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瑋儿 图/部分网络
年底了,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虽没有领导逼着写和年终考核挂钩的小结,到了这个一年中最穷的时刻,自律自觉回顾过往也是必须的。
读书、减肥这些千篇一律的梦想清单就不列了,和往年差不多的工作业绩也懒得表功,且容我做个没奖金、有情怀的年终盘点。
我在年头给自己确定过一个关键词“蜕变”,就只说说这一年中触动我发生改变、同时影响到我未来状态的两件小事,对,都是小事。
第一件小事:向80后女孩买卡
什么卡?上网卡?信用卡?非也。
上网卡帮你连接到无限量的资讯,信用卡帮你打开银行的支付通道,而我买的卡,居然可以帮你连接到自己的潜意识,打开你重重心门,让你像照镜子一样内观到自己平时看不见的思想与情绪,你说神奇不神奇?
一年之前我对它还一无所知,一年后,我已经拥有它家族中的诸多成员,并能得心应手将其运用于个体教练和团体咨询。
关于卡片本身我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一向崇尚严谨治学的心理专题主编lekli曾撰文《OH卡牌,一次潜意识的探索》描写他的亲身体验,可见绝非伪科学,更不是仅用于游戏的玩具。
而触动我的不光是这些花花绿绿的卡片,更是卖卡给我的人,一个和我一样是双鱼座并且当过老师的80后女孩。
曾对事业、婚姻双重迷茫的大龄剩女是她对自己的描述,不顾家里反对放弃旱涝保收的事业单位饭碗,怀揣梦想只身一人闯荡上海,住过40块一晚的地下室,就在某个下午一杯咖啡的时间,抽了一张卡片,从此命运逆转。
“中国OH卡学院”应运而生,女孩成为将此工具引入大陆的第一人,最美妙的是,不久,便遇到了与她志同道合的意中人,并有了爱情的结晶。
所有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背后,一定有种力量叫做坚持。女孩说她购入的第一批卡花掉了毕业后工作的所有积蓄,看着一屋子的卡片,兴奋不已,又惴惴不安。
而今她小小工作室的卡片,每个月都不断输送至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各大高校的心理老师手中,就在不久前,女孩请到卡片的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Mortiz Egetmeyer老师来到中国,我也有幸接受了最原汁原味的培训。
第二排中间两位就是女孩和Moritz老师我喜欢看女孩的朋友圈,并不常见推介产品的图文,反而更多是她专注学习的点滴记录。买卡这件事通常都是我主动问上去的,怪不得有同行说她一点不像个会做生意的人。
或许,活出自己相信的姿态,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广告。
自由职业了八年的我,大部分收入还是要依靠合作单位,说白了,上班族只有一个雇主,而我有好几个。年初认识这个女孩,不得不说,让我对“自由”的定义又有了更深的思索。
第二件小事:跟90后老师学琴
什么琴?不是孩子们争着考级的钢琴,而是文人贤士四艺之首的古琴,亦称瑶琴或七弦琴,是联合国最早确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一个现代人玩这个,岂不曲高和寡?而我正是在八年前决意离开朝九晚五的生存方式那天,也同时决定要寻觅一种聊以修身的爱好。
因为太了解自己在职场上是一个成就动机极高的人,我想,一个自我雇佣者应学会的耐得住寂寞,和一个心理工作者必备的平和中正,或许在和一样乐器的交流中,可以教给我。
必须毫不谦虚地承认,多年快节奏的外企生涯为我配备了迅速学习和掌握一门技能的智商,2008年末到2009年中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已经能弹奏《平沙落雁》这样的中级曲目。
然并卵?此后我便陷入马不停蹄的谋生长跑,虽然自考拿下心理学硕士学位并很快get到N个知名咨询公司的认证,让我在make money这条路上无往不利,而我心爱的琴却蒙上了厚厚一层灰,更别说当时自己期望慢下来的初心。
直到最近这一年,直到最近这几周,直到我写下《慢了(无深度文)》这一篇没多少人阅读的文章,我也恰好再次坐进学琴的课堂,完全停下追逐的脚步,放下一切俗世羁绊,让自己的心和手真正呆在一起。
啊啊啊,我的90后美女古琴老师而且这一次我特意下榻扬州、闭门从头学起,抛弃之前所有基础,把自己交给一位古琴专业硕士毕业的90后老师,让她帮我从勾、挑、抹这些最最基本的指法开始纠正手型。
别看老师年轻,却已有近二十年的琴龄,从音乐学院附中到中央音乐学院一路科班正统训练造就了她超乎年龄的严谨,我要的中正平和,在她的教学风格里体现无余。
所以学琴这件小事,不仅让我重修了一门技艺,更重要的是一种心境一种精神。回家以后,我发现自己可以做到不紧不慢地练习了,不再掐着时点,不再急于事功。
就仿佛我对赚钱的态度,在这一年中,也不再强求自己要在多少时间获得多少收入,而更加看重一件事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因此我接活变得挑剔了,say no越来越多了,正因为这样的变化,对照我年初设定的目标,唯一没达标的就是收入这项,差距还挺大。然而,我竟没有一丝对自己的不满,相反,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乐呵与自在!
在找到买卡的女孩和教琴的老师这两件事上,都似乎是“如有神助”一般看似希望渺茫却又不费工夫,不禁让我思考这平常的两件小事有否共同之处。
这两个年轻女孩之所以能感染到我,甚至于影响我一个职场“老司机”的心态,都在于她们对自己所喜欢的事情的全情投入。我想:这会不会就是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说的心流(Flow)?
那是一种将个人精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一种几乎是自动自发的、不须花力气但又高度集中的愉悦感与充实感。必须说,当我和来访者一起观察一张手里的卡片,或正襟危坐在我的琴桌前的时候,我做到了!
哈哈,竟然抽到了这张卡我忍不住查了一下文献,发现“心流”的状态一般出现于厌烦和焦虑的中间值附近,此时,任务的难度足以激发我们去努力克服,同时又不会让我们产生畏难情绪。
如果能力高、挑战低,难免心生厌倦,若能力低而挑战高,则会引发焦虑。只有两者相匹配,既不驾轻就熟,也不望而生畏,才有可能恰到好处达到心流状态。
有些地方把这样的状态称为“颠峰状态”,我总是不由自主回忆自己四年有余的教师生涯,现在看来,那正是一种长久的心流状态。
研究表明,心流状态下的个体通常还具备一些特征,比如完全不受干扰、忘记时间的流逝、不计较现实回报等,这又叫我想起我今年另一个主动选择的变化,就是投身原创写作队伍。
每次一进入码字状态,我真的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啊!很多人问我这么卖力有没有稿费,哈哈,偷偷告诉你们,昨天,打赏钱终于到了可以提取的额度——200块!
这还得感谢上班专题主编曹门霞客行的厚爱,将我收入《2016年上班专题年度推荐作者榜》。至此,我入住简书4个月,完成近10W字书写,18篇文章超过2/3上首页。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心流状态可以提升5倍的效率吧。
过去一年中,你有没有过全心投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呢?别告诉我你活到现在都还从未有过那种体验(Word天,那还活个什么劲啊!)也别拿“平平淡淡才是真”为自己的不努力当借口,这句话放在辉煌过的人身上才有feel。
依据发展心理学理论,成年早期(20-40岁)和成年中期(40-60岁)都正是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别说成年,只要80岁之前,人的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都远比我们以为的缓慢得多。任何开始都不晚,怕就怕从不开始!
同时宣布一下,明年起我的计划里不再出现“目标”两字,因为人生已经到了无需再用数字来量化所得的阶段,每走一步,我都选择用心投入、用心感受、用心体悟。
所以继续延用“关键词”这个说法,2017的词已定,叫做——梳理。明年此时,再来回顾,不怕围观,欢迎监督。
据说,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冬既至,春未远,新一年的关键词,你想好了吗?
作者爱瑋儿,心理咨询师,私人成长教练,管理咨询顾问,一个治愈系女子,坚持原创、坚持走心、坚持好看。
从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到五百强中国区高管,随后砸掉外资银行饭碗,以自由讲师和顾问身份背包行走近30个省市。
而今居家安心撩拨文字,拈拈花,惹惹草,陪陪爱人,看看世界,偶接个案。喜欢我的文,何不关注和点赞?
网友评论
亲,看见这话,我好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