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独异于人
第一节
【原文】
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②?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③,其未央哉④!众人熙熙⑤,如享太牢⑥,如春登台。我独泊兮⑦,其未兆⑧;沌沌兮⑨,如婴儿之未孩⑩;儽儽兮⑪,若无所归。
【注释】
①唯之与阿:唯,恭敬地答应,这是晚辈回答长辈的声音;阿,怠慢地答应,这是长辈回答晚辈的声音。唯的声音低,阿的声音高,这是区别尊贵与卑贱的用语。
②几何:多少。
③荒兮:无边无际,形容其大。
④未央:未尽、未完
⑤熙熙:快乐的样子,形容纵情奔欲、兴高采烈的情状。
⑥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准备宴席用的牛、羊、猪事先放在牢里养着。此句为参加丰盛的宴席。
⑦泊兮:淡泊、恬静
⑧未兆:没有征兆、没有预感和迹象,形容无动于衷、不炫耀自己。
⑨沌沌(dùn):混沌,不清楚。
⑩孩:同“咳”,形容婴儿的笑声。
⑪儽儽(liǎo):疲倦闲散的样子。儽,通“累”。
【译文】
应诺和呵斥,相差有多远?美好和丑恶,相差有多远?别人所畏惧的,自己也不可不畏惧。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啊,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兴高采烈,就像参加盛大的宴会享受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和日丽之时登上高台观赏仲春的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的,有如初生的婴儿连笑也不会笑。疲倦闲散啊,就像长途跋涉的游子还没有归宿。
【解析】
本章是老子的思想独白,也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堪称本书的灵魂。同时,本章在文字风格上也与其他章节有所不同,老子以诗一般的语言对甘守无为的道理进行了深刻剖析。文中的“我”是指老子本人,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他个人,而是推及到有抱负、有理想的人。
在常人看来,美和丑是对立的概念,人们普遍偏爱美好的事物,而讨厌丑恶的事物。受这种想法的驱使,人们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美好的事物,当追求得到满足时就欣喜若狂,而一旦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就沮丧郁闷。得道之人则不同,他们心目中无美和丑的区别,一切顺应自然,决不刻意追求什么,也就无所谓得和失,也就不会有痛苦和烦恼了。众人借助外在的事物而享乐,一旦外在的事物消失了,他们的快乐也就不存在了。而得道之人明白外在境界转瞬即逝,所以他们要保持淡泊恬静的心境,这也正是他与“众人”的最大不同。世俗之人纵情于声色,“我”却淡泊无为,以求精神的升华,而不愿随波逐流。老子将“众人”、“俗人”和自己作了鲜明对比,当众人都沉浸在春天般的美景、享用着丰盛的美餐时,他却独自甘守寂寞,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孩一般无欲无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