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元结之一:前生五百次的回眸
元结其人,是研究唐代诗歌的专家学者也往往会忽视的名字。虽然可以称他为诗人,但是在没有拿得出手的诗作,偶尔几首,如:《舂陵行》兼《贼退后示 官吏作》似乎也没什么地位。勉强可以说他是政治家,但又无挽狂澜于既倒的作为,也无大刀阔斧,革旧布新,刷新政治的壮举。
但这个人真是了不起。他的出身,他跟杜甫几次擦身而过却无法擦出火花的遗憾,他跟颜真卿合作的文章与书法的双壁之作,他带兵打仗,安抚百姓,为官一任,为民造福的仕途经历,堪称传奇。
在本文即将落幕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个令人精神大振的人物,真实难能可贵。
元结,有王族的血统。新旧《唐书》都有记载,是后魏常山王元遵的第十五代孙。魏朝是北方鲜卑族建立的王朝,皇帝姓拓跋,后来这个姓氏改为元。开个玩笑,元结完全可以称为“拓跋结”。
元结的前半生跟杜甫几乎同时走向一条完全相同的人生之路:读书,科举,求官,落榜。而且几次擦身而过,可惜见不到任何有关两人交往的证据。有些学者煞费苦心,通过他们各自诗作中出现的相同的人物来推断二人有过交往,可惜只是一厢情愿。
公元747年,朝廷举行了“制举”考试。唐代科举分为常举与制举。常举即"常科",是常年按制度举行的科目,其各项制度均已由选举令和吏部或礼部的格、式作了规定。而制举则由皇帝临时颁布制敕进行,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随时设科,名目繁多。杜甫参加考试,被李林甫以“野无遗贤”为理由拒之官场门外。被同时扫出去的竟然有元结。
就这么大的长安,就这么大的朝廷,就这么规模的一场考试,两个人同时走进考场,同时答题,同时结束考试。或许,会擦肩而过,或许,会投向对方不经意的眼神。但我们还是相信,他们没有对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因为,我们无法从他们的诗歌中找到对方星星点点的痕迹。但这就够了,因为,他们完全可以称为“同窗”。
有一篇文章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换来今世一次的擦肩而过。那么杜甫和元结前生一定有五百次的回眸!
接下来,751年,他们二人的命运又连到了一起。唐玄宗在三天内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太庙和天地。杜甫趁这机会写成三篇《大礼赋》,把《进三大礼赋表》投入延恩匦。我们查阅元结的资料,竟然发现,元结的名字又出现了,他也为三大礼而献诗赋,两个人再一次走向了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参与了目的相同的活动:求官。
杜甫的结局令人哭笑不得:开始,这三篇赋发生了效果,玄宗读后,十分赞赏,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成为他长安十载内最炫耀的一个时期。他在一天内声名大噪,考试时集贤院的学士们围绕着观看他。后来,却永无下文。
而元结呢?他干脆没有下文。
但到了公元753年,元结终于考上了进士。而杜甫仍然在奔向仕途的路上,但好像越来越远。
他们二人的命运从此从平行变成了两条朝着各自的方向前进的直线,越拉越远。
唐 代 中 进 士 后 ,还 需 经 过 吏 部 的 考 试 合 格 后 才 能 授 官 。
因 此 他 中 进 士 后 依 然 回 到 商 余 山 居 住 。 就 在 这 时 , 安 史 之 乱 爆 发 了 。 此 时 , 仍 然 居 住 于 商 余 山 的 元 结 也 受 到 战 乱 的 波 及 ,为 了 避 免 受 到 叛 军 的 骚 扰 和 屠 杀 ,元 结 率 领 家 族 几 百 人 逃 到 江 南。
就 在 元 结 举 族 避 难 的 这 几 年 时 间 内 ,时 局 不 断 变 化 。 安 禄 山 被 儿 子 安 庆 绪 杀 死 ,史 思 明 降 而 复 叛 ,东 京 再 次 沦 陷 , 战 局 反 复 胶 着 。 就 在 这 样 的 混 乱 局 面 下 , 肃 宗 向 朝 臣 “ 问 天 下 士 ” ,国 子 司 业 苏 源 明 “ 荐 结 可 用 ” , 于 是 , 元 结 被 招 入 京 。 肃 宗 亲 自 召 见 元 结 , 问 以 时 局 兵 事 。元 结 上 《 时 议 》 三 篇 。尽 管 这 次 上 书 措 施 尖 锐 , 但 肃 宗 还 是 能 够 比 较 高 兴 的 接 受 , 说 “ 卿 能 破 朕 忧 ” 。
随 后 , 元 结 以 右 金 吾 兵 曹 参 军 摄 监 察 御 史 衔 , 充 任 山 南 东 道 节 度 参 谋 , 并 派 往 唐 、 邓 、 汝 、 蔡 等 州 ,招 抚 那 一 带 抗 击 安 史 叛 贼 的 义 军 。 元 结 以 一 儒 生 之 躯 ,在 天 下 混 乱 之 际 , 勉 预 戎 事 , 开 始 了 崭 新 的 人 生 阶 段 。 元 结 的 政 治 军 事 才 干 在 现 实 的 磨 练 中 很 快 的 显 露 出 来 。 他 招 募 义 军 ,守 险 泌 阳 , 阻 遏 了 史 思 明 的 叛 军 , 保 全 了 十 五 座 城 池 。 由 于 元 结 战 功 卓 著 , 他 很 快 迁 官 为 监 察 御 史 里 行 ,后调 任 节 度 判 官 ,充 荆 南 节 度 使 吕 翘 的 助 手 。 从 以 一 介 布 衣 之 身 面 见 皇 帝 , 到 进 阶 六 品 官 员 , 元 结 只 用 了 短 短 十 个 月 的 时 间 。 元 结 以 他 杰 出 的 理 兵 和 行 政 能 力 , 数 度 受 到 朝 廷 的 破 格 提 拔 ,一 时 朝 廷 上 下 传 为 美 谈。
请注意,元结上述史料中有几个地方特别有意思。
1.元结中进士之后的第一个职衔是“右 金 吾 兵 曹 参 军”,杜甫在长安熬了十年,以白衣之身授“河西尉”,后改“右率府兵曹参军”,都是八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朝廷并无亏待杜甫。可后来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2.推荐元结的是苏源明。杜甫的名诗《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流传很广,从中可以看出杜甫与苏源明很有交情。苏源明推荐元结,说明二人肯定熟识。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也许,这就是很多人希望杜甫与元结是朋友的理由吧!可惜,我们没有实证。
3.元结的经历让我们想起一个人。他是杜甫真正的老朋友,他的名气比元结大得多,他就是高适。
公元749年,高适弃官,赴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左骁卫兵曹参军,在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755年,安禄山反,高适由是年冬返回长安,任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助哥舒翰守潼关。756年6月潼关失守,高适西返长安,上表极力反对以诸王分守重镇。不久,擢谏议大夫,12月,以淮南节度使身份平永王之乱。
元结以 一 介 布 衣 之 身 面 见 皇 帝 , 到 进 阶 六 品 官 员 , 元 结 只 用 了 短 短 十 个 月 的 时 间。高适由七品左拾遗到封疆大吏仅仅用了一年。
注意,高适也做过“兵曹参军”,“左拾遗”,这两个官名如此令人熟悉,是因为,杜甫都做过。
我们无语。我们只能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杜甫他老人家有平台有机遇,但他落魄一生,怪他始终没有准备好。
4.元结曾组织义军,跟另一名叛乱魁酋史思明的叛军干过仗。关于元结是如何组织义军保全十五座城池的,史籍上的记载就寥寥数语。“结屯泌阳守险,全十五城”(《新唐书》)。
另据《元 次 山 碑》内容,大致知道,当时元结并 奉 诏 于 唐 、 邓 、 汝 、 蔡 四 州 募 得 “ 山 棚 军 ” 五 千 余 人 , 镇 守 泌 南,率 “ 山 棚 军 ” 于 泌 阳 等 地 大 败 叛 军,“思 明 挫 锐不 敢 南 侵” ,因 而 保 全 十 五 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