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这片儿包含了太多的东西,江湖情谊、原则操守,我老公跟我唏嘘了一晚上,说的好像他多懂似的,其实就学校出来的一书呆子。
六爷那一口字正腔圆的京片子,四九城老胡同的朴实生活,一个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地道。
听北京人说话其实挺有意思的,总是带着点幽默反讽的味道,只要他讽的不是自个儿,听着都挺乐和的。
北京人还有一点就是规矩大,讲究多,有北京朋友的孩子应该都深有体会。
我那朋友,跟外人说话都是您您的,要求周围的人嘴里有东西的时候不准说话,不准用筷子在餐盘里乱翻,把我们这一圈人给憋的啊。
有人就说她毛病多,矫情,都什么年代了,还讲那些个规矩!
是啊,都什么年代了,还讲那些个规矩。
过年去我老公的大姨家走亲戚,我老公全家八口都去了。他弟弟家有两个孩子,都不大,一个五岁,一个两岁半。
小的那个很有个性,吃饭的时候不让人喂,非要自己用筷子夹。然后就看他拿双筷子挨盘菜的捅来捅去也夹不上来,有盘鱼基本让他捅烂了。
过一会终于认清了事实,改用手抓,咬一口咬不动,又扔回盘里了。
这是在他大姨家,一桌子亲戚朋友,我和我老公对视了一眼,默默的放下了筷子。
那几天过的煞是辛苦,饭吃不好,春晚也没看到,因为那俩孩子要看《熊出没》,大年夜一家人看了一晚上熊!出!没!
那个大的我还挺喜欢的,没事带她一起玩玩。踩个影子,猜个谜语,挺开心的。
我老公看着嫉妒,非过来凑热闹,问她数学学的怎么样,7+8=?,然后这孩子炸了,冲着我老公大喊大叫,声贝之高让我不得不为我的耳膜担忧,能全须全尾的回来码字实属不易。
这两天看了BBC的《中国老师来了》,教学模式什么的暂不讨论,英国孩子的性格真是让我印象深刻。
我也不敢说自己就是个好学生,上课多认真学习什么的。但是老师讲课的时候我顶多就是偷偷看个闲书,传个小纸条,从不敢明目张胆的讲话、唱歌、甚至在教室里烧茶喝。
我站在讲台前管过纪律,我知道整个教室乱哄哄视你如无物的感觉是怎样的。
我们可以觉得老师讲的不好、可以不认同某些理念,但那可以成为为所欲为的理由么?
我常问自己,别人骂我一句我就可以骂回去么?有人在公园折花摘果,我就可以一起去做么?别人做的不对,我的错误行为就可以正当化么?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欧美国家崇尚自由,尤其是观念的自由。片子里中国老师说了一句话,就让英国学生格外抵触,她说“父母说的都是对的”,还说是孔老夫子说的,老夫子可真冤啊。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这可是老夫子的原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那说的也是不要违背礼法,不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咱们这代人和老一辈所处的环境差别太大,相互理解真挺难的,就像我父上大人总希望我能像他一样,找个稳定的工作一干一辈子,我们都知道这个有多难。但是他理解不了啊,还觉得自己特有理。
我“精力旺盛”那时候天天跟他吵,恨不能挣出个新天地来。现在我也累了,他说什么我就安静的听着,觉得有道理的就点点头,不认可的就笑笑。他说说也就过去了,一年能见几回,何必把时间都花在争吵上呢。
父母责,须顺承。那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我、对我最好的人啊,就算他说的不对,我安静的听着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可不想像晓波一样,等六爷走了才想起喂只八哥叫爹。
西方的自由风气横行无忌,纪录片里英国孩子反对升旗仪式,理由是国旗就是一块布,有什么可看的。
过去的老规矩都成了陈芝麻烂谷子,封建陋习,自由的现代人应该摒弃。那么给“规矩”俩字换个自由的现代说法吧——教养。
说一个人没教养,我觉得应该是很严重的指责了,相当与说一个人没家教,那可是连父母都一起骂进去了。
那些敢说现在不需要讲规矩了的人,敢再重复一遍么?
“都什么年代了,还讲什么教养。”
敢么?
网友评论
我得等着看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