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3b4fbd1412dee6c3.jpg)
我们中国人自古至今是非常看重自己生命历程中的“贵人”的,甚或,没有“贵人相助”,则不成其命运。这其中,是自有道理与真理在的,不能完全否定为“迷信”或“命定论”。
我以为,人生中的贵人问题,实质是:人,是怎样一个社会关系的存在,是与什么样的人处于什么样的相互影响关系的存在。因而,贵人问题就是人际影响关系。
真正影响了自己,或者影响了自己一生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自己能够确定并切实地回答这个问题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5f113b078aa33b99.jpg)
“青年受鲁迅的影响实在深,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不但思想,就是文字,有时也有意无意间有着鲁迅的影子。恐怕不仅是我,凡是养育于五四以来新文化教育中的青年,大都如此吧。——我们受到鲁迅的惠赐实在太多了。”
这是诗人、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李长之(1910-1978)谈鲁迅先生对自己影响关系的一段话。
李长之先生著有《鲁迅批判》一书。该书是不足十万字的小册子,但在鲁迅研究史上却是赫赫有名的传世之作——是鲁迅研究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专著,是唯一经过鲁迅先生披阅的批评鲁迅的专著,亦是在鲁迅学术研究领域引文率最高的专著。
最重要的是,这部专著是李长之先生25岁尚未从清华大学毕业时的作品。由之,我说鲁迅先生是李长之的“贵人”,这该是无以否定的了。也由之,该是颠覆我们“传统的贵人观”了。当然,鲁迅先生成为李长之的“贵人”,是在于李长之先生自小学、中学而大学地衷心阅读鲁迅作品的。
我也由是断言:个人生命中的“贵人”,不是“遇到”的,而是自己探索、发现和追求到的,即是“可求而不可遇”。或者说,实现现代性的“贵人相助”,是不可以“守株待兔”的“而遇”的,必须并必然地是一种生命的孜孜以求。
坦诚地讲,天下是不缺乏贵人的,关键在于自己是怎样的信仰与追求;在“贵人相助”的关系上,主宰者不在于“贵人”,而在于自己的思想与作为。
鲁迅先生与青年李长之的影响关系,不是能够很深刻地引导我们的“贵人”之思想与作为吗?
还有,自己能否成为他人的“贵人”呢?这该是一种更为深切的自警自省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91416ef52d2a868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