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挂耳咖啡,还要感谢一起码字的好朋友。
自从听了好朋友劝告之后,便告别了之前,总以为还挺洋气的速溶咖啡。
不过,自从接触到挂耳咖啡之后,才意识到,之前对咖啡的认识,还真是段位不够。
一入秋,绿茶就只能等着明年再喝了。白茶虽好,但是一个人喝,煮多了喝不了,煮少了,又犯不上。
天一渐凉,简简单单沏上一杯热热的挂耳咖啡,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一点点疑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那么多的超市、商场和大小便利店,为什么唯独放弃了“挂耳咖啡”这块蛋糕。
想喝挂耳咖啡,无奈之下,就只能在网上买。
说实话,之前,从来没有喝过挂耳咖啡的人,一时半会儿对于这种纯咖啡的味道,难以接受也属正常。
毕竟,习惯了甜的人,冷不丁地让他一下子,就可以包容苦,还是有一点点难的。
我还好,接受挂耳咖啡,并没有像有些人认为的那么难。
这可能与每一个人的个体差异有关。
我对咖啡不反感。
无论是刚刚开始接触到的那种速溶咖啡,还是如今已经开始接受,并渐渐喜欢上的挂耳咖啡。
当然,喜欢上咖啡,应该都是先从喜欢上咖啡的那种特别的味道开始的。
这一点,应该与喜欢上一个人,先从喜欢上他(或她)身体发出的独特味道开始的有点儿相似。
咖啡自带的那种香,是诱人的。
如果你细心品味,虽然同样是咖啡豆,经烘焙研磨之后制成的咖啡。
但是,由于咖啡豆的品种不同;制作的方法不同;最主要的区别是:挂耳咖啡是纯咖啡豆烘焙研磨而成,而速溶咖啡是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增加香味的化学成分——植脂末。
所以,冲泡时,散发出来的香味儿,差距还是蛮大的。
挂耳咖啡散发出来的味道,远远不如速溶咖啡散发出来的味道的穿透力强。
如果用物理学的方式,解读这两种咖啡味道的穿透力,应该是这样的:由于添加了增香的植脂末,使得在冲泡过程中,速溶咖啡发出气味的波长,比挂耳咖啡短了许多。
波长越短,波的频率就越快,自然,味道的穿透力就越强。
闻香,不一定只能识女人,还可以识咖啡。
走进咖啡馆,扑面而来的一定是咖啡的那种纯正天然浑厚的香味。因为,做为专业喝咖啡的地方,是不可能拿速溶咖啡,伺候客人的。
相反,那些写字楼里办公室的门缝儿飘出的味道,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混杂着植脂末的速溶咖啡,散发出来的那种比较有冲击力的味道。
时间久了,加了植脂末的速溶咖啡,与不加任何添加剂的纯粹的咖啡之间味道上的区别,还是不小的。
从健康角度来讲,尽量少喝,或者不喝加入添加剂的咖啡,应该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不好意思,说着说着,就有点儿好为人师的意思了。
说到底,口味这东西,的确很奇怪。千人千面,各有所好。
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