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十七
朱光潜谈读书,有读书四到的观点。于眼、口、心三到之后,又提出手到。这第四个“手到”,讲究的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讲究的是以写精思,以思优读。培根有言云,“笔记使人精确”。
这些经验我是深感受用的,我的写作其实很多是笔记形式完成的。
我常常在读书的时候,写在文章的边上、留白处、天地之空白之处(当然,很多笔记可能散逸了)。对于名家,我也敢于直言己之不同意见,书写下来,以证我思。
起先,我有些顾虑,我之思考肯定偏颇,写下何益?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笔记是生活中的好习惯。写下感受,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不管是否成熟,鸟儿已经飞过,需要留下声音,以待来者。经过阅读和阅历的增长,而后发现可能我的思考有误,必定要进一步思其原因,进一步求诸己心,察昨非今是,且力行改之,终有所进之。读书是个人精神生命成长之必由之途。人类思想之大潮浩荡汹涌,想一些名家,类如坡仙亦为后人诟病,我为沧海一粟,有何惧哉? 我读,故我在,我思,故我成长。
爱默生说,读书,要以书注己之生活。这个读书观已经是较为高的境界了。读书之初,因为所知甚少,孤学难免寡陋,所以是书读我,即我理解书,以我之经验求证书之正误。这只是第一步。书之效用是在书外的,所以还要第二步。随着阅读和阅历的增广拓展,经验和经验互相形成佐证,书本与生活渐被打通。于是让书读我,即以书证(正)我。这一阶段的读者往往能够左右逢源,中流自在,涣然冰释。所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先生说,是读书的第三境界。我说,此为小成,此为大乐。也许以上这两种读法就是所谓的“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吧。
读书乃不断开掘自我生命土壤的过程。我曾经说,生命就是不断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那么,就以书为友,以笔为杖,以文为履,而奋力前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