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三月芃芃
那一碗黯然销魂的鲜汤呀年是越来越近了,回忆起小时候家里过年的光景,最让我怀念的是我家的年菜,年三十的晚上必有一碗三鲜汤。
说是三鲜,其实不止三样。鱼圆、肉丸、火腿、蛋饺、冬笋、河虾、木耳、肉皮、白菜⋯⋯真是应有尽有,火腿一定要选正宗的金华火腿,只须薄薄的几片调味,汤一定要用本地鸡汤。
在这一碗大杂烩中,鱼圆是其中的灵魂,好的鱼圆,色泽洁白,嫩而不散,一口下去满满的鱼鲜味,却没有一丝的鱼腥味。
外婆是做鱼圆的高手。一大早从菜市场买一条肥美的大胖头鱼,切下鱼头炖豆腐。鱼身切成两爿,用刀刮下鱼肉,细细剁了,等鱼肉起了粘性,会沾在了刀上就剁好了,放进碗里加盐一个方向搅拌,这盐很关键,要加得不多不少,全凭经验,否则这鱼圆下到水里就再也浮不上来了。
搅拌上劲了,煮一锅清水,待水滚开了,开始下鱼圆,用勺子一勺一勺下到水里,不一会儿,鱼圆涨开了,白白胖胖的,全都跑到水面上来,鱼圆算是做好了。
白白嫩嫩的鱼圆养在水里,要做汤时捞几颗,简简单单加几株碧绿的青菜,就可以做成一碗好喝的汤。
做蛋饺最是慢工出细活,冬日里,妈妈守着小煤炉,取一把圆勺,用一小块肥肉把勺子擦一遍,加一勺蛋液,迅速摊成一块金黄的蛋皮,加点肉馅,用筷子小心地折成一个个小饺子,白瓷盘里很快就摆满了黄黄的小饺子,屋里弥漫着好闻的蛋香味,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做肉丸也很讲究,要挑三分肥七分廋的肉,加馒头的细屑进去,慢慢地剁好久,我小时候常常剁着剁着就不耐烦了,最后总要妈妈来完成,我家的肉丸里会加一点绍酒和姜丝,妈妈调出的味道在外面是吃不到的。
绍兴人的年菜里,三鲜算是一道大菜,里面饱含了山的味道和湖的味道。那时候的鸡都是自家放养的,鸡汤黄黄的,特别香,里面浮着白白的鱼圆,红红的肉丸,黄黄的蛋饺,黑得透亮的木耳,还有鲜活的大虾和甜滋滋的冬笋,真是鲜掉了眉毛。
绍兴人家家户户都会做这碗三鲜汤,所以这碗汤叫绍三鲜,但每户做出来味道却是千差万别,各家有各家的味道,绍三鲜据说是有来历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相传, 宋高宗当年苦于金兵之势,积劳成疾食,吃不下饭。听闻越菜博大精深,于是便和大臣来到了绍兴首富张员外家中,让他做一道汇聚绍兴山间,湖里及田野之精华的菜肴。
张府的李姓家厨灵光一现。他用猪肉做成了肉圆,用越鸡炖汤,还把一早从湖中钓来的大鱼做成鱼圆,加入了竹笋、河虾、火腿等食材,做了一碗汤呈上来,宋高宗品尝后竟奇迹般地有了饿意,大呼“鲜哉” !于是赐名“绍三鲜”。
如今,大街小巷的越菜馆里,都能吃到绍三鲜,只是有时候没有鱼圆就加几粒雪白的鹌鹑蛋,没有冬笋就用茭白代替,那鸡也早已不是本鸡,鸡汤寡淡无味。但咸亨酒店的绍三鲜味道真是不错,鱼圆和肉丸都很新鲜,还加了Q弹的虾丸,算是改良。
但我却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那一碗妈妈用心烹制的三鲜汤,我只能在梦里遇见了,如今,到哪再去寻这一碗黯然销魂的鲜汤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