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67483/6460d2af0afa405a.jpg)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在求学期间,我的成绩不错,但也不是一直不错,中间有那么一段时间,名次突然下降了。
回头看这段日子自然不觉得有什么,总体上看略有波动无伤大雅嘛,抓住根本矛盾,正常努力,名次这种表象还是会一点点浮上来的。
可当时我毕竟还是个少年,视角是受限的,哪里看得到这么多;另加上心口窄,抗压性差,不擅长打逆风球,又恰逢高考临近,多种因素一叠加,我这心态立马就崩了。
在这件事上母亲本帮不上什么忙,如果平时我跟她说:我学习学不好,她也只会一句话劝到底:你要好好学呀!我说我的问题是学不好,她也还会是那句:你要好好学呀。死循环,没个头的。
但那次不同,一场大病彻底改良了她的人生观,当我自暴自弃地对她说:我成绩下降了,唉,学习也学不好,将来干什么能行呢。
她第一次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儿啊,那就多吃点好吃的吧,顺便再锻炼锻炼,养养体格。
受宠若惊之余我有点懵:怎么,连母亲都放弃我?日子不过了?
她接下来搬出了一套自创的理论:
你看哦,咱们在目前的成绩上是比不过人家尖子生了,但这没什么,咱们还可以延年益寿啊,只要你保持身体健康,心态向上,人家尖子生奋斗到六十,你奋斗到八十,最后谁一生的成就大,还真说不准呢。
身体第一,学习第二,以后上了大学也是,如果成绩不拔尖,就先养好体格,养身体也算努力,懂么。
我头都要点掉了。
2.
现在回想一番,这些话能从母亲嘴里说出来,挺难得。
她与父亲都是农民,自然是狠心发愿想让我人往高处走的。
生死的经历让她看开很多,也仿佛让她了解到:生活是面不是线,人可以到达很多种不同的方向,没有高低这一说。
于是,以后每次跟父亲通话,他都给我踩油门;与母亲通话,她都给我踩刹车。
奈何我早已在之前的思维里浸淫已久,性格偏要强,便时常对她的“放松”建议产生怀疑:这不是堕落么?
母亲也总会耐心解释:生活比学习成绩,要大很多;况且,你中等偏上的成绩,已然足够好了,将来总不至于回家种地,或去工地打工吧?
我坚定道: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母亲笑了:这就可以了嘛,保证自己有一技之长,能养家糊口就行了,剩下的精力,用来发现生活里的别的。
父亲偶尔会抱怨:你这不是教孩子学坏么,哪有鼓励孩子在学习上放松的。
生活吊诡的地方就在这吧:那之后不久,我的名次反而又回到前列了。
是的,我真的听了母亲的话,毕竟我一琢磨,好好吃饭以及养体格这事,我是擅长的,于是哪怕在备考的关键时刻,我仍然隔三差五去操场上跑十圈,空闲时间阅读大量课外读物,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日渐消瘦的孩子中间,我一个人胖了十斤多。
至于课业方面,也没有耽误,只是少了很多无谓的焦虑与压力,多了几分淡定平和,每天该做题做题,该听课听课,哪里不会就问,也没有动辄学到后半夜,搞自我折磨。适当的锻炼与膳食的滋补让我的状态一直处于上佳,除了高考时由于一碗面条闹了肚子,基本上都是健健康康,似乎头发都没掉过。
比高考成绩更加令人满意的结果,是多年以后,我的文章在我当时阅读过的读物上,陆续发表了。
3.
我曾听说过一个治愈拖延症的方法,叫做结构性拖延法。
这方法一是绝对简单,二是乍听起来挺不靠谱的。
比如,一个患有拖延症的人,一件事能拖一整天,为了逃避这件事,他能把所有无意义的事情做个遍:打游戏、喝水、思考人生消遣娱乐,然后到了晚上,怀着不安与自责的心态钻进被窝。
按照我们通常的观念,我们会劝他说:你别拖了,立刻去做!你不许做其他事,把自己按在板凳上,关掉手机,远离诱惑!
这话听起来很正,然而对一个就是控制不住想拖某件事的患者来说,这真的解决问题吗?联想起我跟母亲说:我学不好,母亲翻来覆去第劝:你要好好学呀!是不是听起来耳熟呢?
而结构性拖延法,却是这样的:你不是喜欢拖延某件事吗?拖吧。只是加一条:你把由于拖延这件事所产生的空闲时间,拿来找其他有价值的事做。
这样有三个潜在好处:
你的时间总体上看并没有被虚度挥霍,因为相比于之前,你多少是干了有价值的事的。
你焦躁、自责的心态被大大减弱,从幸福感上看,你也是赚的。
不干耗时间,做了其他有价值的事,这会给你心理上不断地增加正反馈和正面的自我确认,一来造势,二来提升了你的自尊水平——势头会推着你去主动尝试一下拖延对象,而且人的自律,从根本上说是由人的自尊水平主导的。
其实,归根结底,结构性拖延法的成功原理,与母亲对我的因势利导,本质上是相通的。
它们都是人在跟自己玩心理战术,也都将人从一堆一角的死胡同里拔了出来,给你一个更高维度的眼光去看待暂时性的矛盾,你看似没有刻意地克服什么,却在无形中将问题化解开了。
4.
记得我小时候,爷爷住在山上,我经常去看他,他也经常带我去山间采一些蘑菇野菜什么的。
有一回我们俩挺倒霉,到达目的地后发现野菜早被山下的村民挖光了,我懊丧地说回吧,爷爷却不着急,反而要带我去林子里转转。
在丛林中,我看到了刺猬,猫头鹰,松鼠,以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植物花草,开心得傻乐。
祸不单行,我俩又在林子里走转向了,兜兜转转,好不容易走出林子,眼前是一处山口,山下的平原整齐地码着村落。
我长舒一口气:总算出来了。
爷爷长舒一口气:是啊是啊,不过咱们还是迷路的。
我彻底崩溃,那还等什么啊,快走啊,快找回家的道啊。
爷爷沉默了会,抬起手指,目光顺着手坚定地凝视着某个方向:咱们就往那里走两步!
我高兴地问:您这是找到归途啦?
爷爷摇头:不,咱们去那边看看景色。
那天,我们四处游玩赏景,直到晚上到家才想起来饿,奶奶问菜呢,爷爷说吃了。
爷爷一生都是山间的老农,成就难言辉煌,苦难遭受颇多。
爷爷于七十三岁去世,按照农村迷信的说法:七十三或八十四,算是砍儿,他们说爷爷也中招了。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寿命,比七十三岁,长很多。
因为他找食物时,为了生命;找不到食物时,也握着生活。
End.
各平台开白、写作课报名等事宜请添加助理微信号:
N1824503304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