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江雪读书社一思诗文集读书笔记
《荀子·大略》:器物中的礼

《荀子·大略》:器物中的礼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1-10-07 10:00 被阅读0次

孔子的学生将孔子的言行记录下来,编辑成了《论语》。荀子的学生也将荀子的一些言论记录下来,辑录成一篇,名为《大略》,《大略》被收在了《荀子》一书中作为第27章。

《论语》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归纳了孔子的思想和主张,按照不同的主题编成了20篇。相对于成书的《论语》,《大略》就比较简略,只记录了荀子的部分言论,没有荀子与学生及诸侯士大夫交往的内容,而且也没有对记录下来的言论进行分类,编排也比较散乱。

但《大略》所涵盖的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因此,我将《大略》一文的内容大致进行了一些分类,结合篇幅大小,准备依次分享给大家。

荀子是最强调“礼”的,《大略》篇中,有关礼的内容要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我们首先分四篇介绍荀子有关礼的言论,第一篇是《器物中的礼》,第二篇是《政治生活中的礼》,第三篇是《日常生活中的礼》,第四篇是《礼的理论》。

天子外屏,諸侯內屏,禮也。外屏、不欲見外也;內屏、不欲見內也。

天子将照壁建在大门之外,诸侯将照壁建在大门之内,这是礼制的要求。照壁在门外是不想让里面的人看见外面;照壁在门内,是不想让外面的人看见里面。

为什么不让住在天子宫殿中的人看见外面?现在的我们好像不大好理解,欢迎方家贡献您的高见。

天子山冕,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韋弁,禮也。

根据礼制的要求,天子、诸侯、大夫、士穿戴的礼服各不相同,天子的叫山冕,山冕就是衮冕,天子礼服的形制非常复杂,但都是本色,山形只是其中一种图案;诸侯的叫玄冠,为黑色的衣帽;大夫的称裨冕,所谓裨衣就是除大裘以外的礼服;士的礼服称韦弁,是一种浅红色的皮衣皮帽。

天子御珽,諸侯御荼,大夫服笏,禮也。

根据礼制的要求,天子、诸侯、大夫应该配备不同的笏版,分别称为“珽”、“荼”和“笏”。珽,上端呈椎形,玉质。荼,上圆下方,象牙制;笏,饰有鱼须的竹板。

天子彫弓,諸侯彤弓,大夫黑弓,禮也。

天子用雕弓,即雕刻图案花纹的弓;诸侯用彤弓,即朱漆弓;大夫用黑弓,即黑漆弓。

聘人以珪,問士以璧,召人以瑗,絕人以玦,反絕以環。

诸侯派大夫出使其他国家以“珪”作为凭信,诸侯国间定期的相互友好访问以“璧”作为凭信,君主召见群臣用“瑷”作为凭信,与人断绝关系用“玦”来表示,绝交以后希望恢复关系用“环”来表示。

相关文章

  • 《荀子·大略》:器物中的礼

    孔子的学生将孔子的言行记录下来,编辑成了《论语》。荀子的学生也将荀子的一些言论记录下来,辑录成一篇,名为《大略》,...

  • 《荀子·大略》:日常生活中的礼

    01 住所 寢不踰廟,讌衣不踰祭服,禮也。 宗庙的后殿不能超过前厅的规模,参加宴饮的礼服不能超过祭祀所穿的礼服,这...

  • 《荀子·大略》:政治生活中的礼

    天子即位,上卿進曰:「如之何憂之長也?能除患則為福,不能除患則為賊。」授天子一策。中卿進曰:「配天而有下土者,先事...

  • 《荀子·大略》:什么是真正的礼?

    后世儒家过多地强调礼的外在形式,过分地强调礼在体现尊卑贵贱等级差异中的作用,几乎把礼的美好内涵抛弃得一干二净,这就...

  • 荀子·大略

    【学究】 荀子《大略》文章很长,读起来也有些费劲,本想分开解读,只因为内容连贯难以分割,便一次性解读。 ...

  • 《荀子·大略》:言行

    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普通士阶层越来越多地进入卿大夫的行列,参与到政治生活中,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同时也...

  • 《荀子·大略》:君王

    仁義禮善之於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至無有者窮。故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

  • 《荀子·大略》:教化

    孟子三見宣王,不言事。門人曰:「曷為三遇齊王而不言事?」孟子曰:「吾先攻其邪心。」 孟子三次会见齐宣王而不谈国事。...

  • 《荀子·大略》:君子

    01 和鸞之聲,步中武象,趨中韶護。君子聽律習容而後出。 君子要听着音乐的节律,练习举止仪表,然后才可抛头露面。马...

  • 读易笔记09——学习《易经》的初心是为了不用占卜

    《荀子·大略》,“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不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子·大略》:器物中的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at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