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离别六

作者: 杏花疏影1 | 来源:发表于2022-06-30 06:35 被阅读0次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白驹》

镐京灞柳的长亭边,一位男子身着青衣,脸上满是依依难舍的情怀,摆着欢宴。那个远行的白衣一脸清淡,丰盛的欢宴上,推杯换盏。你终将要挂官而去,去那桃园深处,终南山头,我将你骑的马拴住,青青的碧草地上,马儿在欢快的鸣唱。且容我为你斟满一腔的离愁,只希望你能够在此多留。相知,相逢的欢乐时光,我怎么能够忍心与你分离,请你再多留几日。我的再三挽留,竟然得不到你的允诺,你的执意远行,让我深深的遗憾,只希望你能再回来,与我再次把酒言欢,远行的路上记得与我多报平安,我将这千根柳丝长条寄在你的马鞍上,让它载着我的祝福伴你远行。

这是一首留客惜别的诗。前三章是客人未去时的主人竭力殷勤地挽留,后一章是写客人已经离去后的相忆。

全诗四章,每章六句,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竭力殷勤地挽留客人。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中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或许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得明主重用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依依不忍舍之意,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此诗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使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细细玩味。 《小雅·白驹》这首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驹”作为一种意象广泛地存在于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白驹”意象常用来代指志行高洁的人。

相关文章

  • 诗经·离别六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

  • 诗经·离别4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

  • 诗经·离别5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

  • 读懂了一直没读懂的《诗经》

    没读懂《诗经》,那你还真不算是中国人。 孔子的经典是六经,六经之首是《诗经》。 春天里,读点《诗经》。 《诗经》,...

  • 离别六

    我居然喜欢上我幻想里的他。 我被自己吓到了,那么多的揣测。 我要赶紧跳出来 伤心一下就够了,不能太久 折磨已经够多...

  • 《诗经》“燕燕”中庄姜夫人到底送谁回娘家?

    《诗经》中的“燕燕”出自邶风,被认为是离别诗的鼻祖,关于诗中两位主人公,离开有争议。 《诗经》本身的注释说是哥哥送...

  • 读《诗经》 六

    第六首 《兔爰》 “这是一首感时伤乱之作”——摘自王秀梅《中华经典译注-诗经》 原文: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我生...

  • 诗经六义

    原先提到诗经,我只知道风雅颂与其相关,而不知却还有另外三个与其相照,就是赋比兴,统称为诗经的六义。 ...

  • 读诗经(六)

    国风 邶风 式微 式微, 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式微, 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躬, 胡为乎...

  • 《诗经》谈情(六)

    诗经谈情。诗经为儒家谈情的经典。缠绵悱恻,往往为情意的自然流露。有时大胆表白,携手走天涯;有时三媒六聘,隆重其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离别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ff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