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伊朗?
提到伊朗旅游,不少人觉得不安全,有人甚至把伊朗当成了伊拉克,认为那里有恐怖分子。在我计划去伊朗时,一些亲朋好友心存疑虑。我理解他们的担心,因为伊朗被外界误解已久。
可是,我对伊朗仰慕已久,因为波斯帝国古老璀璨的文化,因为古丝绸之路,还因为那神秘的波斯美女,以及精美绝伦的清真寺建筑,都让我心向往之!
我和妻子于9月28日结束土耳其之旅后,从伊斯坦布尔飞了3个多小时到达伊朗首都德黑兰。从德黑兰到卡尚,再到伊斯法罕,最后玩设拉子。10月6日回国。短短8天时间,感悟颇深,分享如下:
1.住宿
因为被国际社会制裁的原因,Visa,Master Card等都不能使用。因此,酒店无法接受客人的预付款,我们也无法通过携程,Booking,Agoda等来订酒店。只能通过网上游记或Lonely Planet推荐的网址,发邮件给酒店来预定。谁曾想,我提前3个月给酒店发邮件,大部分酒店要么不予回复,要么直接就说房间已满。
Mahinestan Raheb Hotel因此,我们可选择的酒店不多,心仪的酒店都订不上。算是这次伊朗之行的一个遗憾。Mahinestan Raheb Hotel是我们唯一满意的,价格115美金每晚。
总体而言,伊朗的酒店性价比差。其号称三星的酒店价格在75美金左右,条件只相当于国内的招待所。晚上出去散步,发现和我们所住同档次的酒店(见下图),价格仅在45美金左右。原因仅仅是他们没有英文网站,外国人根本不知道他们。
由于攻略和孤独星球介绍的原因,加上国庆大假,我们住的每家酒店都碰到不少中国人。
所以,我建议去伊朗的朋友,可以到当地去现找酒店,性价比会更高。
2.语言、文字、货币
有些人把伊朗人当成了阿拉伯人。其实,他们是波斯人,说波斯语,使用波斯数字。伊朗是什叶派占多数的国家,他们讨厌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
波斯数字很有趣,类似我们古代的象形文字。
92J54855货币官方使用里亚尔(当地人在里亚尔的基础上乘以10,称为图曼),外国人只能带美元或欧元去换。
在伊朗换汇很奇特,去了两家银行都不能换。机场本来有换汇的,据说汇率最好,但我们是凌晨3点多到德黑兰,太疲倦,给忘了。酒店前台告知附近有换汇的。去找时却发现只有街头小贩手里拿着美元对我们叫嚷。
怕上当,看到一警察,跑上去询问,“money, change”。警察不会英语,我只得拿出美元在他面前晃,他明白我的意思后,居然把我带到街头小贩那里。警察指的大概比较靠谱吧?
半信半疑,我决定先换300美元以解燃眉之急,万一被骗,损失也不太大。小贩叽里咕噜说了半天,我也听不懂。对方拿出手机,按了一个数字,35,000,我猜是一美元换35,000的意思,这和攻略上的差不多,成交。
事实证明,小贩换给我们的汇率合理,钱也是真的。
拿到手1000多万,都是100万一张的,零太多,有点晕。出租车司机报价200,000时,自己没有换算过来,被宰了。20万大致相当于人民币40元,其实那短短的距离只需要5万,人民币10元。
还好,网上有换算公式。如果是里亚尔的话,去掉4个零,乘以2就等于人民币。如果是图曼的话,去掉3个零,乘以2。100万的大钞约等于人民币200块。
3.伊朗人的热情
伊朗人大都热情、好客。特别是年轻人,普遍对中国人有好感。
在一些城市,我们走在街上,经常被陌生人主动招呼。有的隔得老远,甚至在车上都在给我们打招呼,叫Cin(波斯语中国人的发音,我猜是古代秦的意思)。
在德黑兰街头问路时,小伙Amire主动要求给我们带路,并请求给我们当导游。他会一些简单英语,到过中国上海、北京、深圳。有这样的导游,自然求之不得。
把自己要去的地点告诉他,由他帮我们安排行程,先去哪里,再去哪里。是步行,还是乘地铁,还是打车,都由他来决定。我们参观博物馆时,他就在外面等我们。
我们请他喝饮料、吃饭。他非常开心,不断地说感谢的话。一路上,不论是吃饭还是乘车,他也处处为我们节约,也从未带我们去购物。还告诉了我们很多伊朗的习俗,并教了我一些波斯语,诸如:
“Salam=Hi, Khoobi=how are you?, Merci=thank you,
Doosetdaram=I love you, Khodahafez=good bye”
让我有机会一路卖弄,赢得了很多伊朗人的惊讶和夸赞。
小伙很善良,中午吃饭时,由于分量太足,剩下了不少。小伙征得我们同意后,全部打了包,表示要带给公园里的homeless people,伊朗有来自伊拉克、叙利亚和阿富汗的难民。
在传统景点外,他还把我们带到了伊朗人周末度假的地方Tajrish,那里可以俯瞰德黑兰全景。
德黑兰清真寺 男女分开祷告他还带我们去本地有名的清真寺和Bazzarr(市场)。通过他的安排,我们得到了别样的体验!
他还邀请我们第二天到他家里吃饭,称他妈妈会做很好吃的食物。可惜我们第二天一早要离开德黑兰,无法应邀。
从上午玩到晚上,最后,小伙把我们送回了酒店。我给他送了小礼物并给了他20美元的酬谢,他非常开心,给我们鞠了两次躬,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还冲上来和我贴脸颊,还被亲了一下。咱大男人被男人亲一下,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我们在从伊斯法罕乘坐巴士去设拉子时,车站里没有英文标示。我们不知道该在什么柜台换票,工作人员不懂英文,大家靠手势,比比划划居然也能够沟通。
在汽车站内乘车时,我刚把票拿出看该在哪里上车,就不停地有其他旅客来给我打招呼,指明方向。一些年轻的伊朗人会一点点英语,可以简单交流。
开车时才发现,我们上错了。票上显示本应该是15分钟后的一班车,波斯文看不懂,上车时检票的人也疏忽了。惨了,要被赶下车了,我们沮丧地准备下车去底层拿行李。检票员做个手势让我不要动,他拿过票跳下车,向售票厅跑去。过了几分钟,他跑了回来,笑着做了个OK的手势。我拿回票一看,上面画得花里胡哨的,推测他和售票厅交涉(正好座位也没满)修改了我们的票。
我说,“Merci”(谢谢),小伙笑笑摆摆手。
4.波斯美女
在伊朗街头,美女随处可见。年少时读《一千零一夜》,就对美丽的波斯女郎充满了好奇,黑袍、头巾让她们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现代波斯美女的风采吧。
酒店前台美女 邻座美女伊朗美女热情大方,全然没有我们现象中的保守。绝大部分欣然同意拍照,并马上展现她们灿烂的笑容。照完后,美女还会用她的手机,要求我们和她合照。
伊朗是穆斯林国家,按穆斯林传统,女人露出皮肤、脸庞会诱惑出世间的罪恶。所以,女人要用头巾、面纱遮面。外国女人也必须裹头巾,衣服得遮盖住臀部。男人没有太多的着装要求,只是不能穿短裤。
但在外界潮流的冲击下,这一传统也逐渐被年轻的一辈淡化。现在的伊朗,头巾也只是象征性地裹在头上,并没有遮住面部。
在伊玛目广场碰到一群伊朗女人在席地聊天,抽水烟。我们很好奇地停下来看,并用学到的波斯语给对方打招呼。伊朗女人们很热情地邀请我们抽水烟。我抽了几口,有一股淡淡的玫瑰香味。伊朗女人们还主动帮我们合影,然后又用她们的手机拍我们。虽然语言不通,大家还是玩得其乐融融。
5.交通
伊朗基础设施陈旧,交通混乱。司机开车只能用恐怖二字来形容,过马路也少有红绿灯,只能横穿。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我们跟到伊朗人身后走得战战兢兢。
因为伊朗石油储量丰富,汽油一升才折合人民币不到2元。长途大巴座位非常舒适,宽敞,3小时车程才合人民币30多,还要发点心、饮料,真是厚道!
6.景点
伊朗的美景以各种清真寺,花园,古迹闻名,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波斯帝国风情。有不少上千年的古迹。
1.建于1876年的莫克清真寺,由于外墙醒目的粉红色的彩釉瓷砖,被中国人称为粉红清真寺。号称伊朗最美丽的清真寺,早晨的阳光穿过窗户洒落在寺内,一切都显得那么浪漫和唯美!
图片网络2.亚美尼亚区凡克主教堂,凡克主教堂从外观看就很有趣,一座基督徒的教堂竟然有一个伊斯兰风格的穹顶,这是萨法维王朝两种宗教文化共生共荣的最好例证。
3.伊玛目广场:位于伊朗的伊斯法罕省伊斯法罕市的中心,是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的世界第二大广场。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伊玛目广场列入世界遗产。
4.伊玛目清真寺: 始建于1612年,又称“国王清真寺”。
伊玛目清真寺5.谢赫洛特夫拉清真寺:曾是皇室家眷专用的祷告场所。建筑用料和装潢艺术一流,每一寸墙壁都呈现出了皇室的高贵与气派。
整个清真寺最精美的设计在于穹顶上的16扇窗,早上,阳光会从东面的窗户射进来,在穹顶的最高处留下一条光束,而正午时分,16扇窗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光束就会像孔雀开屏一般。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孔雀的尾巴清真寺”。
6.伊斯法罕的聚礼清真寺
集中体现了800多年来伊斯兰宗教建筑的演变,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特点。蒙古特色的建筑提醒了我们,伊朗历史上曾经被蒙古铁骑征服过。
7.奥比杨奈村: 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仍操古老的巴列维语,被认为是波斯文化的活化石。现在,仍有少量老年人居住。
8.塔巴塔巴依宅院: 下图为当时最有钱的地毯商人宅院内饰
9.布鲁杰迪宅院:距今130年历史,为昔日地毯商人的豪宅。
10.波斯波利斯——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第二个都城。主要遗迹有大流士王的接见厅与百柱宫等。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波斯波利斯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500多年历史啊,走在其中,让我充满了敬畏,想象当年是何等的繁华和壮观!
波斯波利斯百柱宫7.气候、饮食
伊朗气候非常干燥,大部分地区是沙漠,但也有一些河流和地下水。有些城市,沿途也能看到绿色的庄稼。伊朗也产各种水果,如西瓜、哈密瓜、香蕉、苹果等,甚至还出口到邻国阿联酋等。石榴等水果,就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国的。
费恩花院以地下泉水闻名10月份,德黑兰、卡尚、伊斯法罕白天温度也就在25度上下。早晚只有10几度,温差很大。短袖加外套比较适合。设拉子温度稍微高一些,但白天也只有26-27度。因为有风,一点都不闷热。所有城市阳光都很强烈,墨镜和防晒霜是必须的。
伊朗饮食广受网友诟病,大都以烤肉为主,Kabab(戏称卡粑粑),牛、羊、鸡肉非常实在,分量大,我们每顿都没吃完过。蔬菜不多,我有两天都上不出来了,才明白kabab的玩笑。
kabab羊肉米饭,黄色的是藏红花 鸡肉 Kabab伊朗食物总体不太好吃,但也没有网友评论的那么糟。只是做法单调,不是烤就是油炸,天天吃比较腻。
总体来说,伊朗不足之处是网速非常慢,住宿条件不太好,食物单一, 商业不发达。
除此之外,在伊朗旅行非常安全,物价便宜。大部分伊朗人友好、善良,美丽的波斯女孩也没有传说中那么保守,虽然也要戴头巾,穿长袍,但宗教的清规戒律也压制不了她们对美的追求。
被长期制裁的伊朗,在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下,游客相对较少,这让它保持了一分神秘和未经商业过度染指的纯粹。可是,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随着对伊朗制裁的解除,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去伊朗,不知伊朗独特而质朴的文化还能保持多久?
赶紧出发去伊朗吧。或许,越禁忌才越美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