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教育今日看点
培养孩子“高情商”,你该这样做(基础篇)

培养孩子“高情商”,你该这样做(基础篇)

作者: 草莓很甜 | 来源:发表于2016-07-17 23:13 被阅读268次
情感技能

教育其实是两条并行的轨道,一条是学业的学习,一条是技能的学习

技能包括很多,抽象的比如情感技能、社会技能......形象如生存技能、生活技能、工作技能......

今天先来谈谈,孩子们从小就应该学习、培养的情感技能

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就算年龄尚小的儿童也不例外。

具备良好的情感技能,有助于孩子更加全面、积极地思考问题,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决策。

通俗点说,就是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以下十个情感技能,我认为是应该尽早为孩子培养的。

每一个技能的培养,我都会配上自己在教学中的小案例,这些方法,作为家长也可以随时实践。

内容较多,我将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概述。



善于倾听

倾听有多重要?

倾听不仅是有礼貌、尊重别人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倾听的过程亦是思考的过程,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倾听中,能不能快速提取重点信息?

能不能思考如何解决对方提出的问题?

能不能在倾听中培养同理心......

更不要说会不会倾听直接影响到上课会不会听讲。

日常生活中,我认为培养孩子最好的倾听途径,是让孩子复述他听到的一段话的重点内容。当然这段话最好是有意义的内容。

对于我的学生,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我从不只是简单地问一句:“听懂了吗?”

因为这样问,99%的孩子一定会回答:“听懂了。”

即使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而孩子,也会回答:“听懂了。”

因为他不想让老师发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这件事,所以通过肯定回答试图掩盖。

我会在他们回答听懂了之后,加一句:“那好,xxx,来给老师简单复述一下刚才的重点内容。”

实践证明,只有不到一半的孩子能将老师讲的内容重点复述出来。

生活中,家长也不要只问“明白了吗?”“下次还敢不敢了”这样只用“是”或“不是”就能回答的一般疑问句。

应该进一步问孩子:“我刚才说了什么?”“我提出的问题要怎么解决?”等的特殊疑问句。

良好的复述质量一定是以认真地倾听为前提。


懂得尊重

尊重是体现一个人有礼貌、家教得体的最重要表现。

孩子们总是被教育:“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当你的孩子懂得尊重别人的时候,他同样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大量实践证明,不管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往往得到尊重更多的人成功几率更高,对待生活,也更加乐观有主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更是把尊重需要放在金字塔顶端的倒数第二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尊重应该是是每个人学习的终生课题。

越早掌握,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越好。

如何培养孩子们互相尊重的情感技能呢?

我一直都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小事做起。

对于你的孩子,尽量不去讲太大、太空的道理,更多的是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体会。

如果有孩子在课堂上做作业很吵的时候,我不会直接说:“别吵了......”之类看似命令制止的话语。

我会对吵闹的孩子说:“xxx他们都在写作业,他们都没有打扰你,你要打扰他们写作业吗?”孩子听后,立马做出捂住嘴巴的动作,安静地完成作业。

事后,我对孩子们说,这就是一种相互尊重的行为。

你的同学是因为尊重你,所以给你安静的学习环境,同样的,你也要尊重他们,对吗?

事实证明,不管多小的孩子,都喜欢被人尊重的感觉。

这个孩子后来对我说:“老师下次可不可以不要说,不要打扰他们,说要尊重他们。”

我说:“你喜欢这个词吗?”他说:“喜欢。”

当然,孩子们的感受是慢慢积累,不要指望一蹴而就,这过程可能需要极大的耐心。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小事都可以帮助孩子强化尊重别人的概念。

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其实是尊重长辈的一种表现;对别人有礼貌也是一种尊重......

父母和孩子沟通时,也要充分利用“互相尊重”的概念。

比如,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不要只是单纯的命令。

在之前的文章《孩子不爱写作业,主要是缺乏参与感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625185/notes/4407475中,我提到过:“对孩子来说,当你用命令的语气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他的大脑接收到的信息是:被要求、被控制,当大脑接收到控制命令的时候,大脑首先输出的信息是“拒绝”

和孩子平等沟通,本来就是互相尊重的最好教育。


乐于分享

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倡的“黄金中庸”里有过这样一句话:

人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挥霍,而要慷慨(不够慷慨既是吝啬,太过慷慨则是挥霍)。

乐于分享就是慷慨的一种表现,同样地,一个乐于分享的孩子反而会得到更多人的慷慨相助,同时当他的分享得到认同的时候,也是增加孩子自信心的关键时刻。

孩子天真无邪,往往也是最慷慨的;

但是也因为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私有化”情绪也比较明显。

怎么样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能力?

分享分为物质分享与精神分享。

物质的分享不再赘述。

关于精神分享,每个孩子都有其擅长的优势,开班会就是很好的培养孩子分享能力的途径。

每一个孩子分享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优势,比如怎么认真学习、怎样做到做作业集中精力,怎么和同学愉快相处等等。

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能感受到被人认可的愉悦,同时也能体会到帮助别人的成就感,而这些正面的情感因素也促使他们更加慷慨地传递分正能量。

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分享技能的最好途径是鼓励和聆听。

鼓励是我一直都强调的施教者对教育对象的强有力措施!

对孩子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在不断鼓励中,孩子才能始终保持在一种自信、乐观的氛围中,乐于分享。

认真聆听孩子分享的内容,给予正面鼓励,即使他的思考有误,也要正面引导。

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获得分享的积极力量,才能使孩子爱上分享!


善于倾听、学会尊重、乐于分享只是这十个情感技能里的十分之三,但也应该是基础。

他们也并不是孤立存在,每一个情感技能,都彼此关联、彼此依托。

倾听是一种尊重的表现,在互相尊重的氛围里,孩子才更乐于分享!

我一直坚信:最好的教育不是长篇大论,而是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

下一篇会具体阐述“勇于承担”“敢于担当”“团结合作”这三个情感技能。

同样也从小事说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培养孩子“高情商”,你该这样做(基础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rp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