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教过一年级。但那时的我,没有重视教材上的“数线图”,等到一个六年走完,才发现“数线法”的奥秘。用好它,学生的数感是会得到培养的。从此,不断关注“数线法”,并为“数线法”叫好。
第一,在数的认识时,借助数线法,能够让学生的数感得到增强。
最开始学习的数,是一些实物,但这些实物会因为各自的面积和体积不同,而呈现不同。当我们从实物里抽离出来一个数时,数与数之间就建立了联系。
数与数之间,首先有大小之分。在数线图上,小数在左边,大数在右边。
其次要能区别数与数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比如1和5之间的间隔,比5到10的之间的间隔小一点。既培养儿童的估计能力,又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比如“差不多”“多一些”“多很多”这些词语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在写数的近似数的时候,从整数拓展到小数,借助数线图,能让学生比较清晰地完成近似数知识的认识。在学习分数的时候,仍然可以借助数线图,明确每个分数的大小,还能打通分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第二,在数的运算时,借助数线法,能让让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培养。
《玩游戏,学数学》一书的第179页,写出了用数线法学习计算的好处有三条,分别是:
1)儿童在正式学习第一种算术运算——加法——的时候,就对自己内在认知结构中的序结构、类结构和数观念进行了反省抽象,从而形成了将算术加法纳入其中的新结构。利用数轴学习加法,可以有效地强化和稳固这种新结构。
2)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在初中或者高中毕业考试之前突然涌现的,而应该有其自然的发生发展历程。利用数轴学习算术加法,正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意义上的发生学的源头。
3)利用数轴学习算式加法,关注的核心仍然是数感和算理。
从书里提供的作品来看,学生利用数线图,他们对数的位置制、数的拆分与重组、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都有体现。
比如25+7,拆分成25+5+2;56+28,拆分成56+30-2;42+30,拆分成42+10+10+10。
学生在这一块里的学习,是充分自由的且有创意的。哪怕学生会做25+7,但还是不会妨碍他利用数线图去进行拆分。
后续在学习乘法时,数线图再次得到应用。几个几在数线图上一目了然,乘法的模型建立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一根线,有起点,无终点。一定的距离代表一个数,后面的数以此标准进行度量,这条线上的数就多了起来,多到无限,这些数与数之间发生关系,把这些关系捋清楚,儿童的数感就得到了一定的培养。而这样的数,可以画出无数条来,再自由地拆分与重组,是一件很有数学味的事情。
从此,在数学的江湖中,数线法深入我心,我会好好待它,好好用它,最好用到极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