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恩师文字,第一遍泛读看出自己是否感兴趣,有触点第二遍去精读文章,我从中能学习什么?我能获得什么?
解疑:
1.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无亲疏贵贱。这句话选自《老子》五十六章。
一个人修道,我即是道,道生万物,我和万物之间不分彼此,永远不会被亲疏贵贱所迷惑、所左右,也不会乱掉自己本质的东西。
2.“仁”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都是自己与自己关系的投射。
孔子“仁”的思想是儒家主张内核之一,读此文之前,我一直局限于统治者应该实施仁政,宽厚百姓。读文后,让人想到温文尔雅的君子。
读《论语》时孔子为“仁”做如下解释: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克服自己的妄念、过分的情欲、邪恶思想、偏差观念,完全回到庄严、诚敬的礼的境界,视为仁。
每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解读每一句话,都是一孔之见。
金句: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第二章
由金句的解析,“善没有标准,刻意而为,不是真心所为,都不是善。”
引出论点:善的最高境界是无善无恶,不思善,不思恶。
有触点,我认为善的最高境界是上善若水,可是恩师的通篇都没有出现的文字,论点创新,值得一读去写。
学技法,辩证法环环相扣,滴水不漏,高妙的行文,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让我感受到价值,读写相互促进,引发深刻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20310357/ac037c9372bf9cf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