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1,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以十仞之台县众间者也。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世偕行而不替2,所行之备而不洫3,其合之也,若之何!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两见。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容成氏曰:“除日无岁,无内无外。”
注:
1缗:芒昧不分的意思。
2替:废,止。
3洫:败坏。
解:
本章讲“师”道。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人对故土都心存眷恋,何况是原始的天地境域。古有冉相氏冥人虚空浑沌之中,自在自为,随顺自然,与物谐化,成己成物。现在的人希冀以“师”为介,回复原初。但“师天而不得师天”,这是为何?“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两见。”商汤师而不师,不师而师;虽有“师”之名,但究“师”之实,以“不师”而随顺自然,终得“师”之实。“师天而不得师天”的第一个“师天”,以“师”为师,其“师”是己而不是天,此“天”是人之天,而不是天之天。这样的话,非但不能做到真正的“师天”,反而极大程度为外物所牵累,物己皆丧。真正的“师天”者,根本不懂得什么天、什么人、什么终、什么始,也不知道有什么物。这也表现为“不言而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