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之间的随性生活
一米阳光(256—260)
256
车到西倒一级公路倒淌河出口时,下起了大雨,像用脸盆往风挡玻璃上泼一样,刮水板不停的刮,前面车也忽隐忽现,收费站也模糊不清,只能看清红绿灯在孤独的交替闪烁。共和县倒淌河镇,人称高原第一镇,名气很大。倒淌河原是一条东流入黄河的外流河,后因日月山隆起,河水向西注入青海湖畔的措果(耳海),因众河皆东流,唯此河独向西淌,故名倒淌河。
在大雨滂沱中第一次零距离接触这个高原第一镇实在不算美妙。街上雨水横流,两旁停满了歇脚的小车。沿街的房屋大多是两三层,几乎全是商铺,餐饮店居多。每间店前都有一两个人披着雨衣在大声招揽顾客,帮助导引停车。我们找了家客人相对多点的餐厅,门前还有两个车位,在引导下停了车。打开车门往脚下看,雨水哗啦啦的流淌着,根本无法下脚。往周边看看都一个样,只有马路中间雨水尚浅,即便在马路中间下了车,也只能踮起脚尖淌水进店。午餐不想过于铺张,每人点一份炒炮仗,吃得还算舒服。
倒淌河的名声非常响亮,高原第一镇的名头也非虚名,镇子建得不算气派,但各家餐厅很大的客流量,街上来往的车流量,以及五湖四海的经营者,都在证明这个镇子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处有名的旅游景点。其实这里的风光与沿途别处的高原景致没有什么两样,差别只在于有人区和无人区,聚居区和散居区。
257
青海湖之行攻略专门避开了环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期,防止行走中的拥堵情况,但现场的情况却实在让人难以预料。倒淌河镇的大雨是不测之风云,109国道的拥堵更在预料之外。从远远看见一片蓝开始,到确认她就是湖水为止,车在双行国道上似蜗牛样爬行了近一个小时。二十几公里的路程,骑个自行车一个小时也到了。在走几秒停几分的前行中,车还被追尾一次,撞下了已粘得不牢靠的尼桑日产后标志条,算是大堵塞中的小堵心。
计划前往青海湖二郎剑景区,路上的堵塞仍遥遥无期。快四点半时,离二郎剑景区还有十五公里,怕到景区晚了赶不回去,只得放弃。好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离青海湖最近,商量后决定下车,由牧民的油菜花地和草地之间穿过,到湖边观景。每人十元,不限时间。
258
其实,不到二郎剑景区,直接到湖边观景也非常好。高原的油菜花开得刚刚好,像一片黄色的海洋。油菜花的金黄色,天空的天蓝色,湖水的湖蓝色,白云的乳白色,在下午的阳光里相映相衬,在色彩的反差里像一幅蒙太奇的油画,令人如痴如醉。在油菜花海边观景,拍照,一直到湖边,景深在变化,景色也在变幻,每一眼都值得你把它凝固在一张照片中。青海湖美妙名不虚传,湖光山色都是深情流淌的诗歌。青海湖的神秘名不虚传,远望是神秘的蓝,近观仍是神秘的蓝。在蓝与蓝的变幻里,也似穿越了千年的时空。
在不同的距离上,我拍了近百张照片,自我感觉良好。虽没有单反,手机效果也差了点,但也心满意足。我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偶得的一两张照片足以让我兴奋好几天,何况是近百张呢。
259
环湖路上看到了许多骑自行车者,有长途骑行的驴友,他们是高原平湖气韵的征服者;也有短暂体验的爱好者,甚至还有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是高原平湖气韵真正的体验者。不管哪种情况,他们都是勇者。我想,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其实,之前我计划从武威骑行到青海湖,被很多人劝住了。实地考察一番后觉得,在假期也是旅游旺季骑行来青海湖是一件困难的事。路上车太多了,很不安全。即便在青海湖租车骑行一圈也很困难,主要原因还是车多。我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体力虽是考验,可以多骑行几天,但车多安全系数小是最大的风险。所以,我真佩服那些骑行者。
260
青海湖返回,在湟源县城食宿一晚。晚上八点二十才安顿好住宿从宾馆出来,太阳已落山,湟源的夜已拉开序幕。湟源的夜比较昏暗,亮灯的地方不多,几乎无法判断建筑的轮廓,但整个城市却宁静而安详。八点半,仍在开张的餐馆并不多。我们找了间有民族特色的小餐馆,点了菜和主食,里面烟薰火燎的气味很浓,就在门前拼了两张条桌坐下。虽是夏天,室外还是有点冷,我们都穿着薄卫衣,却并不觉得热。饭菜做好已九点多了,夜风已起,又冷了些。我们抓紧吃喝,补充了足够的能量,身体才渐有热意。吃完快十点了,听到了隐隐的雷声,不定在酝酿着什么。高原的气侯就是这样的变幻难测,仅仅一天的行程,我们就深刻的体验了它阴晴变换的反复无常。
20年02月16日
黑白之间的随性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