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前,有几件事是必做的:大扫除,蒸糕,炒年货。
炒年货炒的是花生、瓜子、蚕豆、黄豆。
那时候土地是生产队的,每家每户有自留地。自留地上种几垄花生,田梗上种一行蚕豆、黄豆,场角上种几棵向日葵,收成后母亲用布袋装好,放在瓮里。平时是舍不得拿出来炒了吃的,但蚕豆黄豆有时会用来烧菜吃。
年前几天,先是大扫除,再是蒸糕。接下来就炒年货了。
母亲从床底下拿出往年炒年货时用的河沙,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
炒年货一般在晚上进行,是在柴火灶的大铁锅上炒。二哥负责烧火,母亲掌勺。母亲先把河沙倒入锅里翻炒,等河沙温热后,再倒入花生翻炒。有时不停地翻炒,有时炒炒停停。烧火也极有讲究,太旺容易烧焦,太弱又炒来炒去炒不熟。
灶头上方的那盏十五支光的白炽灯,大扫除时已擦得干干净净,把灶头照得比平时亮了许多。母亲翻炒时左一下右一下的,很有节奏感。我垫个小板凳站在灶前,看着锅子里的花生在沙子堆里翻滚。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中慢慢有了香味。
母亲用铲角挑了几颗花生,放到我面前的灶面上。嘴里喊着:“当心烫着”。等花生凉一点剥开,用手捏一下花生衣,花生衣被捏了下来,母亲说:“熟了”。我把一粒花生米塞进嘴里,咬得咯吱咯吱响,满嘴生香,好吃!
记忆里小时候过年,炒蚕豆黄豆的日子多一点,长大些炒花生瓜子的日子多一点。炒瓜子时不放在河沙时,而是放在盐里炒,或者单独炒,快炒好时,用糖精放一点水喷一下,瓜子就有了奶油味。
蚕豆是发芽蚕豆,把蚕豆放在水里浸几天,蚕豆发了芽,再淘洗干净后晒干,就成了发芽蚕豆。炒熟后吃起来很香很脆甜津津的。新鲜的发芽蚕豆剥了皮与咸菜一起烧汤,也是一个家常菜。
炒货炒好后,母亲把它们装在布袋里,用绳子扎紧。我家大哥是做柒匠的,家里有几只大柒筒。母亲就把炒货放在大柒筒里,等到过年时再拿出来吃。
那只大柒筒放在墨黑的小房间里,小房里没有窗户,平时我是不敢一个人进去的。这时候我会壮了胆子,悄悄地溜进去。衣袋里装两把年货,出门与小伙伴们分了吃,家里人也眼开眼闭不来管我的。
过年时,总归有亲戚走动。亲戚来了,母亲就装一盆年货拿出来,大家围了八仙桌,喝喝茶,剥剥瓜子花生,拉拉家常。母亲还会做点心招待客人,要么是烧酒酿水浦蛋,要么做踏饼。有时留饭有时不留饭,若不留饭,主人觉得也过得去了,因为年货吃了,点心吃了,觉得招待得蛮周到了。
如亲威带了小孩来,则必定要在小孩的衣兜里装满了年货才能放他们回家的。此时,客人必定客气地说“不要不要,留给某某吃”。大人之间推来推去的,旁边的小人巴不得年货快点进兜里。
因为,各家的年货是不一样的,可以吃到不一样的年味。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