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基本上每天林枫和罗莎都会联系,问候一下,聊一两句日常,知道罗莎在忙着学习,但详细的生活状态林枫是不清楚的。
圣诞节是加拿大学校的寒假,罗莎没去二舅家,说是不熟悉不自在,上学太累了,假期好好歇歇。
她们元月初开学,2020年春节的时候,国内Y情从武汉爆发,迅速蔓延全国。
其他国家也陆陆续续报道口罩事件的进展,学校三月份开始转入线下教学。
报道称患者症状严重,国内家长们很是担心,每天叮嘱孩子们注意安全。
林枫看到相关的信息、注意事项也都会发给罗莎,洗手的教程,收货要用酒精先消毒,低楼层不坐电梯,避免和别人同在一个密闭空间。
门把手拉门要先消毒再拉门,感觉无所不用其极,好像空气中充满了B毒一般。
外国人都不喜欢戴口罩,为了戴口罩的问题政府一再要求、做工作。
而中国留学生被父母教导的十分注意,白天人多,甚至想出门散步,都是晚上才出去。
那边的酒精、口罩断货,麦吉尔的家长组织口罩、酒精棉片海运过去,学生们也会自己抢购。
罗莎和舍友因为疫情,在宿舍里很少出去,有了更多的机会呆在一起聊天。
林枫好几个同事的孩子都在国外上学,纷纷买机票,让孩子先回来,或是一放假就能回来。
那时已经开始x航、有不少航班取消。
林枫问罗莎是否要买票,罗莎说想上暑课,担心万一恢复线下教学怎么办,想上完暑课再回去。
因为不知道上完暑课什么时间,也觉得口罩事件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林枫并没有着急买票。
据在那边陪读的家长说没有报道的那么严重,回来的路上,乘坐航班的人也多,也是有风险的。
林枫想只要孩子安全,没必要急着回来,只要她在那边好好的就行。
那时的舆论很乱,在国外媒体宣传为B毒是从中国传出去的,见到中国留学生或是华裔带着口罩,发生过有过激的外国人漫骂的事件。
国内限制航线,留学生回来近乎断航,即使能买上一张票也是天价,网上骂留学生回国是千里投毒,非常不友好。
可是她们也是中国人,是祖国的孩子,背后是千千万万个中国的家庭,各国开始要关闭国M,防止B毒蔓延,不少国家包机去其他国家接自己的公民回家。
留学生两面都受着排挤,机票买不上,家长们联名给大使馆写信,希望能够包机。
家长们很焦虑,孩子们也很焦虑,仿佛国外特别不安全,可是又回不来。
林枫关注蒙特利尔的公众号,蒙特利尔因为是法语区,有圣诞节去欧洲游玩的习惯,是加拿大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每天确诊病例几千上万例。
一个人封闭久了是会出问题的,何况是在氛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
家长群里开始有家长求助,孩子封闭状态不好,希望在一个楼上住的孩子多去关心一下。
有家长介绍养宠物会缓解焦虑,也有的家长分享孩子刚去时抑郁焦虑,后来如何缓解的经验。
留学生多是对家长报喜不报忧,有的家长介绍其实孩子在那边学习压力很大,麦吉尔大学是学术性的综合性大学,对课业要求很严。
很多女生压力大到闭经,身体出现各种状况,靠吃药缓解。
家长们抱团取暖,有在那边陪读的家长,也有移民过去的华裔家长,互通信息。
有个孩子单独住,发烧,两天没有吃饭,在那边陪读的家长熬了粥过去看望。
有位家长在国内两三天没有联系上孩子,焦急万分,拜托那边的家长去宿舍看看,发现孩子为了考试,两三天没看微信,也就没有回复家长。
虽然孩子都觉得有些小题大作,同为留学生的家长们都能够理解和体会那种联系不上孩子的慌乱。
经常会看到报道,哪儿出现了枪击事件,哪儿出现了车祸,哪儿有学生被袭击,又有谁感染B毒,留下后遗症......等等。
因为Y情,这些刚出国不久的孩子和她们的家长,面对各种信息,焦虑和慌乱是从来没有过的。
罗莎一直还好,林枫并没有太担心,只要她在那边好好的,不动也是好的。
但是是真的好吗?
(未完待续)
(齐帆齐商学院年度品牌营第75篇,字数1485字,累计138221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