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带你入门的哲学书

作者: 天涯煎了个蛋 | 来源:发表于2017-09-25 17:29 被阅读3121次

    写在前面

    这不是一本严肃的哲学书,但是对于非哲学专业的人来说,它是一本“带你入门”,而非“赶你走”的哲学书。

    如果你有兴趣,我们一起来聊聊这本书:《苏菲的世界》。


    目录

    -01.书籍及作者
    -02.故事背景
    -03.哲学是什么?
    -04.西方哲学发展
    -05.感悟


    1 书籍及作者

    1.1 书籍介绍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

    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苏菲的世界》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2 需要留意的地方!

    这是一本小说。

    这是一本不严肃的哲学书。

    这是一本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哲学书。

    作者最后认为:科学是真理,唯物主义是人类正确的选择。(书中没有提供理由,请留意这种引导)


    2 故事背景

    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样在她眼前展开。

    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她的哲学课程。

    如果只是哲学课程,那这本书必然是一本非常枯燥的哲学发展史教材,即使作者穿插着苏菲的生活日常。

    但是在故事发展到1/3时,一切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整个世界发生了极大的转折。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后,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故事发展到1/2时,真相渐渐浮出水面。苏菲和他的老师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他们又当如何应对?

    正是这种故事转折,让这本哲学书不再这么严肃,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

    我想这会是你在读这本书时一个非常好的坚持下去的理由。

    但是,下面要说的,可就不那么生动有趣了。


    3 哲学是什么?

    哲学体系.jpeg
    3.1 哲学起源

    所谓哲学,是指耶稣降生前600年左右,在希腊演进的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

    • 哲学,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 它像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
    • 它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 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
    • 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爱因斯坦说:

    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问。

    3.2 哲学的基础

    哲学的基础是好奇心,与成长是死敌。

    • 这世界就像是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场戏法需要数十亿年才变得出来。
    • 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
    • 然而,当他们年纪越大,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逸,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
    • 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 其中,有些人掉了下来,也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妨,并对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大声吼叫:我们正漂浮在太空中呢!
    • 但是这些人丝毫不理会,他们会说:真是捣蛋鬼!然后继续原先的谈话:今天股价涨了多少?番茄多少钱一斤?听说戴安娜王妃又怀孕了?
    3.3 哲学的产生条件

    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社会科学,它是人类研究世界的基本学科和手段。

    从历史的角度看,哲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探究其产生的条件,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

    3.3.1 饥饿哲学

    所谓“饥饿哲学”,指的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利益和国家进步利益得不到满足,或阶级冲突尖锐的情况下,哲学被迫进行改革思索,以政治和经济探索的方式思考世界,从而产生的价值型哲学。

    我们深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哲学,其本质是为政治服务的。由于资本主义对工人剥削加剧和内部矛盾深化,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唯物论和辩证法,进一步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借以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反对压迫,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工人阶级处于不利地位中发展出来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合理的温床,这便是典型的“饥饿哲学”。

    3.3.2 富足哲学

    所谓“富足哲学”,指的是人们在生活利益得到满足后,思维意识世界得到了极大丰富,细致入微地观察世界与自身的关系,进入意识、精神、自然等多种哲学领域,从而产生的多元形态哲学。

    阿奎那是中世纪杰出的神学家和哲学家,由他所著的《神学大全》享誉古今,是这一时期哲学特征的重要体现。

    由此看出,哲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形态,正因为如此,历史为哲学指明了两条可行的路,促使了哲学的多层次发展。

    3.4 哲学的研究对象

    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哲学家们的关注对象存在差异,但下面这些问题却是从哲学诞生伊始就一直被争论不休的话题。

    我是谁?为什么在这里?灵魂是否存在?上帝存在吗?
    世界如何创造出来的?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演化,时间和空间的本质,自然界的规律法则,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自由意志等。


    4 西方哲学发展

    4.1 哲学发展史

    一般来讲,我们通常说大哲学体系的时代到黑格尔为止。

    在他之后,哲学有了新的方向,不再有庞大的思考体系,取而代之的是“存在哲学”与“行动哲学”。

    马克思说,直到目前为止,“哲学只诠释了世界,可是重点在于他们应该去改变这个世界”。

    这句话显示了哲学史上的一大转折点。

    哲学发展史
    4.2 古希腊罗马哲学
    4.2.1 神话式哲学观

    1)人们总是想为大自然的变迁寻求解释,所以神话有了市场。

    2)希腊人相信宿命论

    • 相信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命中注定的。
    • 人们通过戴尔菲神论(希腊最著名的神论)知晓自己的命运,负责神论的神是阿波罗,他通过女祭司琵西雅发言。
    • 相信命运不仅操纵个人生活,还能左右世界历史。
    4.2.2 自然学派哲学家(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4世纪)

    1)关注领域

    • 宇宙的基本组成物质
    • 大自然的循环变化
    • 自然世界的本质

    2)主要表现

    • 摒弃神话式哲学观

      • 万物并非从无到有,有一种东西一直存在。
      • 大自然的变化必定是某种基本物质造成的。
    • 摒弃神话式历史观(代表人物:贺若多陀斯、修西德底斯)

      • 开始为历史事件寻求合理的解释,而非付诸于神力。
    • 摒弃神话式医学观

      • 希腊医学兴起,目的是为疾病与健康寻求合乎自然的解释。
      • 希腊医学始祖 希波克拉底
        告诫人们:预防疾病,饮食起居要节制,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告诫医生:坚持医学伦理,不泄露病人病情。

    3)主要观点

    自然学派哲学家重视世界本源的研究,他们先后提出:水、无限定者、空气、四元素、粒子、原子等作为世界的本源。

    自然学派哲学家
    4.2.3 诡辩学家

    1)关注领域

    • 个人本身与社会地位

    2)主要观点

    (1)怀疑论:虽然哲学问题或许有答案,但人类永远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所以不屑于哲学性思考。

    (2)关注个人及社会地位:虽无法知晓所有自然之谜的答案,但人类必须学习如何共同生活。

    (3)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罗塔格拉斯,公元前485~410)

    3)与自然学派的异同

    同:批评传统神话
    异:不屑于从事在他们眼中毫无益处的哲学性思考

    4.2.4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到399年)

    1)关注领域

    • 个人本身与社会地位

    2)苏格拉底式的反讽

    苏格拉底说:雅典就像一匹驽马,而我就是一只不断叮它,让它有活力的牛蝇。

    借着假装无知的方式,强迫他所遇见的人们运用自身的常识,从而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各种道德的普遍定义,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

    3)主要观点

    (1)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2)理性主义者

    • 苏格拉底认为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知识奠定巩固的基础,他相信这个基础就是人的理性,他对人的理性具有不可动摇的信念。

    • 他相信知善者必能行善。
      人只要有正确见解,就会采取正确行动。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不存在与社会中。

    • 是非观
      世间有所谓永恒、绝对的是非观点存在,只要运用常识便可领悟这些不变的标准,因为人类的理智事实上永恒不变。

    4)地位

    苏格拉底从未留下任何文字,却对是欧洲思想影响最重大的人物之一。

    我们不知道苏格拉底的真正面貌,但这不重要。因为近2500年来对西方思想家产生启发作用的,事实上是柏拉图描绘出来的苏格拉底。

    几百年后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这样评价:

    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地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罪恶。

    4.2.5 柏拉图(公元前427到347年)

    1)关注领域

    • 永恒不变的事物与“流动”事物之间的关系
    • 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与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
    • 无视感官世界的存在,无视于我们在周遭所见到的一切事物

    2)主要观点

    (1)柏拉图的理型论
    
    • 变VS不变:
      尽管自然界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但一定仍有某些东西不会改变,类似四元素或原子说。
    • 模式:
      永恒不变的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 理型的世界:
      • 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之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
      • 理型是完美无缺的;理型比所有的自然现象更真实。
      • 世间是先有“马”的理型,然后才有感官世界所有的马匹;因此鸡的理型要先于鸡,也先于蛋。
      • 我们对于那些不断改变的事物不可能会有真正地认识,我们对于那些属于感官世界的具体事物只能有意见或看法。我们真正能够认识的,只有那些可以运用理智来了解的事物(饼干是圆是方有争议,但圆是360度没争议)
    (2)世界分为两个领域
    
    • 感官世界:每一件事物都是流动的
    • 理型的世界:无法用感官来察知这个世界,但这些理型(或形式)是永恒不变的
      • 人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生物:身体在感官世界,灵魂在理型世界
      • 灵魂觉醒
        灵魂早已存在,一旦在一具躯体内醒来,便忘了所有完美的理型
        当人类发现自然界各种不同的形式时,记忆恢复,灵魂渴望回归本源(理想生命历程),现实并不理想。
    (3)《理想国》
    
    • 乌托邦
    • 应该由哲学家来治理
    • 人体三部分与国家的关系(极权、阶级世袭制度)
    (4)《律法》
    
    • 理想国受挫后的选择
    • 描述宪法国家,认为是仅次于理想国的最好国家
    • 肯定妇女:男性国民和女性国民是左膀右臂
    4.2.6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到322年)

    1)关注领域

    • 自然界的变化

    2)主要观点

    (1)形式是本质
    
    • 同意世界万物皆不同,但形式永恒不变
    • 与柏拉图相反,他认为形式存在于事物中,所谓形式就是这些事物的特征。
    (2)感官大于理性
    
    • 柏拉图:现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是那些我们用理性来思考的事物

    • 亚里士多德: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是我们用感官觉察的事物

      具有理性是人最大的特征,但是在感官经验到各种事物之前,理性是完全真空的。人没有天生的“观念”。

    (3)质料与形式
    
    • 世界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 质料与形式结合的过程,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

      • 形式: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不但说明了事物的潜能,也说明了它的极限
      • 质料:事物组成的材料
    (4)目的因
    
    • 具体事物是由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构成的。
      • 目的因:如下雨是因为动植物需要
    • 他提出一个事物最后的目的、运动最终的原因:'第一推动者',并认为它是一个没有质料的形式。
    (5)创立逻辑学:
    

    给动植物分类,证明时遵循的法则

    (6)自然的层级:
    
    • 无生物、生物(植物、动物(禽兽、人类)
    • 自然现象的分类标准:对象的特征,就是说这个东西能做什么或做些什么
    (7)上帝
    
    • 猜想地球上所有的活动是受到各星球运转的影响,但星球的操控者是上帝
    (8)伦理学
    

    黄金中庸:平衡、节制才能幸福快乐

    (9)政治学
    
    • 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
    • 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
      • 君主制(防止专制)
      • 贵族统治(防止寡头政治)
      • 民主政治(防止暴民政治)
    (10)歧视女性:
    

    影响了整个中世纪,包括教会

    • 男人提供形式(精子中具有小孩全部特质),女人仅贡献质料(土壤)
    • 女人是未完成的男人
    4.2.7 后亚里士多德时期

    1)关注领域

    • 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仍致力于解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问题

    • 关心人的伦理与道德,最关心何谓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收获这种幸福

    2)学派

    (1)犬儒学派(公元前400年左右)

    • 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物质、政治力量、身体。人不能沉溺于物质上的享受。

    • 幸福一旦拥有,不会失去。

    • 认命。无需担心自己的健康,不应为生老病死苦恼,也不必担心别人的痛苦而让自己活受罪。

    (2)斯多葛学派(公元300年左右)

    • 全体人类(含奴隶)都受到神明律法的管辖,律法建立在理性上,永恒不变。-同苏格拉底

    • 一元论:宇宙间只有一个大自然,物质与精神不冲突。

    • 人本主义(以个人为人类生活重心的哲学)(西塞罗)
      对人类而言,人是最神圣的(塞尼卡)

    • 认命。学会接受命运,冷静。

    (3)伊比鸠鲁学派(公元300年左右)

    • 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 劝人离群索居

    • 死亡和我们没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参考:灵魂原子-德谟克利特斯
      之后变质成:沉溺于自我放纵

    (4)新柏拉图学派

    代表人物:普罗䦺(公元205~270年)

    • 世界横跨两级,一端是他称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是完全的黑暗

    • 这个黑暗世界并不存在,只是缺乏亮光照射而已 -- 上帝一直都在,不过上帝之光有强有弱

    • 神秘主义
      与上帝或“天地之心”合而为一的体验

    4.3 中世纪(公元400年-1400年)
    4.3.1 特点
    • 介于两个时代之间的一个时期。

    • 黑暗时代,是古代(最后罗马时期结束)与文艺复兴时期笼罩欧洲的漫长的“一千年的夜晚”。

    • 中世纪,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它的作用是为信仰作理性的解释。

    • 中世纪是一股以基督教文化来统一欧洲的力量。

      • 公元400~500年,文化式微,公元529年,教会关闭雅典的柏拉图学院,成立圣本笃修会,是基督教会钳制希腊哲学的象征。
    4.3.2 文化融合

    1)印欧文化

    (1)印欧民族/文化:定义

    所有适用印欧语言的民族与文化

    (2)观点

    • 相信宇宙间有很多天神

    • 将世界看成是善与恶无休止互相对抗的场所

    • 视觉是最重要的感官

    • 经常制作描绘诸神及神话故事的图画和雕刻

    • 生命轮回

    • 宗教生活偏重自省和打坐

    2)闪族文化
    (1)是西方三大宗教的渊源:犹太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2)主要观点

    • 一神论

    • 相信历史是呈直线式发展的(最后审判日)

    • 最重要的是听觉

    • 不可描绘或雕琢神像

    • 生命的目的不在于脱离轮回,而在于从罪恶与谴责中得救

    • 宗教生活偏重祈祷,布道和研究圣经

    3)文化融合

    文化:分裂再融合
    4.3.3 基督教

    1)发展

    (1)耶稣(公元0年)

    • 宣称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与赦免

    • 没有人能获得上帝的怜悯,我们也无法拯救自己

    • 只有向上帝祈祷,才能获得宽恕

    (2)保罗:让基督教遍地开花(公元150年)

    • 《使徒信经》第一条:耶稣是神,也是人

    (3)公元380年,基督教被奉为罗马帝国国教

    2)关注领域

    中世纪的哲学家几乎认定:基督教义就是真理。

    • 他们的问题是:

      • 是否一定要相信基督教的启示,能否借助理性探索基督教的真理?
      • 希腊哲学家与圣经的记载有何关系?
      • 圣经与理性之间有抵触吗?信仰与知识可以相容吗?

    3)代表人物

    (1)圣奥古斯丁(公元354~430)

    • 第一个将历史纳入哲学理论的哲学家

    • 信奉新柏拉图哲学的主教

      • 并不认为基督教的教义与柏拉图的哲学之间有所矛盾,将柏拉图基督教化
      • 理型存在上帝心中
    • 主张上帝与世界之间有一道不可跨越的距离

    • 无人值得上帝救赎,但上司决定拯救部分人。教导众人要有自己就是少数选民之一的自觉。

    • 线性历史观

    (2)圣多玛斯(公元1225~1274)

    • 将亚里士多德基督教化(将哲学家的观念用不至于对教义造成威胁的方式诠释)

    • 想要证明世间只有一个真理,而亚里士多德的真理并未与基督教教义有冲突

    • 我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接近上帝

      • 经由信仰和基督的启示
      • 经由理性和感官
    • 歧视女性

    4.4 文艺复兴(14世纪末到16世纪)
    4.4.1 文艺复兴运动

    1)经济背景:
    自给自足式的经济逐渐转型为货币经济体系。

    2)影响:
    改变了大家对人类的看法,人本主义精神强调人本身及其价值

    3)主要观点

    (1)古代艺术与文化的再生/人道主义的复兴,口号:回归本源

    (2)人们重现发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价值

    (3)人本主义:更强调个人主义(古代强调宁静节制中庸)、活在当下,泛神论;反人本主义盛行(审判、烧死异教徒风气盛行)

    (4)新科学方法:用感官调查(观察、经验、实验)研究大自然;人类开始干预并控制大自然

    (5)新世界观:

    •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是宇宙中心
    • 伽利略:惯性定律、抛物线运动
    •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轨道定律

    (6)没有中心,人就是中心,宗教狂热

    4.4.2 宗教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

    • 不需要教会居中祈祷才能获得上帝赦免,也不靠购买教会所售赎罪券。

    • 人只能通过信仰得救。

    4.5 巴洛克(17世纪)

    巴洛克: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4.5.1 主要特征

    1)十七世纪的主要特色:

    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对比中呈现的张力

    2)哲学思想

    (1)理想主义

    生命基本上具有一种崇高的特质

    (2)唯物主义

    一种相信生命中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从肉体感官而来的哲学

    (3)物质主义

    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霍布士

    相信自然界所有的现象,包括人与动物,都完全是物质的分子所组成的,人类的意识(即灵魂)也是由人脑中微小分子的运动而产生的。

    4.5.2 代表人物

    1)笛卡尔(1596-1650)

    • 现代哲学之父

    • 第一个创立一套重要的哲学体系的人

    • 观点:

    (1)人是会思考的动物,我思故我在
    怀疑一切,而怀疑是真实的,怀疑必定在思考,思考,必存在

    (2)上帝是存在的
    宇宙间有一个完美的实体(我们不完美,但是我们有完美的概念,说明完美存在,上帝存在)

    (3)宇宙有一个外在的真实世界
    上帝可以保证我们用理智所认知到的一切事物必然会与现实世界相符

    (4)二元论者

    • 宇宙间共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真实世界

      • 思想或灵魂:属于意识,不占空间,不能分解,独立自主
      • 扩延或物质:没有意识,会占空间,可以分解
        都来源于上帝,却彼此互不影响
    • 人是二元的存在物,人既有灵魂,又有扩延的身体

      • 动物的生命和行为都是机械化的,完全属于扩延的真实世界
      • 如果动物有思想,也属于二元

    2)斯宾诺莎(1632-1677)

    (1)地位:
    第一个对圣经进行历史性批判的人

    (2)观点:

    • 否认整本圣经都是受到上帝启示的结果

    • 哲学理念:用永恒的观点来看事情

    • 一元论:上帝就是世界

    • 上帝通过自然法则主宰世界,人的动作和思考是自然法则的产物。

    • 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只有理性才能把握它,感觉经验不可靠。

    • 人没有自由的灵魂,灵魂或多或少都被囚禁在一个类似机器的身体内。

    希望用他的伦理学来显示人类的生命乃是遵守大自然普遍的法则,必须挣脱自我的感觉和冲动的束缚。

    斯宾诺莎把自然界视为唯一的'实体',认为思维及扩延是统一的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个别事物是实体的变形,只有通过理性把握了唯一的实体,才能认识个别事物。

    3)莱布尼茨(1646~1716)

    莱布尼茨进一步发展了笛卡尔的思想。

    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天赋的,但起初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存在于人们心中,须经加工才真正显现出来。

    4.6 经验主义(18世纪)
    4.6.1 主要观点

    (1)我们对世界的了解,都是从感官而来。 (2)如果不是透过感官的体验,我们的心中将一无所有。

    4.6.2 代表人物

    1)洛克(1632-1704)

    (1)《论人之理解力》

    • 单一感觉概念(感觉、经验是一层层搭建起来的,从无到有)

    • 感官的性质分为“主要”和“次要”。

      • 主要是指扩延世界的特质,如重量;
      • 次要如酸甜,气味、声音等不能真正反映事物本身的固有性质,而只是反映外在实体在我们的感官上所产生的作用。

    (2)相信人类凭理性就自然而言地知道上帝的存在【同理性主义者】

    (3)后天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是认识的来源,感觉是可靠的。

    (4)洛克认为心灵是一块'白板',观念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痕迹的产物。

    2)柏克莱(1685-1753)

    (1)人有“灵”。

    我们所有的观念都有一个我们意识不到的成因,但这个成因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性的。

    (2)我们周围的世界与我们的生命全部存在于天主之中。

    他是万物唯一的成因,同时我们只存在天主的心中。

    (3)断定世界上除了感知的精神实体和被感知的知觉之外,什么也没有。

    3)休姆(1711-1776)

    (1)人应该回到对世界有自发性感觉的状态。像个孩子。

    (2)人有两种知觉:印象(对外界实在的直接感受)和观念(对印象的回忆)。

    我们有时会将物质世界中原本并不共存的概念放在一起,比如飞马。如果一个概念是以不符合现实的方式复合而成的概念,则是虚假的

    (3)自我是一个过程,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

    (4)不可知论者:怀疑上帝是否存在的人。

    (5)只接受用感官认知的事物,除此之外,一切都有待证实。

    • 即真实存在的只有知觉,经验由知觉构成,知觉以外的东西都是不可知的。
    • 基督教或奇迹属于信仰的范畴,与知识或理性无关。

    (6)习惯性期待:一件事情跟着另一件事情发生,并不一定表示两者之间必有关联。最早天鹅都是白的,可不代表没有黑天鹅。

    (7)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并不是由理性决定,而是感情。

    (8)我们绝不能从“是不是”的语句,得出“该不该”的结论。

    比如:很多人出门想坐飞机,所以我们建更多的机场。明显结论是错误的。

    4.7 启蒙时期(18世纪中后期)
    4.7.1 主要观点

    (1)反抗权威:怀疑前人所谓的真理,每个人必须自行找寻问题的答案
    (2)理性主义:世界太有条理,因此上帝存在;灵魂不朽是合理的

    4.7.2 代表人物

    1)法国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1)文化上的乐观态度

    (2)回归自然:回归理性

    (3)自然宗教:上帝万古前创造世界,然后再未现身。上帝只通过大自然与自然法则向人类显现,而非任何超自然的现象。

    (4)人权: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争取言论自由、新闻自由

    2)德国:康德(18世纪后期)

    (1)天生的有色眼镜(理性):心灵中的两种形式:时间和空间先于一切经验。时间和空间属于人类的条件,是人类感知的方式,而非物质世界的属性。

    (2)因果律: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

    (3)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念受到两种因素左右,一个使我们必须透过感官才能知道的外在情况,称为知识的原料,另一个是人类内在的情况。

    例如我们所感知的事物都是发生在时、空之中,而且符合不变的因果律等,称为知识的形式。

    (4)感官知觉和理性影响我们对世界的了解。

    (5)宗教是理性和经验解决不了了,要求助于信仰。

    4.8 浪漫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4.8.1 主要观点

    1)强调艺术对人类认知的重要性,同文艺复兴时期

    2)浪漫主义者的职责就是体验生活/成天做白日梦,浪费生命

    3)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

    4.8.2 代表人物

    1)谢林(1775~1854)

    主张将心灵与物质合而为一
    自然与精神都是一体两面,整个大自然都存在于人的心中

    2)赫德(1744~1803)

    历史的特性就是连续、进化与设计,是一个过程
    动态的历史观,启蒙时期哲学家的历史观是静态的

    3)黑格尔(1770~1831)

    (1)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

    (2)理性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

    4)祁克果(1813~1855)

    (1)推崇个人主义,黑格尔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

    (2)与其找寻唯一的真理,不如去寸照那些对个人声明具有意义的真理

    (3)真理是主观的,真正重要的真理都是属于个人的

    4.9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19世纪~)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西方流行的各种哲学派别,它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继续。

    4.9.1 马克思(1818~1883)

    1)哲学家只诠释了世界,可是重点在于他们应该去改变这个世界。

    2)一个社会的政治情况与意识形态是由它的生产模式决定的。

    3)一个社会的是非标准主要是由那个社会里的统治阶级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4.9.2 达尔文(1809~1882)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9.3 弗洛伊德(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1)《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心理学

    2)本我、自我、超我

    3)潜意识。

    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

    4.9.4 萨特(1905~1980)

    1)存在主义

    • 存在主义就是人文主义。以人类为出发点。

    • 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如尼采所说:上帝已死。

    • 人没有一种不变的“本性”。

    • 人的存在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我存在的这个事实比我是谁更加重要。她说: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主张人的问题才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必须把人召回来并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加以研究,从而解释现实世界。


    5 感悟

    哲学一直是一门形而上的学问,这也注定了它的受众范围是比较小的。但是哲学又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人活着不只是为了活着,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闲下来的人们可能会开始思考:

    我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有前世今生,有轮回转世吗?
    世界从何而来?世界如何成为世界?世界的未来在哪里?

    这些都是哲学的范畴。

    我们现在都知道物质的构成中有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等,我们知道有金木水火土5种元素。但这些都是通过仪器验证的。

    在古代、中世纪,没有仪器,但是哲学家们通过思考,也得出了这些结论,他们试图用观察、思考来找寻世界的本源,自然界的变化等等。

    不可否认的是,哲学是推动世界前进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们需要了解哲学,未必需要很专业,但至少可以简单了解哲学的前世今生,发展脉络。

    书中,哲学家艾伯特·诺克斯对苏菲说: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

    我不希望你成为这些人当中之一。
    我将尽我所能,让你熟悉你在历史上的根。
    这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仅是一只赤身露体的猿猴)的唯一方式,也是我们避免在虚空中漂浮的唯一方式。

    我们需要了解哲学,学习哲学。

    因为哲学,是人类内心深处的呐喊,是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eb6fb42e8c42:你好,请问一下您知道巴洛克时期哲学流派的影响吗
      • 大师兄在简书:现代的人工智能删笛卡尔一个耳光,您喝大了吧
        天涯煎了个蛋:谢谢你的意见,我会在分享中慎重表达自己的看法。:blush:
        大师兄在简书: @名字太长不容易被发现 我是觉得人工智能至少在目前来看,是根本不具有意识的..作者总结的很好,感谢分享,只是这句话不太认同..
        天涯煎了个蛋:我想表达的是,笛卡尔说思想是完全独立自主这句话是有争议的。现在以及未来可能的人工智慧并非完全独立自主。我并不十分赞同笛卡尔的这种二元论。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当然,是有个人倾向的。我把这句话删掉,谢谢。
      • 乐之读:赞,刚看完这书
      • 海若神:我一直很纳闷“形而上学”是个什么意思?谁发明的这么蛋疼的词?有没有“形而下学”?
        天涯煎了个蛋:最早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的名字。后来被黑格尔和马克思用作贬义,与辩证法对立。本质上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指对无形世界的非经验性非理性的哲学研究。严复曾经把形而上学翻译成玄学。
      • 小乔心事为哪般:最近就在看这本书,可以交流交流吗?
        天涯煎了个蛋:当然可以啊,互相学习:smile:
      • 海若神:太棒了!在简书看到的最有料的干货,收藏慢慢看,慢慢消化。《苏菲的世界》以前看过,还记得席德,猫咪雪儿,苏菲和乔安……但是你能把西方哲学史整理的如此好,尤其那几张图,真心赞👍
        天涯煎了个蛋:你喜欢就好:smile:
      • Crazy麻麻:这本书的确很有意思。我记得有几个章节还讲得挺让人脊背发凉的,可能是分析得有点悬乎,加之我又是晚上看的。感觉世界都不真实了。😶
        天涯煎了个蛋:@Crazy麻麻 那后面 柏克莱 的理论更恐怖,直接摧毁了人类存在的根基。一切都是虚幻,人生如梦。
        Crazy麻麻: @天涯煎了个蛋 嗯,或许是吧,我记得它讲了个山洞理论。现在想起来都是有点害怕的😂
        天涯煎了个蛋:看来你受了柏克莱的影响,我们这个世界不过是天主心中的映射。我们并不真正存在。也许就是一场梦,就像是《盗梦空间》里说的那样。
      • Sixpence_:我也正在看这本书,刚开始看时觉得挺有意思,看到希腊文化那部分就觉得有点乏味,然后就几天没看了。😵
        Sixpence_: @天涯煎了个蛋 嗯,我尝试坚持把它读完,第一次读关于哲学的书,了解下哲学的知识也不错。😄
        天涯煎了个蛋:作者还是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的,他喜欢的介绍的就多,不喜欢的简单带过。而且后半部分的哲学思想介绍太过零散,是有点乏味的。但是如果你尝试看完,或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至少会对整个哲学发展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smile:
      • 归墟人愚:这本书买回来好久了,看了一半就放下了。继续看完。
        天涯煎了个蛋:看到一半啊,正是故事变得精彩的地方:smile:
      • e7728e617625:有哦,看了你的文,很有兴趣想要去读这本书了。以前都是听别人提起过,但有的人说层次不同的人看这本书也会看出不同来。打算拔草了
        天涯煎了个蛋:@番茄味的香蕉榴莲糕 哈哈,我这是抛砖引玉,期待看到你看到的不同:smile:
      • 夜航星osmo:刚看了一章
        夜航星osmo:@天涯煎了个蛋 嗯
        天涯煎了个蛋:坚持到1/3,或者1/2,你会有新的动力
      • echo安神:很多年前读过,因缘巧合在看见它,是在隔壁宿舍一个同学的床头,同学说看了很久看不下去,你要就拿去。我随便一翻就不觉意的连续看完了,挺有趣的,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觉得难读。这就是缘分吧
        天涯煎了个蛋:这本书就是一本小说式的哲学发展史。历史,尤其是哲学史,本来就是比较枯燥的。了解历史不难,难的是怎么修炼自己的哲学思维,用哲学的眼光思考问题。这个就因人而异了。
      • 絮昕:很早前就买了这本书,还没看:sweat:
        天涯煎了个蛋:@絮昕 那就开始看吧,希望看了我的总结后,你会有看这本书的欲望:smile:
      • 麦麦sky:还做了各种图,不错哦
        天涯煎了个蛋:@麦麦sky 你喜欢就好
      • 高飞xo:我也正在阅读英文版,顺便学习英文了:smile:
        高飞xo:@天涯煎了个蛋 中学生读物啊:joy::joy::joy:一边开着有道词典一边看的
        我素我素:@天涯煎了个蛋 O(∩_∩)O哈哈~,我最近也在看Little Prince。
        天涯煎了个蛋:@飞xo 你太牛了,我目前准备读英文著作,但是准备从入门级的《Little prince》开始,向你学习!
      • 二道门:个人觉得,这本书适合初中到高中的人看,对建立世界观有帮助。
        天涯煎了个蛋:@二道门 说的很对,但是除非自己有兴趣,或者大学必修课,一般人是不愿意花费时间看哲学这种形而上的东西的。
      • 虑远如一9949:真心长,赞👍

      本文标题:《苏菲的世界》|带你入门的哲学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kl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