨大成功,这些更多来自于他们的卓越思考力。
成功的“思考者”眼里处处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优势管理
要善用“思考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事务的看法往往会想的很远。
即便他们在沟通过程中显得枯燥,但都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团队中如果有“思考者”存在,不要期待他总是很活泼或调动氛围,要多听听他的想法(也许他未曾实践过)!特别是在决策时,他的全方位考虑会使我们少走弯路。
在“思考者”轻松愉悦时,会照顾大局所需,乐善好施,保护弱小。当他感受到很大压力时,会显得手足无措,设法“绕行”。
短板规避
“思考者”的想法值得听取,同时要留意不要陷入他的思虑,那样会滞后原本自己的行动力及执行进度。
如果一项工作交给一个具备“思考者”特质的团队成员去完成,请确认给他交办的事项,必须要有完成时间节点,并达成共识。
假如我们需要重点培养的团队成员具备“思考者”特质,那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聚焦于目标的同时,要关注“人”的信息,而不是眼里、心里只有事件本身!
否则 ,可能在他执行过程中,人的情绪影响事情的进度,他都没有察觉。
总结
关于“思考者”,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观察者”。想象一下,在一个大房子里,坐了一房子的团队成员在开会,往往那个坐在角落里,文绉绉、戴着副眼镜、脸上很少表情、但边听边若有所思,如果被提问,他说出的可能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观点或问题,那个人就很有可能是团队中的“观察者”了。
让他说出他的想法,不要打断,耐心听,然后对你原本的计划进行完善和补充,不要滞后既定的时间进度,团队中“观察者”就会充分发挥,并与团队逐渐达成高度共赢。
静静守候并善于思考的观察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