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靠信念而立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20:29 被阅读24次
    忠诚靠信念而立

    权力得到的忠诚,权失人散。金钱买来的忠诚,财尽人亡。司马懿得到三千死士的忠诚,不因权力架空而消失,靠的是信念和笼络。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把政敌一网打尽,彻底改变了魏国的权力走向,直接促成曹魏集团的暗然落幕,为司马家族的闪亮登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司马懿在权力被曹爽架空后,又是如何发动政变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司马懿是什么样的人说起。

    一、司马懿其人其事

    1.忠君爱国,赢得皇帝推崇

    司马懿自幼聪明好学,博学多才。《晋书.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他以忠诚、博学和能干,赢得四代皇帝的信任。曹操为丞相时启用,他屡出奇策,支持曹操称帝,得到曹操的信任,以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担任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叡曾说:“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曹芳也说:“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司马懿一生忠君事,保国家,做重臣,即使在曹爽排挤时期,依然为曹爽被困峡谷而担忧。

    2.用武通神,赢得同僚敬佩

    司马懿善谋奇策,军事才能在擒斩孟达,关陇抗蜀,平定辽东这三大战役中休现得淋漓尽致。

    太和元年的二月,驻守新城的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司马懿得知信息,当机立断,采取三个行动,一是致书孟达,陈述魏朝庭对他的恩惠和信任;二是奏明圣上,言明出兵之意;三是亲率大军,从屯兵的宛火速登程。宛离新城一千二百里,他考虑到自己人多粮少,采取速战速决之法,八日兵临城下,八路攻城,十六天破城,擒斩孟达。

    太和五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东北伐曹魏,司马懿深知诸葛亮思虑深沉,动必有计,针对蜀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困难的弱点,采取“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策略,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甚至派人送去妇人的服装,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以待其变。最后诸葛亮积劳成疾,命丧五丈原。

    景初二年正月,司马懿率步骑四万平定辽东,采用声东击西之术,避主力,攻空巢,围襄平。面对襄平城人多粮少的情况,故意示弱,放人出城打柴牧马。当城内粮尽时,昼夜强攻,一举破城,平定了辽东、带方、乐浪、玄四郡。

    3.农官屯兵,赢得百姓爱戴

    司马懿认识到国家的富强,必须兴修水利和边疆军屯。他曾向曹操建议:“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曹操行之,魏国一时军农积谷,国用丰赡。

    青龙元年,司马懿组织兴修水利,“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收到了国以充实的效果。

    正始二年,司马懿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第二年,他”奏穿广漕渠,引河入汴,溉东南诸陂,始大佃于淮北“。第三年。他又在这一地区”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颖之南北,万余顷。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

    忠诚靠信念而立

    二、高平陵政变体现他人脉广阔,人心所向

    1.曹爽架空司马懿权力,得罪所有老臣

    司马懿和曹爽俩人均为托孤大臣,当时曹芳继位只有八岁。司马懿任寺中、持节、都督中处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同执政。

    开始曹爽对司马懿非常尊重,凡事皆与司马懿商量,不敢专行,司马懿也以其为国家肺腑,以礼让之,俩人度过一段亲密无间的日子。后来曹爽听从亲信丁谧、何晏、邓飏、毕轨、李胜等人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升蒋济为太尉,解除二人的兵权。“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

    曹爽任命自己兄弟完全掌控京师禁军。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执掌中垒、中坚两营兵众,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任命亲信为尚书,把控文武官员的选拔。表弟夏侯玄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总统诸将,选拔举用军队武官。亲信何晏选拔官员,李胜、毕轨控制京城内钱权柄。

    至此,大批老臣被挤出权力中心,导致他们对曹爽团队怨声载道。

    2.曹爽专权乱政,官心民心倒向司马懿

    正始五年,曹爽为了建立军功名声,冒然出兵征伐蜀汉,率领六、七万大军入蜀,因粮草运输跟不上,被困峡谷,苦战撤离时死伤无数,带去转运的牛马几乎耗尽,羌、胡等地对他怨声连天,关中也大为虚耗,导致民心尽失。

    正始八年,一方面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另一方面曹爽自己饮食、车马和衣服都与皇帝的类似,甚至私自带走明帝七、八个才人作为自己的妻妾。擅取太乐乐器和调武库禁兵制作布置华丽的窟室内,饮酒作乐,极尽奢华。导致皇族内部对他心生怨恨。

    忠诚靠信念而立

    三、政变的成功,体现智慧、忠诚和合作的重要

    1.司马懿装病,曹爽大意

    曹爽请魏主曹芳去谒高平陵,祭祀先帝。大小官僚,皆随驾出城。曹爽引三弟,并心腹人何晏等,及御林军护驾正行,司农桓范叩马谏曰:“主公总典禁兵,不宜兄弟皆出。倘城中有变,如之奈何?”爽以鞭指而叱之曰:“谁敢为变!再勿乱言!”

    2.多方合作,团结一心

    司马懿抓住时机,发动政变。第一,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定性曹爽是乱臣。第二,召司徒高柔假以节钺行大将军事,管领曹爽军营。第三,召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统摄曹羲军营。第四,和太尉蒋济一起屯军于洛水浮桥,断了曹爽的归路。至此,所有曹爽打压的力量全部团结在司马懿的身边,甚至曹爽的家将都吃不准是否应该对司马懿动手。“初,司马懿勒兵从阙下趋武库,当(曹)爽门,人逼车住,爽妻刘怖,出至厅事,帐下守督日:‘公在外。今兵起,如何?’日:‘夫人勿忧。’乃上门楼,引弩注箭欲发。将孙谦在后牵止之日:‘天下事未可知!’如此一,司马懿遂得过去。”

    3.三千死士,尽显忠诚

    司马懿的三千死士哪里来?《三国演义》这样说“司马懿见爽出城,心中大喜,即起旧日手下破敌之人,并家将数十,引二子上马,径来谋杀曹爽” 这段话告诉我们,忠诚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三千死士本是手下勇士,跟随司马懿南征北战多年,既得到过他的恩典,又和他一起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至今还在司马师的手下谋生,他们没有不忠诚的理由。

    第二,司马师在朝担任中护军一职,有一定的带兵权。“家将数十,引二子上马”兵随将走,将随令行,司马师、司马昭两位儿子平时就把三千死士兵操控在手,使得他们能够挥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严格的训练,使他们成了忠诚的卫士。

    第三,司马懿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动作,政变成了为君为国的正义之举,三千死士成了正义之师,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荣光,他们怎么能不忠诚。

    综上所述,司马懿权力架空后,三千死士依然死心塌地,一靠司马懿的人格魅力。二靠社会的人心所向。三靠家族的长期经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忠诚靠信念而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nr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