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善之於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至無有者窮。故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也。
仁、义、礼、善对于人来说,就像钱财粮食与家庭的关系一样,拥有的多就富裕,拥有的少就贫穷,一点都没有就是绝境。所以,如果君主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肯做,这是亡国灭身之路。
古者匹夫五十而士。天子諸侯子十九而冠,冠而聽治,其教至也。
古代平民百姓到五十岁才能做上官,天子与诸侯的儿子十九岁举行冠礼,冠礼后就可以参与政事,这是因为他们受到的教育极好的缘故啊。
武王始入殷,表商容之閭,釋箕子之囚,哭比干之墓,天下鄉善矣。
周武王一进入殷都,就在商容所住的巷口树立牌匾以表彰他的功德,将箕子从囚禁生活中释放出来,前往比干的墓前痛哭哀悼,天下于是向善。
文王誅四,武王誅二,周公卒業,至成康則案無誅已。
周文王讨伐了密、阮、共和崇四个国家,周武王征伐了商、奄两个国家,周公旦最终完成了王天下的大业,到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就没有征讨杀伐了。
湯旱而禱曰:「政不節與?使民疾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宮室榮與?婦謁盛與?何以不雨至斯之極也!苞苴行與?讒夫興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
商汤因为大旱而向神祷告说:“是我的政令失当了吗?是我役使民众太过分了吗?为什么旱到这种地步还不下雨呢?是我的宫殿太华丽了吗?是我听信后宫嫔妃太多了吗?为什么旱到这种地步还不下雨呢?是官场贿赂盛行吗?是毁谤的人发迹了吗?为什么旱到这种地步还不下雨呢?”
易曰:「復自道,何其咎?」春秋賢穆公,以為能變也。
《易经》说:“能够从错误的道路上返回,遵循正确的,这还有错?”《春秋》赞许秦穆公,认为他能够改正错误。
公行子之之燕,遇曾元於塗,曰:「燕君何如?」曾元曰:“志卑。志卑者輕物,輕物者不求助;苟不求助,何能舉?氐羌之虜也,不憂其係壘也,而憂其不焚也。利夫秋毫,害靡國家,然且為之,幾為知計哉! ”
齐国大夫公行子之到燕国去,途中遇到曾参的儿子曾元,就问:“燕国国君怎么样?”
曾元说:“没有远大志向。没有远大志向的人轻视事业,轻视事业的人不会寻求贤人的帮助。如果不找贤人辅佐,怎么可能胜任君主之位呢?他已经在精神上被羌氐人俘虏了,他不担心自己成为他们的阶下囚,却担忧自己死后不能按照氐族、羌族的习俗被火化。为了秋毫之利,损害国家利益,这样的事还要去做,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懂得国家大计呢?”
网友评论