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梵高画作中体会产品设计之道

作者: 雪山灵犀 | 来源:发表于2017-05-16 22:07 被阅读0次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因为向日葵、星夜等作品被人们熟知。以往看梵高的画只是懵懂地觉得画地很抽象,并不太懂梵高为什么要这样作画。这些年来,随着设计创作体会的增多,重读梵高的传记,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他曾经在给弟弟的信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将不再眷恋人间。
——《亲爱的提奥》文森特·梵高

梵高 《收获景象》

原来梵高在每一幅作品中,都有一个灵魂主旨,他不会为了描摹一个真实的影像而绘画,他画画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们赞叹这幅画画的好像啊,就像真实的存在一样逼真。他画画是为了传达一种东西,每当心境交融、目之所触,他以及其敏锐的心捕捉到物象最核心的一点内涵,而这个核心往往是超越了表象,向深深的根部进行探索挖掘。这样有核心内涵的画作才会富有生命力、感染力,才会渗透进一种巨大的力量。比如麦子为成熟绽放而努力的力量,种子为结出果实而努力的力量,太阳散发光热的力量,一个男人散发出一种阳刚的力量。有了力量和激情,画作就有了生命。

梵高在下面这幅《星夜》中想表达的是什么,迄今为止我听过的最精彩的解读是:深深扎根于大地的树有一种热切的、和夜空相连接的渴望。无论是植物、动物、星球还是人,在梵高笔下都成为一种活生生的能量的存在,形态、形状和色彩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表现出一股活生生的、充满渴望的生命能量。所有的荒诞不经、夸张的色彩、奇形怪状都是为了烘托出这样一股能量的存在。

《星夜》(The Starry Night)梵高 1889年

梵高用心灵的直觉去创作的作品后来被科学研究证实,的确是这样,宇宙中的一些事物并不如我们肉眼中看到的那样,梵高看到的反而是一种真实。比如,2004年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公布了一张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太空照片,并称这幅太空摄影作品与梵高的名作《星夜》有异常相似之处。科学人员也发现梵高的后期作品,包括《星夜》在内,包含有一种物理上称为“湍流”的神韵。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中也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一种启发,当设计作品的时候,可以不那么逼真写实,而是要关注、提炼出一个事物的本质、核心。而这种对本质的洞察力往往是透过现象和超越现象本身的,往往意味着一种高度的提炼和抽象。

都说做事有三种境界:【技】、【艺】、【道】,其实设计也有这三种境界。一些工具的使用技巧,比如怎么去用Axure、PhotoShop,这些属于【技】的层面;再往上会上升到艺术层面,比如如何审美,如何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再往上,进入【道】的层面,只有到了这个层次,才能称得上是设计大师。比如大家都非常推崇的乔布斯,他对细节、简洁之美的追求到了极致。

有些人认为设计关乎事物的外观,但是毫无疑问,如果你再深入挖掘,它真正所牵涉到的是事物本质上的运行规律。  ——乔布斯

我们在设计中怎样才算达到【道】的境界?设计师需要删繁去减,抓住一个最根本的东西,这一个点是这个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在这个点上,最能体现出设计者的功力。在这个基础上,使用其他的元素来烘托这个灵魂核心。

举个最常见和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地铁线路图,上面密密麻麻地画着1#、2#、4#、5#、6#……十多条地铁线路交错在一起,但是这幅图和真实的地图并非吻合,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地图线路图中以颜色区分不同的路线,路线大多以水平、垂直、45度角三种形式来表现,而路线上的车站距离和实际距离并不成比例关系。但是我们使用地铁线路图来规划行程的时候,这幅抽象出来的相对线路图已经完全够用,我们并不用去对比真实的地图。这就是源于现实而超越现实事物本身的一种设计。最初是由英国工程师哈利·贝克(Harry Beck)设计的伦敦地铁图,后来被全世界地铁线路图设计者广泛使用。

贝克设计的伦敦地铁线路图

贝克的地图并没有一目了然地展示站点的地理位置,以及站点之间的距离,因为这些并不重要。乘客需要知道的是怎么才能尽可能快地从一个站点到达另一个站点,以及如何换乘不同的地铁线,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这样一幅表面看起来并不美的图成为英国第二伟大的设计作品,启发了无数艺术家的灵感。八十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判定新地铁地图优劣的黄金标准。贝克地图及其继任者也给了艺术家灵感。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了西蒙·帕特森的作品《大熊》,其中伦敦地铁站的名字换成了大量的艺术家、探险家、科学家、演员及作家的名字。从实用线路图便于记忆的艺术品,再到纪念品,贝克地图在数百万人心中印下了一份特别的伦敦地图,不但成为伦敦民众和游客的一个实用工具,而且本身也成为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设计。

西蒙·帕特森的作品《大熊》

无论是梵高画作还是伦敦地铁图,它们都非常准确地抓住和揭示了事物的神韵和本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层的现象上。出色的产品设计也一定会敏锐地抓住一个深邃的点,看透事物本质的运行规律,以毕生功力力透纸背,成就了不起的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梵高画作中体会产品设计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yh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