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作者 当年明月 缩写 卉青
明武宗朱厚照
让我们调整呼吸,欢迎明朝三百年中最闹腾的皇帝登场!
据说清朝的皇子们如果读书不专心,师傅就会马上怒斥一句:“你想学朱厚照吗?!”
被几百年后的人们当做反面典型的朱厚照并不冤枉,因为在学习态度上,他实在是太差劲!
朱佑樘只有两个儿子,病死一个,剩下的就是朱厚照,自然当成命根子来看待。朱佑樘幼年不幸,唯恐自己唯一的儿子受苦,几乎是百依百顺,极少责罚。
朱厚照在无限宠溺的环境中长大,造就了终身不改的好玩的个性。他的人生理念是“我玩故我在”!
朱厚照昏天黑地玩到了十五岁。突然一天,他被告知父亲要不行,他将成为下一任皇帝。朱厚照并不清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对他而言这只不过是多了个名誉头衔而已,该玩继续玩。
不过不久,麻烦来了。内阁首辅刘健上书,希望他不要再玩下去了,要好好做皇帝。朱厚照表面上答应得很好,之后却不见勤奋努力,反而连早朝也不上了。
这下轮到人事部长马文升和国防部长刘大夏也出马了,他们先后上书表示,如果皇帝不采纳他们的意见,他们就一直继续上书。十六岁的朱厚照被这两位部长不要命的架势吓到了,第一次产生了畏惧感。
然而,这时候有一个声音在他耳边说:“陛下,你不要听他们的,你有命令他们的权力!”在朱厚照犹豫胆怯的时候,这个声音让他很兴奋。他当即让这两位部长回家养老,不用上书了。马文升、刘大夏伤心而去。
发出那个声音的人叫刘瑾,山西人,原姓谈,为了求职,搞了风险投资——自宫。他的运气还不错,被一个姓刘的太监看中,安排进了宫,此后他就改姓刘了。刘瑾也算是一个有追求的太监,进宫后勤奋学习,具备了初级文化水平,被选为朱厚照的侍从。这也真应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
刘瑾是个聪明人,他发现只要哄住这个爱玩的皇帝,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还有七个人和刘瑾一样,发现了这条飞黄腾达的捷径,他们八人也因此被授予了一个极为威风的称号——八虎。
朱厚照对这些人充分信任,将宫中的大权交给他们,还允许他们参与朝政,掌握国家大权。有了皇帝的支持,贪婪的刘瑾开始扩张自己的势力,他把手伸向了文官集团。刘瑾很清楚,自己虽然得宠,但毕竟也只是个太监,要想长久稳定发展,必须拉拢几个大臣。
经过仔细观察,他选定了吏部侍郎焦芳,双方接触一段时间后,达成共识,决定狼狈为奸,共同作恶。
焦芳,河南人,进士,翰林,是一个彪悍的文人。万安在内阁的时候,大学士彭华推荐晋升学士人选,漏掉了焦芳,这位兄台听到消息,立刻拿了刀去长安道上等彭华,扬言要是当不上学士就捅死他。彭华吓得赶紧加上了他的名字,这才算了事。
焦芳投靠了刘瑾集团,但考虑到投靠太监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所以他并没有公开身份,而是一切都在暗中进行。
不同的选择
刘瑾的一系列行动终于引起了文官集团的警觉。刘健是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他明白,如果再不收拾局面,后果不堪设想。但要想除掉“八虎”,光靠内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发动整个文官集团的力量,一击致命。于是刘健找到户部尚书韩文,布置了一个周密的计划。
第二天,进攻开始。
这一天,朱厚照收到了一份奏折,一看之下,胆战心惊,这份奏折像账本一样罗列了他登基以来的种种不当行为,矛头直指“八虎”,要求立刻杀掉“八虎”,否则决不甘休。
奏折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坛领袖李梦阳,他确实名不虚传,短短几千字就把刘瑾骂成了千古罪人,社会垃圾。这封奏折最令人恐惧的是它的落款——六部九卿,即六部的尚书,加上督察院最高长官、通政司最高长官、大理寺最高长官,共计九人,合称九卿。
刘健不愧是老江湖,根本不与刘瑾等纠缠,而是发动内阁各部,直接威逼皇帝。
朱厚照刚上台不久,下面这帮人就集体闹事,如果不答应,集体罢工,自己成了光杆司令,可就坏了。
朱厚照准备屈服。
“八虎”听到消息也吓得魂不附体,但由于智商有限,也想不出什么主意,只能抱头痛哭。
朱厚照派司礼监太监王岳去内阁问一下“到底要怎样才肯罢休?”刘健、谢迁情绪激动,态度果决,说出了他们的意见:“把那八个奴才杀掉就是了!”
李东阳保持了沉默,面对刘健、谢迁惊异的目光,他缓缓表示,应该严惩违法的太监。
王岳向朱厚照转达了内阁的意见,朱厚照没想到内阁如此不留情面,但他又不想赶走听话陪他玩的太监,于是又派人去谈。这次他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同意赶走八人,但要缓期执行。
内阁回答依然很简单——不行。
同时更正了朱厚照的说法——不是赶走,是杀掉。
朱厚照继续派人去内阁谈,刘瑾等也主动找到内阁表示愿意去南京,永不干政。然而内阁压根不为所动。“八虎”急哭了,完全丧失了以往的威风,惶惶然等待命运的裁决。
刘健的急性子名不虚传,恨不得把“八虎”先杀之而后快。内阁谢迁等人也很激动,只有李东阳建议只要赶走“八虎”就行,没必要一定要杀掉,否则事情可能会发生变化。他的建议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大家认为他过于软弱,对他的建议毫不理会,最终决定:除掉“八虎”绝不让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刘健联系王岳,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因为在谈判之初,刘健就敏锐觉察到了王岳对刘瑾的敌意。实际上,王岳最讨厌的人的确是刘瑾。大家要知道,太监行业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
王岳立刻发动其他司礼监太监,对朱厚照展开游说。十六岁的朱厚照被这些官场老狐狸折磨得几近崩溃,最终妥协,同意抓捕“八虎”。
王岳完成了他的使命,长出一口气,他派人通知刘健,说今天天色已晚,明天一早动手,彻底清除“八虎”。安排完,紧张了一天的刘健安心睡了,但他忘了夜长梦多这句话。
潜伏
在情绪激动的内阁,有一个冷眼旁观的人,他就是焦芳——刘瑾的卧底。焦芳把内阁制定的计划告诉了“八虎”。刘瑾等人连夜进宫拜会朱厚照,八人气沉丹田,同声痛哭,说王岳和文官集团勾结,要置他们于死地。
刘瑾是个聪明人,他没有直接指责攻击他们的文官,因为他十分清楚,对朱厚照这个少年而言,最信任的是身边的太监,只要把王岳归于文官一伙,朱厚照自然就会和他们站在一起。
朱厚照被“八虎”的眼泪打动了,他本来就是迫于形势才屈服于文官集团的,经过刘瑾的煽风点火,他猛然意识自己是如此危险,连王岳都听从文官的智慧,将来日子可怎么过?
关键时刻,刘瑾又添了一把柴:“天下乃陛下所有,陛下所决,谁敢不从!”
原来最终的解释权在自己手里!朱厚照立刻下令,免去王岳司礼监职务,由刘瑾接任,东厂及宫中军务由“八虎”中的谷大用和张永统领。
就这样,刘瑾完成了逆转,成了最后的胜利者。他充分领会了时间的宝贵,连夜逮捕了王岳。
第二天,当刘健、谢迁等人兴冲冲赶来上朝的时候,他们看见了等候在那里的得意洋洋的司礼监刘瑾,刘大人。
刘健、谢迁辞职,李东阳辞职被挽留。弘治年间的三人内阁走到了终点,“断”“侃”离开了“谋”留下了。
离别的日子到了,李东阳在京郊为他的两个老搭档饯行。李东阳悲从中来,痛哭不已。刘健终于忍不住责问他:“如果当时你和我们态度一样坚决,今天就可以和我们一起走了!”李东阳无言以对,谢迁鄙夷得看了他一眼,和刘健扬长而去。
有时候屈辱地活着比悲壮地死去更需要勇气。
延伸阅读
练武的好苗子:据说张皇后梦见白龙入腹,这才生下朱厚照。白者主西方,为兵象。更神奇的是这孩子的八字为“辛亥、甲戌、丁酉、申时”,如果按照时、日、月、年的顺序读,就与地址中的“申、酉、戌、亥”的顺序巧合,这在命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贯如连珠”,是大富大贵的征兆。更兼朱厚照生性好动,自幼贪玩骑射,朱佑樘于是觉得儿子是练武的好苗子,有希望培养成下一个朱元璋,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竟然培养出一个上蹿下跳的活宝。
马文升下岗记:在马文升的老家河南禹州有个传说。马文升棋艺精湛,有位后宫娘娘听说了,便要与其对弈切磋。正当棋局胶着之时,在一旁侍奉的刘瑾心生歹意,故意将棋子碰落,其中一枚掉在了娘娘的脚尖处。马文升慌忙去捡,不小心碰到了娘娘的鞋。于是刘瑾就添油加醋地在皇上面前告黑状。皇上听说,怒火中烧,就要寻马文升的晦气,而马文升觉得这种事浑身是嘴也难说清,索性致仕返乡。不过这始终是传言,明代的后宫管理极其严密,身为外臣的马文升同内廷女官说话的机会都很少,遑论与皇帝的女人坐在一起喝茶对弈了。
彪悍的李梦阳:李梦阳生性耿直,嫉恶如仇。张皇后的弟弟张鹤龄横行霸道,李梦阳写了五千字的奏折,痛斥这位炙手可热的国舅,惹得张皇后到朱佑樘面前哭诉,让他处罚李梦阳,不得已,朱佑樘让李梦阳蹲了一个月的监狱,也训斥了张鹤龄,可谓各打五十大板。谁知冤家路窄,一天李梦阳恰巧碰到了趾高气扬的张国舅,李梦阳怒不可遏,破口大骂,越骂越不解恨,索性抽出马鞭就打,张国舅躲闪不及被打得满身是血,门牙也掉了,但此后再没敢找过李梦阳的麻烦。
一个有原则的人:焦芳是个心胸狭窄的人,睚眦必报。由于打压过他的官员多是南方人,他对南方人的歧视憎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只要一听到南方人倒霉,他就喜形于色;只要一写文章就不忘诋毁南方人。江西人彭华曾得罪过他,他便从中作梗,消减了江西的乡试名额。余姚人谢迁曾打压过他,他便规定余姚人不得担任京官。与此相对的,由于刘瑾是陕西人,他就大幅度增加陕西的乡试名额,河南、山东、陕西也没少跟着沾光,直到刘瑾倒台,这些心理扭曲的做法才被取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