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序的小结,不到一页,却让我有话可说。
记得在参加授课时,有老师分享如下:
有学员问:“新网师的作业为什么对排版有那么详细的要求?”郝老师的回答是:“新网师的气质追求是卓越,新网师的学习是全方位的学习,通过在事情中有一种高标准的习惯,培养人做事精益求精的品质,所以在新网师的学习,更加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呈现,没有细节,品质就是一句空话。该认真的事情就要认真做。”
是的,我这“野蛮生长”的人也有同感。面对那些繁琐的要求,总觉得有些“不近人情”,没有站在“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可是,这两次作业(其实有三次,因为还参加了一门课程)下来,我才觉得这样的规定,对于我来说,是很有促进作用。比如写参考文献,我几乎从来没有认真写过,也没有独立操作过。做课题时需要写参考文献,都是组内的年轻人做。而这次,面对这样的一个规定,我必须遵守,所以将先前的学习记录翻出来,依样写,学着插入脚注,写着写着也就像了。写一次不行,那就多写几次。
也许,这就是西蒙的十年定律的启发: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当和我平日不一样的要求摆到我面前时,我有保持那份耐心吗?我有保持那份谦虚吗?如果都是埋怨,都是抵抗,怎么可能会有成长。
而这个“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如果你以后一直在新网师,你自然会有这样的练习时间和机会。从这次作业效果就能看出,老学员比新学员,更胜一筹。他们胜在严密的逻辑、触类旁通的阐释和清晰的表达上,这都是刻意练习方能养成的结果。
“在许多领域,通往卓越的道路不是精确计算时间的结果,而是模糊与含糊不清的。没有简单的模型通向伟大。”这段话道出一个真相,任何的成功或者伟大,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就能造就的,很多时候是由许多因素组合而成,不能将功劳算在某一类因素上。
方老师作为课程组长,在反馈第一次预习作业的结尾时,有这样一段话:
作为个人,我希冀着新网师的学习能够更加学术化、科研化、专业化,将我们广大学员教师的智慧光芒转化成可供传承和传播的文字,甚至成书。
提到的“三化”:学术化、科研化和专业化,这正是我需要刻意练习的内容。我的文字,随意的成分太多,也就说明我的思考是散乱的,没有逻辑的。那是因为我缺乏一些根基,缺乏理论。所以,从每天的阅读开始,从每次的作业开始,也可以从每次的小打卡开始练习,继续挑战自己。
每天阅读他们的打卡,都会有触动。好些学友的文字,始终透露出浓浓的学术化和专业化,琢磨他们的文字,能够在我忽略的地方,寻找到话题,深挖下去,且能联系实际,联系当下,进行解读。当然,我更羡慕的是他们能够前后互相牵连,将相关的观点放在一起来比较。
耐心地,谦虚地在新网师参与学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