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基本上是不怎么进厨房的,有个很勤快的妈妈,自然也就落得清闲。也许是难得回次家,所以就是吃完饭,收拾碗这样的小事也是爸爸来做,我简直就是中年版的饭来张口。
每次回家,其实都是抱着雄心壮志回去的,想回去一展身手给爸妈做点吃的,表表孝心。可是,每次回去都没有真正做过一次家常便饭,也许是父母太过于能干,他们看着蹑手蹑手的我,着实心里着急,然后我们一家对于吃,都是有些挑剔的,他们也确实看不上我那理论跟不上实际的厨艺。
第一次做菜,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只知道小学的那几年,每次三八妇女节或者母亲节,中午我都会兴高采烈地跑到妈妈办公室,告诉她今晚我去买菜做饭,然后每次做完饭妈妈就会特别开心的亲我,夸我懂事,能干,长大了。现在想想,其实这是种期望,因为到现在,我也依然没有长大。
后来读初中、高中,学业压力大了些,就基本上没做过菜了,大学出去后,偶尔在宿舍和花子妹妹她们打牙祭,也都是花子在掌厨,她认为她比较能干。后来和园园熟悉了,才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美得这么不食人间烟的姑娘,做得菜竟然可以好吃到惊天地泣鬼神。
真正开始自己独立做菜,是研究生毕业后,住在白石洲。妈妈过来照顾了我一段时间,走的时候把冰箱塞得满满的,甚至肉都切好了,分小袋装好。她的爱总是能把你的心也填得满满的。那时在银行上班,晚上下班早点,其实回去也七点了,还是会拿点小菜给自己煮点面,在外面吃快餐多了,自己做的清汤寡水,吃着也觉得格外舒服。每到周末,就会去下面的市场买点菜充实冰箱,经常做的大概是蒜苗和卤肉,因为厨艺不佳,而卤肉本身的味道其实已经是很好了,将葱姜蒜一起放在锅里爆炒下,味道简直可以媲美大厨。记得那时同住的小妹妹,每次听说我要做菜,就会特别高兴,她晚上偶尔也做菜第二天带去公司中午吃,给我也做过几次,那个味道我只能说,宁愿吃外卖。所以当她吃到我做的菜,第二天中午一定会发微信拍照来感叹下,味道实在是太棒了!我也因此对自己的厨艺生了几分自信。
现在想起来,最忙碌的时候,会抽时间自己做做菜,不仅仅是一个湖南妹子在大广东想换换口味那么简单,真正享受的是,是买菜时的考量,切菜时从美观层面的思考,做菜过程的慢条斯理,每放一样食材的期待,和最后成品后的惊喜或失望,这是一种和自己相处的方式。我觉得大部分独生子女都有一个从小时候就养成的习惯,特别会和自己相处,虽然从小到大就没怎么一个人在家里呆过,他们再忙,也会尽可能的陪伴,但父母的陪伴现在看来,更像是更安全层面的监管,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妈妈还会有点。但同伴之间的沟通是很少的,加上小时候不怎么合群,总是喜欢被关在屋里,每个寒暑假是最期待也是最害怕的,害怕妈妈又要抓我去学习,期待妹妹能来家里玩。陪伴的日子总是寥寥可数的,而一个人自导自演玩游戏、演戏、搞东搞西,却是一种常态。
所以现在,热闹久了、粘腻久了、忙碌久了、充实久了,都会想停下来,和自己独处会儿,也许这种独处在别人眼里无非是一个人看会儿书、煲会儿剧、做几个小菜、收拾几样杂物,于我而言,却是和自己的对话,不可或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