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翻译·译文中文和汉字英语
为什么宁啃原版书,也不读中译本?

为什么宁啃原版书,也不读中译本?

作者: 王佩 | 来源:发表于2016-12-07 19:37 被阅读21115次

衮衮诸君,有一个问题大家认真想过没有,为什么大家都不太爱读书,为什么拿起一本书就犯困,为什么书举到眼前,思维却跳到九霄云外,为什么看书集中不起精神?原因不在你这里,在书那里。因为汉语已经被严重污染,因为用汉语写成的书,已经不知所云,因为我们几乎丧失了这门伟大的语言。

当代中国的翻译已经人神共愤。人家欧洲语言,有层次,有条理,有自身的规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再长的句子也容易理解。但是一旦汉语跟着欧化的句式,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就变成了晦涩难懂的语言,叠床架屋,穿棉裤做爱,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不明白,有的翻译甚至要读者在心中翻译回英语才能明白。

有一本在国外人见人赞的书,Becoming a writer,最近被翻译成了汉语《成为作家》,我读了几页,实在忍无可忍。如果一本教人写作的书,自己写得就这么别扭,这不是自己掌嘴吗?我一怒之下,找来了英文版,一读,我明白了,这些再英文里那么灵动的句子,都变成了僵死的汉字天书。

请看《成为作家》里这段话:“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它们才能够从日后对它们大有帮助的写作技巧训练方面获益。”遇到这样一句话,中文读者会本能地去搜索关键字,但是被一个巨大的定语给阻挡了,所以读起来,无比别扭。而英文原文呢?请看下一推。

……until they have been overcome he is able to get very little benefit from the technical training which will be so available valuable to him later.

正如大家所见,在汉语翻译中“日后对它们大有帮助的写作技巧训练方面”这个冗长的定语,在英语原文中是一个which引导的从句,读起来顺水顺风,落落大方,而到了汉语里,就变成了巨大的瘿瘤,成为快速理解句意的障碍。

诸君,速读,是读书的关键,而现在的汉语翻译和写作,严重阻碍了速读。有的句子必须反复来回看,才能明白大概意思。有的句子,在头脑中形不成畅快悦耳的声音流,从而让读者产生生理厌恶。汉语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这一点也不危言耸听。

我们怎么办?难道要用英语写作吗?没这个本事,没这个必要。我们要挽救汉语,前提是挽救我们的阅读。读什么?读漂亮的中文,如果没有,退而求其次,读英文,读法文,读日文,读一切没有僵死和崩坏的语言。用外语,来养我浩然之气,然后再把这股真气,化成顺畅的汉语。就像我现在所做的这样。

我们不幸,生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再无傅雷,朱生豪,姚克,等一代宗师,给我们把外文翻译成美丽的汉语。那么只有自己救亡图存,学好外语,至少学好英语。摆脱这群祸乱汉语的坏翻译。

学好英语吧,不要看翻译作品,如果你喜欢海明威,就直读他的原作,如果你喜欢技术,就硬啃它的documentation,不要给翻译作品任何机会,用脚投票,饿死它们,驱逐它们,至少不与它们同流合污。

有些人买中文翻译版的原因是定价便宜。我的建议:如果英文版可以买到,哪怕价格高3倍,也应该买原版。不要图便宜,那样会让你丧失一次宝贵的学习英语的机会,同时极有可能被糟糕的翻译搅坏胃口,最后不得不重新再买一本英文版。所以,直买原版,无视翻译。

不要读翻译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国内书价越来越贵,一些中译本的定价,已经直逼英文原版了。比如写乔布斯的《重返小王国》中文版定价46元,英文版只要9.99美元,相差不大。《刽子手之歌》中文版88元,英文版13.49美元,定价更加接近。从纸张、印刷、装帧上来讲,原版更值得买。

有英文版,就不要读中文译本。没有英文版,宁可去搜,去买,去等,也不要读中译本。尤其不要读中英文对照本,那样最坏,因为那是未断奶的标志。忘掉母语,忘掉翻译,像犀牛忘掉大海,像鲸鱼忘掉天空,像拿到绿卡的人忘掉小学时迷恋的女教师。开始新冒险,新航程。

有人问,读原版遇到生词怎么办?需要查吗?我的意见是,看你的单词量掌握了多少?如果超过2万词,可不用查,猜测即可,单词量可以通过单独背单词解决。如果低于10000,必须查,否则你永远过不了单词这一关。

说点题外话,我对学好英语的几点个人体会。

我不赞成通过看英美影视剧来学习英语,那样学到的基本上都是胡同串子、贩夫走卒的方言俚语,要学习英语,前提是阅读,听也要跟阅读结合。

学习一门语言,要学习它最美好的东西,要学习它洗练的诗歌,感人的戏剧,优美的散文,雄辩的演说,动人的故事。你整天对着许国璋和新东方,当然对英语喜欢不起来。

有没有好的英文教材?新概念是一套好教材,但是并没有好到成为《圣经》的地步。教材永远只是语料,就像吹气娃娃永远只是塑料。真正的宝藏在英文书籍、杂志、报纸、广播中。

学习英语,背诵没必要,好的文章熟读即可,关键是让那些美好有力的句子,在你的心中留下痕迹。语言是乐器和武器,胜过纯银和刀枪。

相关文章

  • 不读中译本就能拯救你的汉语了?

    这几天看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舒明月写的《你为什么不必读翻译文学》,一篇是王佩的《为什么宁啃原版书,也不读中译本》。前...

  • 为什么宁啃原版书,也不读中译本?

    衮衮诸君,有一个问题大家认真想过没有,为什么大家都不太爱读书,为什么拿起一本书就犯困,为什么书举到眼前,思维却跳到...

  • 原版书三阶

    读了S君今天公号的文章,《读英文原版书一定比中译本更厉害么?》,不禁想起了自己读过的3本原版书。这三本原版书,代表...

  • 关键词:原版,信仰,信念

    购过一套英文原版书,小两百。又购过两本日文原版漫画,小两百。 原版书籍真的很贵。 但凡有中译本,不是为了收藏念想,...

  • beyond feeling part1 10.31

    1、为什么要读英文原版书?用 2、为什么要读这本原版书?有逻辑,独立思考 3、怎么读这本原版书?敢dive 第一部...

  • 逻辑课第一轮

    为什么要读英文原版书?用;为什么要读这本英文原版书?有逻辑,独立思考;怎么读这本原版书?敢dive。 第一部分 概...

  • 干货|国外豆瓣评选❀top21英文原版书籍(附网站)

    为什么要阅读外文原版书籍? 阅读外文原版书籍有很多种理由,增加单词量就是其中之一。但笔者认为,阅读外文原版书籍之前...

  • 干货||❀Top21英文原版书籍(二)

    为什么要阅读外文原版书籍? 阅读外文原版书籍有很多种理由,增加单词量就是其中之一。但笔者认为,阅读外文原版书籍之前...

  • 读何书及为何读书

    关于读书的想法:一不读大部头,没时间啃消化不良;二不读畅销书,迎合口味所见略同;三不读“鸡汤”文,空中楼阁无益于“...

  • 《我将独自前行》:桃子为什么会再度失去女儿?

    拿到这本书的中译本,我想起去年年初在仙台时我曾与这本书的原版面对面过。又不认识日语,我怎么会在一家原版书摆放得满坑...

网友评论

  • 5123212:好棒的文章,非常有启迪~
  • 刘光亨:最好就是看自己母语的书
  • 刘光亨:我最近在翻译用传统汉语翻译《大卫科波菲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下。
  • 刘光亨:我也有所感慨!有些中译本真的看得云里雾里,不知道说什么,而且很容易就走神。还是世界名著的译本。可是译本有很多,想找到译本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太难了,自己有没有能力看。😂😂
  • 庄书:学知识就像到水的源头去喝水,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就已经不是源头了,翻译确实是一门高技术活,不光要懂单词的意思还要结合句子,结合句子的时候还得考虑到时代环境,何况翻译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还是尽可能去读英文书吧
  • love佑baby:有点道理,读古文也是如此
  • 慕籽:其实中文的简化本身就存在问题,从白话文运动开始,古文转白话就产生了诸多问题,从字词到语法,然而现在汉语仍然处于发展中,相对于外国的各种语言,现代汉语是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语言。就您讨论的问题,我想问,读原版书固然有好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保证自己对于某国文化的理解,语言得了精通可以超过那些翻译者,尽管人家翻译得不是那么尽善尽美。假设人人都对翻译界持破罐子破摔的态度,那汉语就真的完了。翻译是跨越文化障碍的,读外国小说,汲取的多半是思想,在遣词造句上,自然是无法与汉语等同。翻译家在翻译作品的时候,既要精通汉语和他国语言,又要深刻了解两国文化,试问,一般人能有机会深刻了解两国的文化语境吗?恐怕一般人自己读原版,自己的理解更是差之千里。读原版固然有好处,但是您把现今翻译界说的如此不堪,真的很偏激,当今翻译界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但不能一概而论。那些翻译家们,还是值得尊敬的。
  • 小马哥家的栗子:也不一定必须要看原版的书,我看过一本中文翻译的《三个火枪手》,里面翻译的内容太死板,我也看过一本《基督山伯爵》中文版,看完以后,觉得翻译的很好,时不时还拿出来看看,不是翻译过来的书就很差劲,而是看翻译者的翻译水平高不高。
  • 梅拾璎:读一切没有僵死和崩坏的语言

    王老师啊,真佩服您!
  • 85854cc5a5fc:你以为翻译家自己懂得作品的本身,并监听了你的理解,其实不然。人会以高贵者为目标,也视高贵者为障碍!(怕你理解不了,再给你加一句,翻译作品的人乃是比你更高的存在)
  • 那些风:其实可以去某宝买英文盗版,便宜的很,印刷和纸质甚至比正版还好。但王佩老师是名人,所以不能说出来。这里我就替他说了。
  • positive_jean:本文观点我大部分同意,但英文影视是学习和练习听说的很好的材料 也很很容易增加兴趣 看美剧对理解他们的幽默感是不可替代的 因为幽默是没法教只能体会的
  • positive_jean:其实考过四六级的看non fiction是完全可以的,但很多人可能对原版书有恐惧感
  • 万里风过无痕:一语中的,优美的汉语也要好好学习,否则翻译就是变质的美食!
    王佩:@雨abe 是的,汉语才是我们的家园。
  • 超级玛丽不骑马:作者啊,好的译者很多,请不要一棍子打死。
  • 真爱和自由:不回外语怎么读啊
  • qiaoshuya:题目两个字就能回答——装逼
  • 20d70e6dfbb1:技术之类的书籍还是看国外原版的吧。专业术语翻译的别扭
  • SawyerWang:难以认同,其实很多翻译作品不尽人意。但是不要忘了很多人是先从中译本开始,喜欢上之后才会去看,去肯原版的。
  • 58d2282dc6f0:文科生太矫情了吧 管他英文中文,对自己有益就值得买读。
  • 764b7f44f124:确实。有时读好几遍都搞不懂是啥意思。被毒化的语言。另一个是现在的歌词,简直就是为了凑数写的。
  • YvoneA:照作者的看法?是否中英译文已死?
  • 冬惊:作为一个翻译出版过七本书的译者,我想说你就没读过几本翻译的好的当代西方文学吧
  • 百尺一步:你看的懂英文,却翻不成中文,是你水平不行吧
  • feb08b3da3a1:鄙视作者
    feb08b3da3a1:@归里 对于文章我向来有什么说什么,毕竟大家都是爱文字的人
    王佩: @归里 我很羡慕你。鄙视他,还可以摆脱回避他,我却不能。
    王佩: @归里 我也鄙视👎他
  • 星雨风蝉:你砸了中国无能文人的饭碗。当心被咬哦
  • 0d43fb30cdc2:言辞稍微激烈,也有颇多不恰当之处,发出自己的声音没错,但是有的人玻璃心太重,你看看鲁迅先生指责怒骂时,哪个敢bb?
  • 吴女侠:看到开头就知道你是个愤青
  • 晓风残梦:文章的确有些观点太偏激了,虽说如今中国的翻译界良莠不齐,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好作品。如果是那些英语不好的,或者根本不懂英语的人,你又要他们如何去读懂一本英文著作?其实,如今很多老师(比如我的导师)就很强掉翻译的重要性,要懂得用中文的说话习惯去翻译一篇文章,才能够让读者真正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当然能够自己去看原著并理解,自然是最好的,毕竟一千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 小耳朵爸爸故事集:我同意,虽然原文确实难懂,但是有些翻译过来的书,比原文更难懂…~
  • 旺旺小小猪:太偏激
  • 961773e9326e:确实稍显偏激,文中所指出的问题主要是出版界的乱象,把关不严,选择翻译没有门槛,为了赶时间、追热门,匆忙出版,不加校对。翻译想着赶紧完活拿到微薄的稿酬,不值得也没精力为每个字词推敲。
  • f32afcd118a9:妈的,智障,下载简书以来看过最恶心的一篇文章
  • d6790a6754de:我们无法用一个特定的规则去衡量中译还是原版好,原版是因为那是写者自己最原始的想法 译文可能参杂了译者的一些独到见解 我们再去读可能会受一点点影响 毕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即使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人看来会用不同的角度展示出来 所以我们还需要自己去窥探罢了。
  • Mundinho:赞同读原文书的看法,我自己是学习语言学专业的,确实有一些表达中文难以一一对应,这也是原文书的魅力所在。但也有很多翻译大家的作品值得去读,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吧。
  • 闻叨:略偏激了。
    不过倒数第二段倒数第三行的吹气娃娃是什么东西(原谅我的关注点)。
  • 刘勇Lennon:汉语都没学好,就去学外语,你确定自己能学好?
  • b171af0dd568:感谢。
  • 40f866af8c7c:其实又有多少人又需要英语呢
  • 晨露里的微光:的确,翻译再美很难美过原文!:-)
  • 黎原:不知作者本人有没有读过《玛利亚的自白》这本书的翻译也好大的问题,好在原著情节真不错,不然看不下去。😁
  • 黎原:真的是需要你这样的人来振兴中国文脉啊,我希望我也能成其中一支清流
  • 42d7d60b259d:译者无罪,如果认为不好,大可译出一个好的译本,如果想看一篇美文,便去学语言,那么世界美文各国都有,岂不是要学尽世界语言,英语又岂能表达中文的诗词歌赋,不要以偏概全
  • d7aa71eb2261:“日后对它们大有帮助的写作技巧训练方面”
    不加“方面”岂不是更顺?我一个大学英语六级没过的飘过…这句是笔者自己翻译的吧…
  • d7aa71eb2261:我来摘一段王佐良先生的,大家自己感受。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i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Abeunt studia in morse. (Studeis go to make up a man’s character.)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1364ee94e1e7:某些程度上认可作者,我想译本基本无缘不常读书的人。纯粹的理解不能。就像古文也和那些人无缘一样。多读几本痛苦一阵就没事了,但是作者认为译本除了翻译者问题外还有一部分属于汉语自带的缺陷。。。。。这就不敢苟同了
  • 67ff789f0618:学外语才发现自己母语有多重要
  • 夏妍妍:让我想一会儿这是为什么
  • 67ff789f0618:翻译的作品确实有时候比不上原版,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吃透原版的能力,有些翻译确实是不负责任,好的翻译能抓住精髓,做到神似并形似。毕竟文化的差异也存在
  • 任哲:这篇文应该发给英语专业的人看看,学不好汉语,就不要瞎翻译
    任哲: @6f0427151d36 哦
    6f0427151d36:@任哲 翻译爱好者不限专业。谢谢。
  • 任哲:喜欢中文
  • 任哲:不过我没兴趣学英语
  • 云城不羁客:作者可能是被时下一些不负责任的“翻译作品”给恶心到了,所以情绪有点激动。能阅读英文作品原著当然是很棒的,但大多数国人肯定没有这能力和时间了。我觉得积极的做法是,有能力有担当的译者翻译出好的作品。
  • 7828ebef70ad:我觉得楼主并没有推崇外文贬低中文的意思 既然很多著作是外国人写的 看原版肯定更好 至于德法日意之类看英译中译 哪个好看就看哪个嘛 买之前先看看 我们谁都体验过那种折磨 就在学习时代 那书是人看的吗 肯定没有好好研究怎么让人看懂 不然教育会有个很大的进步 如果老师的作用是这样子而不是挖掘创造力和逻辑
    d7aa71eb2261: @云血 我来摘一段王佐良先生的,大家自己感受。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i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Abeunt studia in morse. (Studeis go to make up a man’s character.)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Yan777: @云血 好的译者翻译出来的文字可能不逊于原著,比如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极为精彩!可惜这样的文学家太少太少。
  • 68795b5eee2f:英语固然有其韵律美修辞美等等,但忍不住想问问于你而言如此贬低汉语是否给了你一种优越感,动辄用礼崩乐坏来危言耸听,殊不知中文也有中文的美?🌚
    afa870291845: @林林1 你大概没有看完全文吧
    afa870291845: @林林1 你曲解了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汉语不美,只是说坏的翻译者妨碍了快速阅读。
  • FicowShen:浪费时间。。。简书,你推荐的什么鬼
  • 1283cadf3f8f:有点偏激,是存在某些不负责任的翻译者,草草了事,但不能一概而论,希望笔者这类片面文章少写,以免误导他人。而且从笔者的作风来说,更像是对译本的一种泄怨,措辞上看不出是一个看过很多书的人,感觉和文中所说的译者有相似之处。以上仅仅个人建议,相信笔者能大度接受!
  • c85ec86c2dc5:读原版书是因为语言本身自带的韵律与气质会在翻译时变味,进而导致只能领略内容,而无法欣赏语言本身之美。
    翻译亦有优劣之分,当代出版业高速发展,部分翻译失去了匠心沉淀,就显得浮躁与言之无物。
    语言本无优劣之分,不过是符号罢了,作者观点未免有些偏颇。
  • f4d1f6d3ebce:点醒了
  • f12ecdc8114f:作为一个程序员对作者的话深感认同,在被一堆垃圾翻译技术书或者文档虐过很多遍之后,终于还是坚持去啃原文了。
  • GivenCui:有同感, 特别是技术类的书籍, 被翻译过后不仅逻辑变弱, 还容易和其他本来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术语造成词义的混淆, 实际上这些在原著中很容易区分, 中国文字不适合创造新词, 只能用字排列组合, 信达雅太难了. 相比之下外文有词根词缀, 很容易的创造新词,计算机领域就是如此
  • 0218c34f4e84:这只是翻译的方式不合你口味而已,跟语言有什么关系?汉语怎么就到了你所说的“汉语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表达不清或者绕口无关语言本身,在于使用的人不会用而已。汉语这么强大的语言竟然被你说成不如英法那些语言,我也是醉了。
    0218c34f4e84:@模范基督 对了,“我也是醉了”这句话如果用英语翻译,会有这种效果吗 :smirk:
  • b18f8c23e0b9:我想冒昧的问一句,你读英文原版的时候,心里是怎么理解意思的?自己翻译成国语在理解吗?
  • 693a7bf4816b:太过片面
  • b4ebd4a2d580: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英文原著就有一堆gre词汇,不知道小编考过gre这种变态考试没,ETS的logic真不是一般的变态
  • 吃啥松花蛋:请问各位,我新来的不懂流程,这个文章是直接开喷,还是按程序喷
  • df30b967e97e:后半段说得不错
  • f66522a6d471:以作者的文笔,如果翻译出的文章,估计也会有人吐槽的吧。彼时,作者何以自处?
  • 49bd4a1ddb30:看似偏激,还是有点道理的
  • ea3065ba5d93:将英语学精,让选择无悔。
  • 3fbc89d80a5b:简书为什么给我推送这种?卸载之。
  • 陈正钦:真知灼见
  • Erha_Miss: :unamused: 然而并不能读懂英文,我还是比较喜欢读国人写的经典名著~
  • 9f09b1e282f0:如此偏激的话也可以说出口…
  • f7a18d8b2047:不光文学,工科经管类的书也是
  • af6fa15a8473:好啦,知道你英语好啦
  • 麦小白儿:请问楼主平时都去哪买原版书呢?
  • 张国荣的小迷妹:谁说的用汉语写的书不知所云?你从哪里看到我们丧失了这门语言?汉语书和英语书各有魅力,你只是看到了中文译本,是,我承认现在中文译本是不怎么如人意,但是总有好的适合常人看的。并不是所有的中译本都差到一塌糊涂。你的观点也太过了吧。至少汉语还是我们的母语,是需要我们去传承的。既然你发现中译本不如人意那么你作为汉语的传人是不是该担当这份责任呢?难道每个人看其他国家的书都需要先去学习了那门语言然后再去读吗?
    f7a18d8b2047: @南啊楠 举个例子?
    张国荣的小迷妹: @hugehead 但是你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去读原著吧。我承认有些译本质量不好,但是总有好的吧。
    f7a18d8b2047:@南啊楠 你也不去看看市面上翻译的各种数学金融的书,是些什么东西
  • 6c53cff559cd:翻译者大多都不敢加上自己的思想。这样原原本本的翻译可能是他们的潜规则,你们读者读不懂跟我有毛关系,我不承担任何对作品的责任,因为我翻译了,没毛病。
  • 程狮子:除了英文还有那么多种语言,难道都要去看原著嘛?
  • b66a91d518fa:文学的翻译问题确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恕我直言,语言不是可以“啃”出来的,语言的背后是文化和思维,你没有母语者的文化背景,很多话中话是看不出来的,不满中国部分出版社的粗制翻译是对的,但实际上能精妙到完全读懂外语作品的人肯定也是翻译家的水准了,就连我在大学研究文学的教授都坦言:一般人翻翻字典,看懂大意当然没问题,但不能指望自己能看得有多好。实际上,如果没有极其高的外语素养和文化积累,普通人还不如看粗制的翻译来得理解好。
  • 昔日风:那是翻译的不好,每种语言都有其优美的一面
  • d993d60f98c2:看原本,没有对应的文化背景是很难看真正懂得。就像外国人很难搞不明白破门而入到底门破了没有、说曹操曹操到到底是谁到了一样,要的是文化背景,否则再大的词汇量也没有。读书的时候有个加拿大的老外师兄,认识的汉字比我认识的还多。但是一句“我去,我才不去咧”,就让他疑惑半天我到底是去还是不去😂,业也许对他来说一句…fuck, i will not…更有效。
  • 27112ad86805:《成为作者》这本书我我也读过,确实有点不知所云。然,中国文学博大精深,不是因为几本失败的译本就可以盖棺定论的!
  • 2a2412d11d73:原版书太贵,买不起
  • 齐佳楠elina:想传递的意思我赞同,很多翻译的的确没法看。就是笔者写的中心不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 d993d60f98c2:我能说不是中文的问题,而是翻译的问题吗? 如果翻译的信达雅,可能会比原著更加经典,中文的传神能力远强于英文。 需要本身没有优劣,优劣在于翻译和读者。if you are the one 和非诚勿扰,哪个好?
    d993d60f98c2: @溪禕 我是指的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中文传神能力强于英语。
    禕Yi:@唐僧夜袭女儿国 首先不是否定你的的观点,只是想跟您说一下您的那句“中文的传神能力远强于英文”这句话恐怕不敢苟同,文字作为文化的传播的载体,自有其内在含义,不同的文化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才是最合理的。我的英语自然不是很好,但是我的确见过英语中的一些表达比中文更好的,所以想说的是,您的这句话就是以偏概全了
  • 舞年horace:读漂亮的中文,如果没有,退而求其次,读英文,读法文,读日文,读一切没有僵死和崩坏的语言。用外语,来养我浩然之气,然后再把这股真气,化成顺畅的汉语。就像我现在所做的这样。

    不知道楼主这样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概念,难道中国人一定得读英语、法语才能够获得阅读的快乐。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情愿什么也不读。为什么不能去读些好的汉语作品呢?
    坏了个蛋: @舞年horace 说的对
  • Double灰:看到评论我就顺心了,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不爽这文
    88aa771318d2: @叽叽咕咕大侠 我就服你的评论!我也不大喜欢此文
  • NotYet:我真搞不懂这群评论者的用意,怎么要把对现在国内英译汉水平普遍不高的批判理解成对翻译工作者的人身攻击呢?

    人家点名攻击谁了?

    人家说一句傅雷翻译得美就伤害你们玻璃心了?

    作者的吐槽也好,批判也罢,无非也是现在市面上大多中译本的确质量不高的现实情况罢了,你们认真去读过吗?难道都没因为翻译者没能理清楚原文语句而缕缕创造出一些惨绝人寰的病句套句而心烦意乱?

    的确,有一些书本身原著用语就很令人费解,如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等等,因为作者本身是奥地利人却用英文写作,而且行文用词风格非常学院派所以让包括中文在内的其他各语言翻译者都很头疼,但这绝不是目前广大中译本大都令人费解的唯一原因和借口。

    目前中译本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在于我们不能有效理解英文原著,而是在于我们长时间中文规范化学习与使用的缺失导致我们的中文水平普遍难以让我们的翻译工作做好。

    正所谓在中国,一个翻译大师不仅仅是外语高手,也应该是个中文大家。

    所以,在学好外文的前提下进一步学好中文才是我们翻译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当然,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提出我们能力所能及地绕开翻译而研读原著这显然是非常中肯地建议了,只不过成本还是有的,毕竟为了学习思想首先得打通语言关。

    我们任何一个需要了解原著真正思想的人,都应该学好对应语言,原汁原味地去汲取思想。

    祝各位阅读快乐
    祝各位翻译工作者再接再厉
    d7aa71eb2261: @NotYet 你说评论的人偏激,我倒觉得文章偏激
  • 66d015c06960:汉语都没学好,还谈什么读原版呢?
  • 东方王成龙:哈哈,看见了许国章。。。。
  • 天呢:照你这么说,滚滚诸君是啥意思⊙_⊙
  • 琛哥的琛:想通过阅读英文原著来提高英语,有没有推荐的英文原著呀? 多谢多谢
  • 狼_左瞳_冷色调:原汁原味儿当然最好,对于没有英文阅读能力的人,那就只能读中译本,而中译本的好坏与否,考验的是译者对两种语言掌握的火候。作者开篇讲的很好,炮轰那些不称职的翻译,但是说着说着,怎么就拐到汉语需要被拯救去了呢?

本文标题:为什么宁啃原版书,也不读中译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hj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