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精品写作道理默岩文学
好中文的样子回顾:第32讲--清晰简单如最真

好中文的样子回顾:第32讲--清晰简单如最真

作者: 王佩 | 来源:发表于2017-10-20 23:53 被阅读3689次

    大家好,今晚我们讲解《好中文的样子》第32讲:跟真理一样清楚简单

    由于我们剧组今天到煤矿采访,回来晚了,所以开始晚了一些,请大家见谅。

    有些不擅长熬夜的同学,请尽量撑到23点,我讲努力把精华部分在1个小时讲完,夜猫子属性的同学,我们可以23点以后继续。

    《好中文的样子》第31讲,我们讲了“古典文体”,说实话这不是一个好的翻译。Classic Style,可以翻译的方式很多,比如:古典风格,古典文风,经典风格,经典文风,经典文体,最陌生化的翻译当属音译,我甚至想翻译成:克勒洗刻风。

    古典文体,这个叫法,本身就犯了知情的魔咒(知识的诅咒),它不自然,不直观,甚至会让人想到古典文学。

    什么是古典文体?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Clear and simple as the truth.

    清楚简单跟真理一样。对,这就是这种文体的特点。

    古典文体是 Francis-Noël Thomas and Mark Turner在Clear and simple as the truth这本书中提出来的。

    经过Steven Pinker在其21实际写作巨著《风格感觉》中专门介绍,从而才广为人知。

    其实古典文体,特指的是17世纪法国作家圈使用的一种文体。它主张,用一种讲述真理和真相的方式,来写作。不把思考的过程展示给读者,文章清清楚楚,简简单单,任何受过教育的读者都能读懂。

    代表人物和作品是:帕斯卡尔《外省通信》,拉罗福什科《道德箴言录》,拉法耶特夫人等的作品和书信。

    而在作者看来,英美写作圈里,几乎没有称得上是古典文体的作家。除了极少数的托马斯-杰斐逊,马克吐温之外。这种看法本身带着偏激而来。因为作者们显然忽视了古典文体的大户望族。大家当然知道我指的是哪儿。

    中国!

    下面举白居易《荔枝图序》的例子,这是一篇标准的古典文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白居易的这篇《荔枝图序》是一篇小品中的千古佳作。

    他的影响力有多大呢?明代李时珍也认可。《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释名〕:“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文章只有129个字,出去末段所写作序的用意之外,写荔枝的只有95个字,却把荔枝的色香味全写出来了。

    对于“不识者”来说,荔枝是未知的东西,作者用:桂、桔、丹、葡萄、枇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这些已知的东西来比拟,从已知推知未知,不识者也就知道荔枝是什么样了。

    对于识者来说,提起荔枝,脑子里浮现出荔枝的形象,一读文章,缩写恰巧就跟自己的印象吻合,对作者的描绘,不仅叹服:对,荔枝就是这个样!

    再看一篇古典文体,沈括《梦溪笔谈》中的一篇《活字》。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这篇文言文非常浅显,入选过很多次语文课本。

    我国古代的活板印刷术,从这篇短文的记载里可以看出来。从刻字起,到排字,制板,印刷,排字和制板的交替进行,字的分类保存,常用字的储备,罕用字的刻制,以及需用的材料(包括用胶泥,不用木头的原因),每一道供需的作用和操作,都轻轻出处,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如同真理。

    Clear and simple as the truth,这就是古典文体。

    再看这一篇南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是不是既清楚又简单,就像真理一样?

    而法国17世纪的古典文体是什么样子呢?大家可以对照一下。古典文体家的法国人让.德.拉布吕埃说:

    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出生、生活和死亡。人无法感受出生的喜悦,只能饱受死亡的煎熬,忘记了生活。

    如何看待文体?

    无论承认与否,你都用一种style(文体/风格)在说话和写作。实际上,你不仅在用一种style,而是根据不同的场合,切换不同的style。在会议室与客户的谈话,与卧室跟配偶的谈话,是一种不同的style。如果是同一种style,你的雇主就危险了。

    古典文体是这么多style中的一种。作者认为是法国17世纪的产物,中国人肯定不忍痛,这置我大中华两年前多年艺文于何地?

    但是,我们在反驳任何一种观点之前,都应该仔细地倾听。如果你耐心听完,会发现作者说的是有道理的。

    作者举了拉罗福什科的一段人物描写,反复拿来举例,说明什么叫古典文体。

    Madame de Chevreuse had sparkling intelligence, ambition, and beauty in plenty; she was flirtatious, lively, bold, enterprising; she used all her charms to push her projects to success, and she almost always brought disaster to those she encountered on her way.

    de Chevreuse

    时间关系,我不翻译了,哪位英语好的同学,请帮我翻译一下。

    古典文体的最大特点是,作者不在写作中展示思维的过程,文章写的时候,作者已经掌握了全部相关知识,落下的每一笔都是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作者相信,你如果是作者本人,站在他的位置上,经历他所经历的,就会认可他说的每一个字。因此他不需要辩论,也用不着说服读者。

    古典文体的作品,往往看上去很容易,但是写过的人都知道很难写。不服气者,可以用95个字来描述一下榴梿,再跟白居易的荔枝比比。

    我们可以把古典文体看成升级版的我手写我口。只不过这里的口不是口水的口,而是锦心绣口的口。我们知道对于文体学,或者说写作风格学,有很多书,有的已经成为了经典。

    比如我们以前讲过的史壮克和怀特的《风格的要素》。可是最好的写作入门指导书,并不是这些风格指南,而是另一本也含有要素(Element)这个词的一本更古老的书。

    The Element of Geometry 就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是的,利玛窦,徐光启将Element翻译成原本,这是对的。

    几何原本,才是真正的把学问拆成element(元素)的教科书。

    它一开始,不是讲定理,甚至不是讲公理,而是讲定义。

    因为只有把什么是点,线,面,平行等等这些基本元素(element)定义清楚了,才能谈其他。

    写作也一样,任何胆敢宣称叫“风格的要素”的写作书,一开始也应该列出真正的元素,才能对得起“文体原本”这样的书名。

    可是,即使是西方文体界奉为风格圣经的《风格要素》一开头在讲些什么呢?

    1. Form the possessive singular of nouns by adding’s.
      Follow this rule whatever the final consonant. Thus write,
      Charles’s friend
      Burns’s poems
      the witch’s malice.
      Exceptions are the possessives of ancient proper names in -es and -is, the possessive Jesus’, and such forms as for conscience’ sake, for righteousness’ sake.

    而在《风格的要素》的开头,介绍的是所有格的用法。这不是一个《原本》该给出的答案。

    我们再看看《几何原本》,在给出了定义和公理这些元素之后,其实已经讲完了。

    如果是以撒-牛顿这样的天才,看完公理部分,就可以回家推导出全套欧式几何的内容了。由此可见,《风格的要素》完全是“表面化的要素”。它对于英语写作者,也许可以作为一个拼写或者文法指南,对于其它语种的作者来说,指导意义就很有限了。

    好,现在轮到古典文体来写《文体原本》了。

    接下来,我们就拿出古典文体的元素。

    元素一共有四个

    • Truth 真理
    • Presentation 展示
    • Scene 场景
    • Cast 角色

    正如古典文体的口号提出的:跟真理一样清楚又简单

    我们首先要说的是,真理,truth。

    使用汉语,我常常感到很痛苦,一些简单的西方概念,到了汉语就混浊不清。比如,truth, 比如 as the truth,对应汉语一翻译就容易出错。

    像真的一样,像真话一样,像真理一样,就跟真的一样,高仿,A货……

    当汉语在说跟真有关的事情的时候,总是让人十分可疑。当一个人酒酣耳热拉着你的手说:妹妹,我跟你说句实话……你就有理由怀疑了。

    你就知道什么叫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古典文体,视真理为写作的首要目的和基本立场。古典文体的基本哲学就是众生平等,都有理智,只要心平气和地向其展示真相和真理,对方就足以明白。

    因此古典文体相信:

    • 真理真相是可以被认识的。这点重要,不可知论,和稀泥,捣浆糊者,写不了古典文体。

    • 真理真相不是相对的。不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 真理真相是纯粹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真理真相不为谁而生。人要谦逊要接受。

    • 展示真理真相是写作的动机,即使对自己不利也要再现真理。

    古典文体,不是不说服,不是不辩论,而是把展示真理真相作为优先级别最高的动机,超过要说服他们。

    • 古典文体作家所认为的真理真相,并不一定是对的。只要他在自己认知条件下,认为是对的,表现出来,即可。

    比如,我们说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第一句:荔枝生巴峡间。这是白居易时代的认知,现在的真相是:

    中国荔枝主要分布于北纬18-29度范围内,广东栽培最多,福建和广西次之,四川、云南、贵州及台湾等省也有少量栽培。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我们不能据此就认为白居易不讲truth。

    古典风格的第二要素:Presentation 展示

    Presentation这个词大家不陌生,当大家演示ppt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词。

    如果把你的作品也当成一个ppt(苹果拥趸喜欢的keynote),那么,古典文体究竟要展示什么呢?

    • 文章就是窗口

    上节课我们讲到,古典文体的主要隐喻就是:看世界。所以文章是一个窗口。

    古典文体,把世间万事万物都当成thing,而作者的任务就是向读者展示这个thing.

    古典文体,不让大家关心文章本身。

    因为古典文体,是邀请读者跟你一起看thing,而不是来看你的文章。

    所以,在古典文体中,作者处于无我的状态,文章处于隐身的状态。

    我们看《与朱元思书》,作者邀请小朱一起看富春江的风景,但是丝毫没有提到自己,提到自己多牛叉,提到自己认识哪些大V

    古典文体就是一次完美的表演!

    请大家记住这个隐喻。

    古典文体,就跟爵士高手即兴演奏,球星踢球一样,每一次都是完美的展示。每一次都不同,但都是即时的,完美的。

    • 写古典文体一定要想透彻了,再写。因为文章中,不允许出现迟疑,猜想,思前想后,思考的过程。

    有人说文章是帮助思考整理思想的工具,这不适用于古典文体。

    古典文体,从不迟疑,从不犹豫,它上来就表演。

    一个杂技演员如果在走钢丝之前,忽然思考起走钢丝的意义,那么她的表演注定失败。

    一个足球运动员如果带球到对方门前,面对守门员,忽然停下来思考,为什么要进球?那么他有个名字叫巴罗特利。

    古典文体不是用来跳读,而是用来细读的。

    古典文体中,每一个字词都算数。

    处处清晰并不代表处处准确。

    古典文体的第三个元素:场景

    古典文体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亲密交谈,但他人可以旁听。

    这个隐喻也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文章不是给偷听和旁听的人写的。

    古典文体的场景,不是公众场所的演讲,不是ted。

    古典文体的场景决定了众生平等。

    古典文体有效,但不仓促。

    古典文体必须在无压力情况下创作。

    时钟对于古典文体作家来说,是无效的。

    古典文体生机勃勃,但并不神经质。

    古典文体的第四元素:玩家

    • 古典文体的作者不以精英自居。

    如果读者不知道你说的事,古典文体作者只当他们是意外偶尔不知道而已。

    • 古典文体是属于所有人的。

    挫折作家学不来的。古典文体则可以学到。

    不是人人都有普罗斯特的遭遇,吴尔芙张爱玲的遭际,所以写不出他们的风格也可以理解。

    但古典文体人人都可以学。

    古典文体相信读者是能力相称的玩家。

    古典文体中的作者是真实原创的。

    作者不是引用串珠别人的思想和内容,而是展示自己独特真实原创的声音。

    这种原创性,是指对于作者自己而言的。

    好比一个中学生,独立证明出了勾股定理

    虽说是这个原理在世界上已经被证明被命名了,但是中学生独立的思考和证明,还是有其原创性和作者性。

    作者自给自足。写作不是试图从读者那里得到任何东西。我写,因为我想写,因为我有真理真相需要展现,如此而已。

    作者有足够的能力写。这是古典文体的信条。

    因为人人都掌握真理真相,所以理论上人人都可以写作。

    作者不需要自我怀疑,不需要质疑写作的意义。

    就像一个面包师,早晨起来,不是质疑为什么要做面包而不是做面条,鸡蛋为什么存在?人类为什么要吃饱吃好。而是直奔烤炉前动手。

    作者也不质疑这些东西。

    作者要学会隐身,深藏功与名。

    其实只要做到这一条,你就已经学到了古典文体的精华了。

    去掉“元话语”,就是关于说话的说话。

    一堆情侣在湖边,不会说:“接下来,我要对你说四句情话。”而是直接说。

    那么,在文章中充斥的那些“元话语”,要统统删掉。

    总结以上,古典文体含有四大元素:

    • 真理真相
    • 展示
    • 场景
    • 玩家

    每个元素都决定了它与其他文体的不同。

    但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文体,我们有必要以古典文体为参照系重新划分一下。

    除了古典文体之外,还有:回顾性文体,沉思性文体,浪漫文体,先知文体,官样文体,平易文体,应用文体。等等。

    古典文体,很容易跟plain style也就是平易文体相混淆。

    只需要记住,两者看上去都清楚简单,但是古典文体是个智力活,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看上去容易写起来难。平易文体则小学生都能写。

    古典文体也会被误以为是应用文。但古典文体跟应用文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具有功利性,功能性。

    古典文体花开花落自生自灭,与尔等俗人俗务何干。

    先知文体很简单,就是圣经,共宣。凡是借助超自然力量知道的食物,都是先知体。

    当你写下:历史告诉我们。。。你已经早冒充先知了。

    所以,写好古典文体,就要注意自己不要冒充先知。

    古典文体与浪漫文体的区别是,古典文体是开窗子,浪漫文体是照镜子。

    古典文体带读者看世界,浪漫文体只顾自个儿看自个儿。

    例如《追忆似水年华》是典型的浪漫文体。

    沉思性文体,就是夹叙夹议,说一段评一段,解读一段,重点在解读。

    这种文体的文体就是不客观,不老实,不清楚简单,不跟真理一样。

    回顾性文体,就是一边思考,一边写,还写下思考的过程,文章成了这个人的思想迷宫。

    举个例子,当我写自己童年游戏的时候,忍不住要甩一个小尾巴。

    游戏是就地取材,滚铁环,弹球,丢沙包,打尜,这些都不算什么,我们还创造了真正的野战:打坷垃仗。村南村北的孩子,各属一方,组成团体,向对方投掷土坷垃(砖头硬物是绝对禁止的)。在冬天的星月光下,麦地里,盐碱地,经常响起孩子们的喊杀声。

    写道这里还算接近于古典文体。

    但我画蛇添足加上一句:

    现在的孩子们可没这么幸福。

    这一下子把古典文体变成了沉思性文体。

    是一种很坏的做法。

    大家检查一下自己的写作,就会发现,元话语,不适当的夹叙夹议,展示思想弯弯绕的过程,冒充先知,顾影自怜,粗疏简单五文,功利实用心特强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都是写作的时候,偏离了,推窗看世界。

    以上任何现象,都是对古典文体元素的错置。

    古典文体,恰恰是治疗这些写作病的一剂猛药。

    请记住,古典文体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适用于一切场合,它只是我们这个浮躁的过于自我的时代,一剂猛药而已,而培正补气,还需要百家文章,百家文体,百家之书。这是大家已经记住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中文的样子回顾:第32讲--清晰简单如最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mb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