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5029/ff6f03cbe44161db.jpg)
7月22日,周六,晴,25至33度
读杂志《书屋 》,在开篇何怀硕《不自由中的自由》一文中读到:
“他们忽略了自由若能成为最可贵的价值,必然伴随某种不自由的限制这一关键性的条件,否则光凭自由,一切都将倒退甚至毁灭。人类一切文化、文明确实都是在自由与不自由这一对对立冲突的矛盾中求辩证的调和统一而产生创造的成 果。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两极 对立的事实(阴与阳、冷与热、动与静、大与小、圆与方、实与虚),人间世界则有治与乱、封闭与开放、重精神与重物欲等。历史如钟摆,永远在两个极端之间摆荡,无法停驻于东西方哲学所赞美的中庸的境地。此故为世界痛苦之原因,恰也是历史不可能终结的动力。两个矛盾对立的因素彼此的冲突、激荡,才产生出生命的活力。”
读完这段话,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我似乎悟出什么是中庸之道了。有人说,中庸就是一根绳子两端取其中。在我看来,是也不是。中庸是绳子的中点不错,但不是一根静止的,躺在地上的绳子。它是一根两端有着反向拉扯之力的绳子。就如同拔河比赛,当双方队员势均力敌处于对峙状态,两边队员都卯足了劲,绳上也张满了力,而中间的那根红绳始终垂直地正对着中点,不偏离分毫。
也就是说,中庸必须具有来自矛盾双方拉扯的张力,无矛盾张力的叫折中。中国人处理矛盾纠纷喜欢采用折中主义,即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就好比将双方手上的绳子扯下对折,划个中点,以求息事宁人。他不知中庸所指的矛盾双方是指个人内心的挣扎,而不是外头发生争执的那两个人(两股势力)。
当与他人发生争执时,往往会抛却中庸,各执己见。所以双方才会越往极端处走。如果这时都能冷静下来,在自己的内心来场拔河比赛,反省自己有理之中所含的无礼, 那你的思想情绪就不会如一支离弦之箭,向背离事实的方向飞驶而去。中庸本是个人修养的方式,并不适用于处理人群中事务。
这世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两方面,并在矛盾双方辩证统一的运动中向前发展。这种辩证统一的运动就构成生命的活力。只有时刻看到矛盾对立面的存在,才能保持生命的张力。所谓“扬长避短”、“韬光养晦”,古人在造词时就嵌入中庸的智慧,提醒人们每一个长处中都蕴藏其短,光过于刺眼,要遮着点。
如果感受不到对立面的拉扯,就如同拔河场上对手的缺席,人就陷入生命难以承受之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一定要重申勤俭之德。因为有钱之中蕴藏挥霍的危机,需用勤俭来约束之。若不加以克制,那人就成了赚钱、消费的工具。一边拼了命的赚钱,一边拼了命的消费。赚钱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而消费的目的又仅仅只是为了把钱花出去。人生所有的时间都在赚钱、花钱,这让我想起那头被蒙上眼睛,绕着石磨奔跑的驴子。
闲暇,也是需要高度警觉之处。人的本质多是由闲暇时光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闲暇时去赌博就是一个赌徒。闲暇时做发呆、刷剧、淘宝等无聊之事就是一个无聊的人。闲暇时充电学习,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一个懂得中庸之道的人。
如果在生活中有了较劲意识,好胜心切,就如同拔河场上,拼尽死力拉过对方的胜者,对方因绷不住劲而撒手,胜方也因此摔得个人仰马翻。这正如开篇那段话所说“否则光凭自由,一切都将倒退甚至毁灭”,凡事过度追求,有时也会突破生命的极限而自行毁灭。要保持张力,又不至使这股力绷断。这极为要紧。
故保持中庸之道,勿松懈,松懈则迷茫,勿过度,过度则伤身。
现在正是龙游黄花梨上市的季节。黄花梨肉质细腻、爽脆多汁,是我的最爱。每隔两三天,就会在楼下摊贩上购五六个。
再好吃的水果,整箱整袋地买,堆在家里,就成了心理负担,连吃的兴致都提不起来,结果必是整箱整袋地烂了、扔了。
三五个一买,一天一个,吃了还想吃。
黄花梨上市期短,估计买上几次就落市了。
如此也好,来年又存了念想。
这又是中庸。
原来极简主义就是中庸。
有人说,哲学家与学问家的区别在于,哲学家按自己的理论生活。而学问家的学问与生活分为两截。
我想一个纯粹的读书人,其读书的目的就只有一个一一找到能够道德自洽的生活方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5029/dc568b207a362ee1.jpg)
昨天,有朋友说我冰箱里那点存菜吃不了一天。事实上我能做四顿。
早餐用黄瓜摊了一个黄瓜麦糊烧。
图为中餐,蕃茄海鲜菇豆腐皮汤,白灼秋葵。
晚餐白灼生菜、海鲜菇白辣椒炒鸡蛋。
明天早餐冰箱还剩三个南瓜做的馒头和清炒榨菜丝(榨菜、南瓜也是上周日买的菜)。可将南瓜馒头切片,放蛋液里浸一下,下锅煎南瓜馒头片。再泡点木耳做个凉拌木耳,煮一锅赤豆米仁粥,又是一顿豪华早餐。
如此,就将冰箱保鲜层里的生鲜蔬菜吃得连根葱都不剩。
每周清空一次冰箱,如同生命的一次脱胎换骨。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