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最初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但是很多时候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问题是出在学生并没有理解教学最初目标,把他认为老师是在“折磨”他们。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记住学习的最初目标是什么,以及自己在学习中学到了什么。而在游戏中,玩家无论在哪个环节,走到哪一步,都始终记得游戏的最初目标。
《英雄联盟》游戏里有一个“死亡回放”的功能,这个功能主要用于记录英雄在死亡时刻的所有操作细节,玩家借助这个功能可以知道自己哪一步走出来,以便在下一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策略。这个回放功能其实相当于游戏回顾,能够让玩家知道自己存在哪些失误,以便及时纠正,还能够时刻提醒玩家关注最初的目标。同样在老师的游戏化教学中,老师也可以设定类似的游戏回顾环节,让学生能够时刻关注学习的最初目标。
那么怎样设定类似的游戏回顾环节呢?
今天继续阅读《带团队一定要会玩游戏:如何用游戏化思维管好新新生代员工》这本书从企业的员工管理当中探寻游戏化教学的灵感。
根据书上所介绍的做法,老师们在游戏化教学当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设定类似游戏回顾环节,帮助学生关注学习的推出目标。
第一,梳理任务线
梳理任务线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也就是把学习的所有内容串联起来,方便回顾学习内容,关注最初目标。在游戏化教学中,每个任务点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老师在带领学生回顾的时候,可以梳理整个学习环节,把每一个任务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有逻辑的任务线。在梳理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注意趣味性,因为如果你反复讲一件事情,必然会让人感到厌烦。如果以有趣的方式呈现,结果就大不相同,不仅会让学生爱上学习,还能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抓住20%的关键行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一个定律,他认为在任何一种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老师需要带领学生回顾课程的关键内容,专注于20%的关键行为,及要抓住这20%的关键行为,以实现80%的效用。例如在游戏化学习回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的数量按照关键任务点的数量来定,例如有四个关键任务点,那么就分为四组,四组之间按照逻辑顺序串联,每个组队对该任务进行说明和具体阐述。这样一来,游戏回顾又变成了一个游戏,既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性,也抓住了20%的关键行为,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关注学习的最终目标。
第三,制定学习手册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将知识应用在实际解决问题中,游戏化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的最后,老师需要留出时间,让学生从游戏化角色中跳出来,回归到解决问题的角色。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答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必须认真、深刻思考,最终老师需要统一大家的想法,制定学习手册。学生需要准确说明在实际解决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的目标、情境和具体步骤,并记录在手册空白页,以便下次下一次复习时参考,或者存档留给下一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