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是英国人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她已经逝世200多年。她的小说只在描绘19世纪英国乡绅阶级的爱情和婚姻故事,但时至今日,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简奥斯汀的粉丝,被亲切地称为简迷(Janite)。在英国巴斯,人们甚至为她建立起了简奥斯汀中心,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简迷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参观,纪念这位伟大的女作家。
简奥斯汀中心傲慢与偏见,算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与经典的爱情故事之一了,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爱情小说。在风景如画的英伦乡村,住着三四户乡绅人家,美丽聪颖的伊丽莎白,遇见了傲慢英俊的庄园主达西,在一连串误会消除后,他们性格中的偏见和傲慢得到改变,最终有情人忠诚眷属。
伊丽莎白与达西神秘久远的维多利亚时代,绅士淑女们身着复古华丽的服饰,他们言谈举止极其优雅,田园生活宁静又悠闲。这些都吸引着我们一遍遍重温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但是,仅仅这些,还不足以成全一本跨时代的经典。
为什么这本小说能够经久不衰?
带着好奇心,我重读了这部小说的译本。随即又翻阅了两遍《奥斯汀研究》,参阅了如伍尔夫,毛姆,杨绛等名作家的读书评论。
一. 人类一说话,奥斯汀就发笑
英国人民的幽默感无疑从简奥斯汀身上可见一般。杨绛形容奥斯汀的幽默是启人深思的笑。她喜欢对自己创造出来的主人公们指手画脚,但从不正面评论,要读懂奥斯汀的幽默,首先我们要补充了解她所在的时代的阶级和婚姻观念。
19世纪初的英国,中产乡绅阶级的婚姻风气和现在的中国有着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婚姻被视为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不同的是,那个时代的女性在经济上无法独立,她们不能工作,也无法继承父母的遗产。她们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婚姻,这既是她们的经济保障,也是社会地位的维持。
当时的英国男性结婚压力稍小,中产阶级可以选择的工作种类也很有限—律师,牧师,军官,等等,因此他们大都靠继承祖父辈留下的地产租赁来维持体面的生活。拥有贵族或者乡绅地位的单身男性在继承财产后,就必须履行结婚,生孩子的社会责任。这些单身男性走到哪里,都会成为被议论纷纷的公众的焦点。
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后,我们看到,奥斯汀小说一开篇说的那两句话,完全就是对社会现状赤裸裸的讽刺。
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译文:家产富裕的单身汉,准想娶个妻子,这是大家公认的必然之理。这点道理深入人心。
接下来一句,奥斯汀这样写道,
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u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译文:地方上一旦来了这么个人,邻近人家满不理会他本人的意愿,就把他看做自己某一个女儿应得的夫婿了。
小说中,乡绅班尼特一家有五个女儿,母亲班尼特夫人一生最大的愿望便是把五个女儿陆续嫁出去。由于这家没有儿子,所有的田地和房产都会继承给表侄柯林斯先生。
一天,郡里来了两位伦敦的贵族单身男子,成了班尼特夫人最为关注的焦点。她对其人格品性还一无所知,就早已脑补画面,合情合理地把他们作为自己女儿的财产了。
她恳求丈夫前去拜访,以便引荐五个女儿。
班尼特先生是个毫无责感的父亲,喜欢取笑妻子,从自己失败的婚姻中寻找片刻欢乐。
他说,你可以独自带着女儿们前去拜访他们,毛遂自荐让别人娶她们,何必等着我拜访在先?哦不!班尼特先生一本正经地说,还是女儿们自己去吧,万一有钱的单身汉看上你的美貌该怎么办?
班尼特先生班尼特先生的话有多么荒谬和讽刺?
作为乡绅阶级,班尼特先生必须先去登门拜访,女儿们才可以随后被介绍过去。即便两名陌生男士之间,不加引荐就冒昧搭讪,也会被视为缺乏教养的低俗举动。班尼特一家的五个女儿,必然不会做出如此荒谬的出格之举。班尼特先生故意这么调侃妻子,是在拿她取乐。
奥斯汀借助班尼特先生,把这个可怜的蠢妇人从头到尾嘲笑了个遍。而每当奥斯汀话外音般地冷嘲热讽班尼特太太几句,我便极其开心,比如下面这句,在书中引进班尼特的邻居——卢卡斯一家时,奥斯汀这样开场。
Lady Lucas was a very good kind of woman, not too clever to be a valuable neighbour to Mrs. Bennet.
译文:卢卡斯夫人,人不是很聪明,所以才会成为班尼特夫人珍重的好邻居。
当你熟悉了奥斯汀的风格,读起这个故事来就会充满无限的乐趣。每句话,每段对话,都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你必须通过挖掘,才能获得乐趣。
可以说,奥斯汀小说中所有看似平淡的句子,实际上都不平淡——她的才华太过出众,从来写不出平淡的句子。
如果你欣赏奥斯汀,从她的小说中得到源源不断的乐趣后,你会佩服她旁敲侧击的本领,她难以企及的洞察人心,以及她高尚的品德,和超出常人的智慧。
各个版本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的班尼特太太班尼特太太是奥斯汀笔下极其成功的漫画式的喜剧人物,她孤陋寡闻,喜怒无常,思想浅陋,又时常口无遮拦,让人难堪。
只需听听她在一次在舞会上的谈吐便可清楚,以上对她的评价实在是言之过高。
一次舞会上,她和卢卡斯夫人大声地聊天,公开表示她多么地希望大女儿简在不久后就和宾格丽先生结婚,她激动地描述宾格丽多么有钱,简嫁过去,离家多么的近,又能有多少的好处。简可以帮妹妹们再去物色有钱的年轻人,她自己也不必再为了嫁女儿频繁出席舞会和社交。(她真正的样子是在家片刻也待不住。)
班尼特夫人没什么不好意思,把心中真实的想法一吐为快,实在太痛快了,向卢卡斯夫人这位挚友诉说真情的渴望,比乡绅需要遵守的礼仪风范更为重要,而关于女儿们的终身幸福,她作为观众,乐在其中。
二.偏见——人性中的永恒
偏见——在我们所有人性格中都很常见,这是由于自己的经验和认知产生的判断——而个人的经验和认知总带有其局限性。奥斯汀在小说中探讨了这种永恒的人性,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虽然聪明机灵,有自我意识,但她对达西存在很深的偏见。
达西先生对伊丽莎白的表白,被写在了书的最中间,也是全书的高潮。
伊丽莎白拒绝了达西,并且痛骂了达西傲慢的性格,和鲁莽的行为。而在收到达西的信后,她开始反省自己先前存有的偏见。她自以为聪明过人,懂得察言观色,为自己说的那些机灵的俏皮话骄傲。还总是嘲笑简的宽厚坦诚,自己却喜欢猜疑别人。因为维克汉姆恭维她,便对其钦慕有加,因为达西对其冷淡傲慢,就对他充满盲目的偏见。她到现在才发现,自己竟是这样的无知和荒唐!
How despicably I have acted!" she cried; "I, who have prided myself on my discernment! I, who have valued myself on my abilities! who have often disdained the generous candour of my sister, and gratified my vanity in useless or blameable mistrust!
How humiliating is this discovery! Yet, how just a humiliation! Had I been in love, I could not have been more wretchedly blind! But vanity, not love, has been my folly.
Pleased with the preference of one, and offended by the neglect of the other, on the very beginning of our acquaintance, I have courted prepossession and ignorance, and driven reason away, where either were concerned. Till this moment I never knew myself."
奥斯汀在全书中都围绕着傲慢,偏见,这两种人性展开了深刻的剖析,她赋予了伊丽莎白理性的特质和自我意识,让她学会在事物的发展中,不断反省自己,消除偏见。若不是这种偏见加以修正,是不可能得到完美的婚姻的。
伊丽莎白与达西三.五段婚姻,一个真理
小说中除了伊丽莎白和达西,简和宾格利获得了完美的婚姻,奥斯汀还描写了几个反面例子。
夏洛特看不起柯林斯的迂腐,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被拒后,他立刻又转向了夏洛蒂。为了经济保障,她接受了求婚,婚后的生活看似平静,俩人却同床异梦,毫无精神上的共鸣。
莉迪亚和维克汉姆,一个为了爱欲冲昏了头脑,丝毫没有理智;一个为了金钱,接受了达西的救济,才愿和莉迪亚结婚。他们的婚后经济十分困难,俩人之间也再无热情可言。
年轻时班尼特夫人美貌,班尼特先生肤浅,婚后,班尼特夫人越发庸俗愚蠢,他们智力上的差距太大,班尼特生只能靠取乐妻子从婚姻中获得短暂的安慰。
奥斯汀认为,金钱和爱情都要考虑的婚姻才是理想的婚姻。这种观点即使放在现代社会,也能算是不偏不倚。
很幸运我们不是出生在古代,现在的女性经济地位已经提升,自我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婚姻的政治,社会属性渐渐不那么重要了。但早在奥斯汀的时代19世纪初,她的婚姻观已算得上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为后代的女性解放奠定了基础。
世人常常误解,奥斯汀是个终身未婚的女权主义者。奥斯汀并不是女权主义者,她不婚的理由,可能是她并未找到理想中的婚姻,从她的小说来看,她是位乐观的现实主义者,也是婚姻的完美主义者,她寻找爱情和经济的完美结合,绝不妥协。还有一种可能,她是为了写作放弃婚姻生活,一旦结婚生子,她几乎不可能一边操持家庭一边完成小说。
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她辛辣的幽默感,对人性的通透理解,和超越时代的女性自我意识,都将会让她的作品成为经典,永远地流传下去。
Jane Austen原创文章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