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出家,一种僧活

作者: 98b720eb5bc8 | 来源:发表于2018-11-19 07:49 被阅读13次
选择

又是一年的毕业季,刚走出大学的学生们,纷纷来到寺院里拜佛、祈愿,也许只是在寻求一份理想的工作。

然而,当他们与阿弥陀佛深情的目光注视时,当他们静静地在低头礼拜时,当他们聆听着大殿里“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时,名号的种子便悄悄地植入了心中。

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自然地信佛念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

也许,也会有人,如我一般,放下世俗的生活,走上出家的道路。

转折

              01.小决定,大转折

看着他们虔诚的礼拜,突然想起了十几年前,刚毕业的自己。

当时的我,对未来的工作也是很徘徊。最初报考了教师,实习期间,想到自己不善言辞,最后放弃了考试;后来回到家乡,本打算考公务员,又想到法律条文的繁琐,还是放弃了。

就这样徘徊着,犹豫着,三年就过去了。

这时,家乡的的中学正在招一名代课老师,原本不想当老师、不去考教师证的我,却去参加考试了。很幸运的是,整个县城只有我一个人报名,我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

教学生涯期间,却让我渐渐习惯了与孩子交流,也慢慢喜欢上与孩子一起简单的生活。代课的一年期限很快就满了,接下来的路,又将如何走?

在我困惑不安时,接到了一则消息,在另一个偏远的地方,有一所学校也在寻找代课老师。只是学校所在之地偏远荒芜,周围几乎都是牛羊的世界,当时我也是犹豫不决。

当然,最终还是决定去了,正是这一个小小的决定,改变了我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

遇见

              02.小寺院,大安静

一个傍晚,结束了一天课程。心中莫名其妙地长出了烦恼的野草,突然不想呆在学校,也不想回宿舍,更不想找人聊天,只想到附近的山中漫步。

我便沿着学校周围的小路,向山中走去。山林幽静、古朴,内心也安静了下来。走着走着,幽静的山中,传来一阵阵和雅的声音,幽静的山林,变得更寂静了。循着音声,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庄严的寺院,隐于安静山林之中,一位出家法师正在大殿晚课诵经。

突然,眼前浮现出小时候跟随母亲到寺院皈依的一幕幕:庄严的大殿,慈祥的法师,如莲花般的植物,还有那皈依时新奇而神秘的气氛……

原本被遗忘了二十年的情景,突然清晰如初。

我正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时,寺院的法师已结束了诵经,走到了我面前,很热心地与我交流起来,并带我参观整个寺院,还认真地向我介绍。

原来,这位法师一个人在这个寺院里,每天诵经、修行,过着简单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也是我一直向往的。不过,那时的我根本没想过要出家,当法师想我介绍寺院生活时,我立刻表达了立场——我只是巧遇这里路过的,并不是来出家的。

后来,法师也不提出家了,就对我说:“你是老师,应该懂电脑吧?可以来帮忙做一些电脑的文字编辑,顺便在寺院住着,过安静的生活。”

只要不是出家,又可以在这样安静的地方住着——这正是我向往的生活,便立刻答应了法师的邀请。

就这样,往后的大半年时间中,我几乎都是白天在学校上课,傍晚就来到寺院,与法师一起诵经,也做一些电脑工作,晚上住在寺院里,清晨起来敲钟、早课,然后又去学校上课。

这样的日子,安静、简单,心中也平静了许多。

收获

                03.小失败,大收获

住在寺院期间,我也常常翻阅一些佛书,多少明白了一些佛教的道理,知道有轮回、有因果,但只是零散的,浅显的,对佛教的核心并不明白。

所以,当法师不断跟我说要我出家时,内心不是很接受,于是就想逃。当天晚上我就找借口对法师说:“我在这里住不习惯,腰也痛,头也痛,还是告假回学校住吧。”

第二天,我便真回学校宿舍住了,但那位法师平日对我特别好,又打电话叫我去帮忙,我就决定再去寺院住几天。

就在这几天里,我经历了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

那天早上四点多,我依旧起来敲钟,然后早课,当我念到一段经文的时候(具体经文已忘记),突然有一种如雷贯耳、如电入心的感觉,全身透彻,一度以为自己出现幻觉了。

早课结束后,法师又语重心长地问我:“你究竟有没有想过人生真实的意义?

这个问题我从未想过,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也不断地问自己。

一天,静坐在客堂里,南方冬日的阳光,柔和温暖,心中一片清安,一个念头闪过:

我虽然不知佛教真正要追求什么,什么才是解脱,但是我要的生活不过如此,一张桌子,一张椅子,如现在一般安静地看书、写字。

我毅然决定过出家的生活,并与法师约好在哪里见面剃度(因为这座寺院离学校太近,担心家人找到)。于是,我马上回到学校,匆匆写了一封辞职信,塞到校长办公室的门缝里,就风萧萧兮般地离开了。还回了一趟家,跟家人说要去远方旅行一段时间。

这次约定剃度的时间很短,因为三天后刚好有受戒,法师安排我剃度就去受戒了。当我认真思考时,心中又不安了,似乎一切都没有准备好。于是,就没有按照约定去找那位法师。

因此,第一次发心出家,却以失败告终。

然而,一切都是阿弥陀佛最好的安排,那些我错过的,只是因为不适合我,更好的生活,还在未来等我。

僧活

              04.小僧活,大清安

出家未遂的我,后来又回到了学校,校长对我不辞而别的事,很是宽容。就这样,我在这个偏远的学校又当了两年的老师,只是已不再去山里的寺院,因为那位法师也离开了这里,不知去了何处。

很久之后,才在一个寺院找到他,不过他不再是一个人住在山里,过着安静的生活,而是要四处奔波佛事,甚至半夜也要起来,为亡者超度。我对出家生活的向往,也似乎破灭了,也不再提起出家的事。

又一个暑假,与法师去了一个寺院,也是在偏远的山上,寺院里也是只有一位法师,在山里一个人静修。不同的是,这位法师一直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很安静,不太说话,就连走路都在念佛。

看着法师如此安静优雅的生活,我出家的心,又燃烧起来了,而且比之前来得更猛烈。后来,我就要求留下来,住在寺院里。

最初的几天,法师依旧不停地念佛,不太与我说话,直到第三天,他找我谈话了——当然不是谈出家的事,而是跟我说了净土念佛法门。

而且,他为我说的净土法门,与我之前所了解的佛法有着巨大的区别,也是闻所未闻的。曾经也读过《观经》,但那时认为,净土法门也是要修定,要观想,最后十三观都观成了才能往生,这是很难达到的。因此,我想还是修其他容易的吧。

这位法师却对我说,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救度是无条件的,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所决定的,只要我们念佛,就顺着佛的本愿,自然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很简单、很容易的。

不知为什么,听到这样不可思议的说法,我却相信了,这正是我想要的简单易行的法门。

这时,我终于明白了佛教最真实的核心,就是要解脱成佛,而我也找到了必定可以达到目标的法门,此时的内心,才有了真正的清安。

这种清安不是基于外在环境的清幽,也不是单纯源于简单安静的生活;而是建立在阿弥陀佛永远不变的救度中,并且每一句每一句佛号中,都可以不断享用,永不枯竭。

我出家的心,也因有了名号的系念,有了阿弥陀佛慈悲的加佑,也变得无比坚定。

这一次出家,终于顺利成功了。

这位念佛的法师,成了我的剃度师父。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 两次出家,一种僧活

    又是一年的毕业季,刚走出大学的学生们,纷纷来到寺院里拜佛、祈愿,也许只是在寻求一份理想的工作。 然而,当他们与阿弥...

  • 贾宝玉的最终归宿:化身情僧,在姑苏城外为林黛玉守坟?

    《情僧录》,是《红楼梦》的另一个书名。 情僧是谁?必是出家为僧的贾宝玉无疑了。贾宝玉两次和林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

  • 善知识说

    僧、众生、佛三无差别,僧并非仅为出家人,而是善知识,无论出家和尚还是居家白衣,只要施设方便善巧,启示引导众生,解除...

  • 有名的出家人说的就是对的吗?

    某天,遇上一位以前一起学佛的师兄,她邀请我去听某位出家僧的“讲经说法”。她说:“这位出家僧是很有名的哦,听的人可多...

  • 出家|邪僧花和尚

    一、 长安,朱雀大街,鲍家酒肆。 已过未时三刻,酒肆内食客甚少,颇为冷清。 一个身披灰色僧袍的大和尚埋首在一碗高高...

  • 朋友欲出家为僧

    【己亥中秋,与友小聚,饮至深夜,皆大醉。其一友戏语彼欲入佛门,问其故,曰“苦之太甚,胡为乎不去?”众皆劝勉。】 生...

  • 凡眼看佛法~供养出家人

    ‌供养出家人 ‌‌供养‌‌“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 但因时下,出家人出家的原因各异,‌‌目的不尽相同...

  • 【小镇那些事3】受戒

    幽默是一种态度,调侃是一门技术 因天圣尚佛,很多人便自愿剃度出家为僧为尼,度牒大量发行,天圣出家人的数量骤增,一时...

  • 177、释僧璩

    释僧璩,俗姓朱,吴国人。他出家后师从僧业。僧球博通众经,尤善《十诵律》,又撞长于史籍,写过不少文章。 起初,他住在...

  • 僧宝是人天的眼目

    僧宝是人天的眼目, 今天若没有出家众, 佛不讲话,法也没有用, 所以僧表三宝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一定要有出家人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次出家,一种僧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to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