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妖怪!

作者: izan | 来源:发表于2015-04-10 22:32 被阅读325次

    (这是我事先做成的虾米精选集,不想翻下去看的戳这里!!)

    从小看《西游记》《聊斋》的书和连续剧,看过和想象过无数的神鬼和妖怪,他/她们有美有丑,能说会唱能蛊惑人心,古人的天真和无知也恰恰是无穷想象力的见证。东方人如此,那么西方呢?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始终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作曲家中也有很多人试图用音符描绘那些神秘的存在。德彪西笔下的海妖塞壬和牧神潘究竟有多美?穆索尔斯基和格里格如何表现群魔乱舞的场面?木乃伊、哥斯拉来到了交响乐世界会伴着音乐跳起舞吗?快来听吧!!!

    *~*~*~*~*~*~*~**~**~**~**~**~**~**~***~***~***~***~***~***~***~****~*

    1.Mussorgsky: A Night on the Bare Mountain

    在古典音乐中,这首《荒山之夜》也许是最著名的表现妖怪魔鬼的作品了。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将“女巫安息日”的古老传说谱写成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交响诗,其中提到的荒山是基辅附近的特里格拉夫山,在每年的6月23、24日,魔鬼们会装成黑山羊,和男女巫士、妖魔鬼怪彻夜狂欢。乐曲开头的曲调好像是一阵黑色的旋风,将各种魑魅魍魉统统聚集起来,之后便是一整夜的·-&!@…#*~¥:%。当黎明来临,钟声敲响,鬼神逐渐散去,特里格拉夫山又恢复了平静。

    *~*~*~*~*~~*~**~**~**~**~**~**~**~***~***~***~***~***~***~***~****~**

    2.Liadov: Baba-Yaga

    不能不说俄罗斯人拥有非凡的想象力,他们的音乐家对鬼神妖怪有着近乎迷恋的情结,这多半也归功于民间传说的丰富。这首《巴巴·亚加》(也叫《巫婆》),来自里亚多夫,描绘一个无影畸形丑陋超自然的老女人,据说还有一副鸡腿。她生活在深林中,凡是遇到她的人都会遭到她的戏弄。但也有人认为她虽然外表丑陋,但心灵美好,会施舍和帮助那些在森林中迷路的人。谁知道呢,不过这首乐曲重点大概是表现她的坏,听听那略显神经质的旋律和不协和的音响、突强、尖锐的高音,你就差不多明白了。

    *~*~*~*~*~*~*~**~**~**~**~**~**~**~***~***~***~***~***~***~***~****~*

    3.Edvard Grieg: Peer Gynt Suite No.1, Op.46 - 4.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其实俄罗斯19世纪下半叶那一批伟大的作曲家差不多每人都写过一两首关于神神鬼鬼的曲子。在离他们不远的挪威,同时期的格里格,也是挪威迄今最伟大的作曲家,也写了一首《在山王的洞中》,这也是描绘鬼怪的经典乐曲。乐曲的主人公佩尔·金特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笔下的一位纨绔子弟, 年轻时放浪形骸周游列国,经历了命运的捉弄,最终回到老情人身边,灵魂终于得到了安息。格里格后来得到作者同意,将这部戏剧配上了交响乐。乐曲虽都不长,但首首精致,且弥漫着北欧风格的优美旋律,自完成之日起,始终保留在古典音乐的经典曲目当中。不过易卜生对配乐并不满意,最后还闹僵了。

    《在山王洞中》讲述的是,佩尔·金特无意中闯入山王的洞穴,与山王之女调情,并在山王的威胁之下同她结了婚。乐曲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小鬼小妖跳舞狂欢的热闹场面,其中的情绪不是喜庆,而是怪诞,人和妖怪结婚,生出的后代是神马?

    *~*~*~*~*~*~*~**~**~**~**~**~**~**~***~***~***~***~***~***~***~****~*

    4.Claude Debussy: Nocturnes, for female chorus & orchestra, L. 91 - No. 3, "Sirenes"

    听完了北方人的妖怪,南方人的妖怪会很不一样。法国大作曲家德彪西也喜欢写妖怪,这首名叫《海妖》。古希腊神话中,半人半鸟的海妖“塞壬”总是在海岸边游弋,用她的歌声诱惑过往的水手,无数船只葬身海底。荷马史诗《奥德塞》第十二卷写道,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奥德修斯在回乡途中经过塞壬岛,为避免船毁人亡,他命令手下全部将耳朵封上蜂蜡,又让人将他自己捆绑在桅杆上,这才顺利返航。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作曲家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很反感这个标签,但从这首乐曲,以及下面那首《牧神的午后》中,我们能听到最典型的德彪西。“竖琴的纤巧轻盈勾画出平静的海景,有浪花飞溅上圆号,再从簧管中滤出的泡沫;大提琴在低音提琴宽广的起伏中,跳出梦一般无限细致的律动,也许是波光和月光的交融吧……海妖唱出魅惑的歌,八个女中音和八个女高音无词的合唱,仅仅是平淡的一声“啊”,那糅合了沉郁和艳媚的声息融化在配器的多彩色调里,唤起一种飘渺无定的伤感情绪。弦乐半音上行腾起一片水花,海浪的翻涌缭绕渗透出那缕若隐若现缥缈的女声,这声音散发着慵倦的美妙,像一个摄人心魄的神秘的梦;想真正捕捉住,却又似消失了。”(本人不擅抒情,故摘一段朋友的文字http://music.douban.com/review/4310367/

    *~*~*~*~*~*~*~**~**~**~**~**~**~**~***~***~***~***~***~***~***~****~*

    5.Claude Debussy: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德彪西就是这样,一个与古典音乐传统格格不入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他并非无所倚靠创造出一种叫印象主义的风格,但的确让音乐有了另一副面孔。

    《牧神的午后》,取材古罗马神话。它是作曲家第一首具有明显印象主义色彩的作品,用“梦幻”这个词来形容它再恰当不过。牧神“潘”是罗马神话中长有羊角羊腿的农牧之神,午睡方醒,仿佛有女妖玫瑰色的肌肤在眼前飘动。牧神追随这感觉,突然见远处山泉旁草丛中,有雪白的肌肤在闪动。他折下一支芦苇吹起曲子,笛声徐缓悠扬,惊起泉畔的水鸟,女妖也纷纷潜入水中。牧神追赶过去,发现脚旁有两个意态慵懒的女妖正旁若无人地躺在那里。牧神抱起两人,隐入蔷薇丛中,但觉得手中猎物四肢无力不易抓住,“竟然陶醉地欢喜欲泪”。最后猎物逃脱,牧神也身心疲惫下来,伏倒在热沙土上,再次睡去。

    《牧神的午后》是为马拉美的同名诗而作,原计划还要写间奏曲和终曲,但此曲完成后,因己囊括了马拉美诗的内涵,作曲家遂放弃了原诗划。乐曲于1894 年12 月22 日在巴黎上演。

    *~*~*~*~*~*~*~**~**~**~**~**~**~**~***~***~***~***~***~***~***~****~*

    6.Maurice Ravel: Gaspard de la nuit, for piano - Ondine

    拉威尔,《水妖》。这首玲珑剔透的钢琴小曲选自《夜之幽灵》,1908甫一完成,就迅速攀上最严苛技术标准与最具革新精神的键盘作品之巅峰。《水妖》描绘的是一位美貌的水妖爱上了一位诗人,但诗人却已心有所属。拉威尔在手稿上写道:“听,听啊,是我,是水精灵,我激起的水珠沿着被昏暗月光照亮的玻璃窗淙淙而流。”相比讲故事,拉威尔这首乐曲更注重营造氛围,小水妖在水中扭动身子,时而溅起水花。演奏者将和声和旋律切碎,巧妙复合,产生出诡异而奥妙的效果。

    *~*~*~*~*~*~*~**~**~**~**~**~**~**~***~***~***~***~***~***~***~****~*

    7.Camille Saint-Saëns: Danse macabre

    圣-桑,这位法国交响音乐的前辈,以一位法国诗人的同名诗篇创作了这首交响诗《死之舞》。深夜里,死神来到墓地,用小提琴唤出一群骷髅,狂欢跳舞直至黎明。圣桑是写交响诗的大师,乐曲中脍炙人口的旋律已经非常形象和清晰地将骷髅甩着松垮的骨骼的放肆舞姿勾画出来。当然,也有人看不起他的这些雕虫小技,前面提到的那位穆索尔斯基就写道:“这位圣-桑先生在做什么?他利用一个小型的室内管弦乐团,将它达到了如此宏伟的程度,以至他把受一个无足轻重的蹩脚诗人启发的渺小思想表现为丰富的管弦乐力量,并把这个残渣碎屑取名为《死之舞》……这不是聪明人该做的。"

    *~*~*~*~*~*~*~**~**~**~**~**~**~**~***~***~***~***~***~***~***~****~*

    8.Franz Liszt: Totentanz

    李斯特也写过一首《死之舞》,但是为钢琴和管弦乐队。据说,此曲作于李斯特在意大利旅行期间。比萨的寺院墓地“圣洁之野”中奥卡纳的壁画《死的胜利》激发了作曲家的灵感,一位代表死神的老太太(为什么是老太太?)把一群狩猎归途的盛装男女踩于脚下,而天使前来拯救,但还是有一些不幸的人被魔鬼投入火上口中。

    *~*~*~*~*~*~*~**~**~**~**~**~**~**~***~***~***~***~***~***~***~****~*

    9.Rachmaninoff: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在上一张精选中,我已经列入了这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那段忧郁而柔情的“如歌的行板”。但整曲另有意图:拉赫玛尼诺夫作为大钢琴家,向前辈李斯特一样着迷于那个关于“帕格尼尼半人半鬼”的传说。有人说,帕格尼尼曾将他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换来他那高超的技巧。在演奏时,他那摇晃的站姿、长而零乱的头发、苍白的脸庞、憔悴的身躯都让这个传说显得更加真实。拉赫玛尼诺夫用帕格尼尼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的旋律建构起他的这首主题狂想曲,也加入了诸如“末日经”和那段美妙的行板,仿佛帕格尼尼真就在阴阳两界穿越,天使与魔鬼的差别就在那一念之间。

    PS:阿巴多那会儿好帅。

    *~*~*~*~*~*~*~**~**~**~**~**~**~**~***~***~***~***~***~***~***~****~*

    10.The Black Rider

    来听听当代的妖怪。霍华德·肖因为《指环王》配乐而名声大躁,他在之前也曾写出过《沉默的羔羊》和《七宗罪》这样成功的原声大碟。不能说肖有多擅长写动听的旋律,但他渲染恐怖气氛还是挺有一手,《指环王》中许多暗黑和压抑的场景因为他的音乐而直接洞穿人心。这首《黑暗骑士》的后半段,飞沙走石中杀气腾腾一袭黑袍的恶魔,伴随壮丽的合唱声出场。

    *~*~*~*~*~*~*~**~**~**~**~**~**~**~***~***~***~***~***~***~***~****~*

    11.The Mummy

    1999年上映的《木乃伊》是我少年时代最挚爱的电影之一,原声音乐自然也是叼炸天。作曲家戈德史密斯十分擅长动作、冒险、悬疑电影的音乐创作,虽然他一再被金像奖忽略,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大师地位。他的代表作数不胜数,简单列几个,《宾虚》、《惊魂记》、《星际迷航》、《本能》。《木乃伊》只能算是他小露狰狞制作,但这可不得了,那北非风味的调式旋律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那个曾经无比辉煌和神秘的国度,原本的黄沙漫天最终变成了人鬼情未了。另外,反派女一号很美。

    *~*~*~*~*~*~*~**~**~**~**~**~**~**~***~***~***~***~***~***~***~****~*

    12.Godzilla!

    《哥斯拉》!!!虽然没有看过这电影,但音乐听起来还是挺过瘾的。

    *~*~*~*~*~*~*~**~**~**~**~**~**~**~***~***~***~***~***~***~***~****~*

    13.Pacific Rim

    《环太平洋》的主题,棱角分明的旋律,矫健有力的节奏,电声与管弦乐完美咬合,Djawadi差不多把师父基默学了个七八成吧。据说这段音乐必须跟电影画面同步赏才最震撼。

    *~*~*~*~*~*~*~**~**~**~**~**~**~**~***~***~***~***~***~***~***~****~*

    14.妖魔

    这首日本人写的《妖怪》我是无意中听到的,大量的半音模进(阴风阵阵)、电声(好像是一条大舌头舔啊舔的感觉)的加入、重重夯下的重音,怎么听都听不出日本味。这首曲子有点像《环太平洋》那首“炸裂之声”。

    *~*~*~*~*~*~*~**~**~**~**~**~**~**~***~***~***~***~***~***~***~****~*

    结语:

    已经连续编辑了三、四张精选了,我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交响乐,喜欢上古典音乐。欢迎您说出心中的好选题好问题,我会在今后的编辑中作改进,并扩展更多有趣好玩的音乐门目。See you!!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妖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iz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